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太極正道「大松大柔、極松極柔」為什麼你卻不敢大松大柔?誤把受擠壓的內勁當成硬力

太極正道「大松大柔、極松極柔」為什麼你卻不敢大松大柔?誤把受擠壓的內勁當成硬力

太極正道:「大松大柔、極松極柔」

太極拳祖師王宗岳說:「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太極拳大師武禹襄說:「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這就是太極拳大松大柔、極松極柔的法則,任誰都不能違背。

沒有大松大柔就沒有太極拳

鬆柔至虛空,才能夠發出極堅剛的「氣打」;大松大柔才能形成推不動的「沉著內勁」;極松極柔才能做到與敵人徹底融合的「沾粘」;松至無形無相,聽勁才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松至全體透空,才能「不為人制」;......。太極拳的一切,都從大松大柔開始;沒有大松大柔就沒有太極拳。但是,為什麼大家都不敢大松大柔?還要在大松大柔中妄加點「剛」、妄加點「硬」、妄加點「力」、妄加點「緊」、妄加點「重」、妄加點「掤勁」?

一般人完全無法體會真正「松」的真實感受和境界:

因為「松」是一種極高的無形境界,沒有練到「真松」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麼。這句話說出來,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但卻是事實。每天嘴裡說松,每天練松,每天教人放鬆,但是卻完全不知道松是什麼的人,遍地都是。為什麼?因為"松"根本不是肌肉不用力這麼簡單而已。一定要松到別人接觸你時,完全感覺不到你有一絲一毫的的重量才行;要松到感覺自己好像完全沒有重量,幾乎不存在才行。如果你的小手臂,從被人由下抬高而超過頭頂,只要別人感覺到你的手臂有絲毫的重量,或自己覺得肘、肩關節,有絲毫卡住的感覺,就表示連基本的松都沒有達到,離全身松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生都沒接觸過大松大柔的師父

有些人一生都沒見過真正大松大柔的師父,根本無法體會什麼是極松極柔、大松大柔;因此誤把不松不柔當成鬆柔。如果有大松大柔的師父,讓你將他的手臂從下垂狀態抬過頭頂,而不是抓著他的手在胸前晃晃而已,那是一千兩黃金都換不到的經驗,因為你將從這個難得的經驗中,得到一個追求大松大柔的典範,至少知道大松大柔的感覺是什麼,以後就不會把不松不柔當成鬆柔了。

一生都沒見到能用全面戰技以柔克剛的師父

有些人一生都沒見過能摔、能打、能擒、能化、能踢,能用全面鬆柔的戰技,來完成以柔克剛的師父;所見到的全都是偷偷使用硬力,或者只能用小松小柔,把別人撥開、推開的偏功師父,因此跟本不相信太極拳在實戰時能以柔克剛。也因此,完全不把大松大柔當一回事,絲毫不肯在大松大柔中花心思,用心血。

誤用限制太極全面戰技的推手,判定鬆柔是無用

有些人想學大松大柔,卻見到太極拳推手比賽中,大松大柔的選手全都輸了,因此覺得太極拳鬆柔無用。卻忽略了大松大柔的太極拳,其全面戰技應包含摔、打、擒、化、踢;而大松大柔的太極拳,唯有在能同時使用這些戰技時,才能完全而徹底地發揮;只要部份戰技受限,大極拳的戰力就會受限而無效。目前的太極拳推手比賽規則,正是限制大松大柔的太極拳發揮全面戰技的主因。譬如像推手時,別人身強體壯,以全身力量衝撞過來,我們只要稍加吞化或微微避開,即可以拳腳,迅速加以攻擊;但是在推手比賽中,卻只有推出、推倒才能得分;這種奇怪的比武規則,也是造成硬力、蠻力橫行的原凶之一。

誤把受擠壓的內勁當成硬力

有些太極拳師,誤把因大松大柔所形成的內勁當成硬力,因此才會主張要「軟中帶硬」。太極拳無論動、靜都應該大松大柔,有些太極拳師在讓弟子摸手時,故意用內勁頂住弟子的力量,讓弟子們感覺到他受擠壓而形成的強大內勁。結果弟子們就誤以為太極拳在戰鬥時身上、手上隨時都鼓著所謂的「掤勁」,造成後來以訛傳訛,每一個人都在暗中鼓著「掤勁」,而發展成可笑的「掤勁不失」論,並且把這種可笑的掤勁,解釋為「沉甸甸、重砣砣、棉里藏針、柔中帶剛、剛柔並濟、松中有緊、軟中帶硬」等種種似是而非的理論。這些拳師根本不知道內勁是因身體松沉,而自然形成的結構力;內勁在身體移動或靜止之時,只是安安靜靜地蘊藏在體內,絲毫沒有對外散發,更不會鼓著、漲著;若不是身體或手部受到主動擠壓,或受到被動擠壓,太極拳無論是動是靜,內勁根本不向外發出。

誤把氣打當硬力

太極拳在戰鬥時完全要大松大柔,任人而動、隨人而盪。即使在攻擊氣打時,也是靠來自湧泉所發出的內勁從環中將拳射出,根本不讓身體和手,用上半點力量,以免身體和手部,造成短暫僵硬的"占煞" ,反被敵人所制。可是一般拳師分不清內家極鬆柔的強力氣打,與外家的硬力打擊有何不同;在看到氣打的極堅剛力量時,誤以為是用硬力在打,於是就要弟子在出拳時抓緊拳頭用硬力打擊。

實戰用法錯誤,造成非硬力不起作用

太極拳在戰鬥時用「敷、蓋、對、吞」四大戰技應敵,其中沒沒有一種是要用硬力來改變對方力線的戰技;即使騰挪閃戰不及,也只有維持最佳攻守之形,以不重要的部位「受打」,以換取更好的攻擊,根本不用硬力遠遠揮拳"格擋"。可是在許多知名大師的太極拳體用法中,卻揮舞著手臂,遠遠去格擋對方來拳,甚至還想要用手去抓住對方快速出拳的手臂;這種莫名其妙的戰技,是造成戰鬥時非用硬力不可的罪魁禍首。因為想要揮拳去遠遠格擋敵人的力量,如果不用更大的力量,便不足以達成;要硬拿、硬抓敵人的手,也非要用更大的力量,便無法完成;於是就只好硬來硬去。這就是不肯"捨己從人"偏誤"捨近求遠"的錯誤戰技所造成。

不會氣打,只好用硬力

環中出拳「氣打」,像老虎的爪子和牙齒,是內家拳的兩把利刃;「環中氣打」是大松大柔,絲毫不動手,出拳後也不收拳於腰,完全借著腳底上傳的內勁,利用身環、手環以四手法,向敵人連擊不停的「連環殺技」。由於「連環殺技」在很多門派中已經完全失傳,許多武者在戰鬥時,一定要拉動手臂才能出拳;太極拳只要一動手內勁就會因敗形而中斷,只好靠硬力來打擊,這也是許多太極拳師非用硬力不可的原因。

最後一代的武者

太極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與「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的大松大柔戰技,因為種種的原因而失傳,或受到比賽制度的局限而無效,這都是現代武者必需研究克服重新開啟的。否則太極拳的戰技,必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與人才的碉零,而逐步失落;終有一日,將再也尋不回它原來的光彩。甚至後代子孫在看到太極拳的武術記載時,說不定會以為這是先人吹牛誇大之辭罷了。在這個連語言文字都有可能失落的年代,我輩會不會變成大松大柔太極拳的最後一代武者呢?真是值得省思!

近代提倡大松大軟大松大柔的代表者李雅軒相關內容推薦 :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煉什麼?如果始終在外在的形體上打圈子,就是舍本取末,是本末倒置!
拜讀「太極拳之研究——吳圖南太極功」之心得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