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書生誤國」?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書生誤國」?

中國文化中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有「百無一用是書生」,又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有「是可忍,孰不可忍」,又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然而,書生真的百無一用嗎?書生真的能夠誤國嗎?

1、紙上談兵的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 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則罷;如果用他為將,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而上將軍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消息。趙王果然上當受騙並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而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從而導致趙國元氣大傷,不敢再與秦相對抗。

2、文人相輕,書生誤國

卓敬是洪武二十一年進士,殿試第二名,博學多才;而黃子澄是洪武十八年進士,殿試第三名,同樣是博學多才之士。因此,兩人交情一向深厚,但相對於卓敬,黃子澄在政治上顯得十分老辣、狠毒。

黃子澄與卓敬是好友,平時交流對朝政的看法,早已達成「諸藩強大、必成禍亂之源」的共識,因此黃子澄才對卓敬說道:「諸藩大權在握,實為朝廷腹心之患,如今皇上雖削了他們的兵權,可他們統兵多年,軍中許多將領都是他們帶久了的兵,這可是大大不妥。」而卓敬也說道:「以行兄所言甚是,諸藩之中,若論帶兵日久者,唯有燕藩,而且懿文太子和秦王、晉王已相繼過世……」

黃子澄欣然道:「惟恭言之有理,今上仁孝,明知朝廷腹心之患,礙於骨肉至親,卻難狠下心來,我等做臣子的,自該為君分憂才是。為兄早有心向皇上建言,奈何為兄是帝師,若為兄出面,難免叫人誤會是皇上授意,惟恭可願直言上疏?」

這段話的妙處在於迫使卓敬不得不上疏削藩,這樣既有人提出削藩,又不用黃子澄自己來承擔萬一削藩失敗的責任。這招難道還算不上狠毒嗎?

此外,真正反應黃子澄卑劣品行的是針對另一個天子心腹——齊泰:

齊泰是兵部尚書,對軍隊有一定的認識,擒賊先擒王的策略雖然可能陷建文於不義,但是卻行之有效。況且,成大事者怎麼能在乎「義」之類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黃子澄的眼裡只有自己的蓋世功勞,任何與自己不合的理念都是他打壓的對象,何況是目前和他平起平坐的齊泰。

但是,黃子澄想要真正削藩成功,成就蓋世大功,卻有一個很大的前提:黃子澄的策略是正確的。而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黃子澄先剪除燕王羽翼,再徐徐圖之的策略只是其一廂情願罷了。因為這時候的燕王根本沒有造反的意圖,剪除「羽翼」反而逼反了這頭北京城裡的猛虎。

文人相輕,書生誤國,莫過如是。

3、「理學」創始人朱熹

朱熹篡改儒家學說,創造了一派忠君而不是忠國忠民的愚忠思想,他的學著演變出八股文。使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陷入黑暗!看看宋朝之前的中國歷史多麼輝煌燦爛,中國出了多少偉大的文人。朱熹之後,中國再無成就斐然的文人。宋朝以後的朝代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歷史。思想陷入黑暗和倒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宋亡時,蔡京、高俅是怎麼樣的結果?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