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眾木豈無聲,椅桐有清響

眾木豈無聲,椅桐有清響

自在生活美學

N0.297期

2018-05-03

星期四

,。王小杲看到近期自在生活美學公眾平台上發的文章不多,私下裡跟我說:如果你沒有什麼東西發了,我可以支持一下你。

,。盛情難卻,將小杲同學傳過來的論文發出來,為自在生活美學平台拉拉人氣……

眾木豈無聲,椅桐有清響

——從經典椅子設計中發現設計的基本特徵

,。摘要:於頔寫:「眾木豈無聲,椅桐有清響。」一凳一椅皆學問。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各種各樣的椅子作為我們日常傢具的一部分,熟練地享受著它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沒有什麼比一把椅子還要普通的了,但是椅子的造型卻是千奇百怪。就是那些基本的組成元素卻產生出無數種詮釋方式,也處處都體現著設計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篇論文將以經典的椅子設計為參考,在感受大師們設計作品的風格風采的同時,發現探尋他們作品所體現出來的設計的基本特徵。

,。關鍵詞:椅子設計;傢具設計;設計特徵;設計學

,。Abstract: Perhaps we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chairs of all kinds as part of our everyday furniture, skilled at enjoying the conveniences they bring to our lives...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a chair, but the shape of the chair is bizarre. It is the basic elements that produce countless interpretations, and everywhere embodies the infinite charm of the design art.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lassic chair design as reference, in the sense of the style of the masters design style, discov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that explore their works.

,。Key Words: Design of chairs; Furniture Design; Design Features; Design

,。椅子的設計歷史源遠流長,順著歷史的脈絡探尋,可以一直追尋到唐代長安的大街小巷,而其原型則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傳入北方的胡床。

,。唐代貴妃椅是美妙的設計,埃及摺疊椅的巧思在今天依舊感人,甚至遠古龍門石雕上的圓凳都是無可挑剔的好設計,椅子設計的實踐源遠流長,但是人們往往把椅子當作日常生活家居用品的一部分,忽略了椅子所體現的獨特設計魅力。

,。因此,我們要從經典椅子設計中探索和發現設計的基本特徵,更好的感悟椅子設計的獨特魅力。

,。(一)設計的文化特徵

,。椅子本身就是文化的最好代名詞,它作為工藝美術的一種,它是屬於「衣食住行用」的物質文化,而附加上設計感的它,也是屬於我們精神文明成果的精神文化的一種。就像鋼琴家練習音階一樣,設計師都會喜歡設計椅子或沙發,兩者都是對個人風格進行嘗試或摸索的極好方式。

,。對於某些設計師而言,一把椅子更像是某種風格類型的宣言。這也是為什麼在所有傢具作品中,所有設計大師都夢想著能夠以一把代表著一個年代甚至一個時代的椅子在設計史上留下他們的標記。

,。1957年由義大利設計師阿切萊?卡斯蒂里奧尼和皮埃爾?卡斯蒂里奧尼設計的Mezzadro椅似乎是在用設計語言對杜尚的「現成品」藝術觀念進行闡釋。

,。但是,由一輛老舊義大利拖拉機上拆下來的座位和橫撐組成的拖拉機座椅(Mezzadro在義大利語中為拖拉機的意思)卻不僅僅是一次對挪用與再設計進行調侃的超現實主義實驗,它還試圖去探究人類行為方式的真實面貌,並對設計如何才能迅速適應這些行為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深刻的文化要素:即對文化情調、文化功能、文化心理及文化精神的追求。

,。嘻皮士運動爆發時,全球的年輕人都聲稱要回到自然,他們認為城市生活並不真實,並天真地把自然視作真正的伊甸園。

,。由一些年輕的都靈建築師組成的斯特隆小組作出了一個極端挑釁的行為,他們設計了一個仿草坪家用座墊,每根草都極其誇張,一根根桀驁不馴地立在同樣綠色的墊子上,看上去根本不能坐的樣子。

,。其實,它的舒適程度完全取決於你的放鬆程度,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把自己埋在整個綠色的「大草坪」中。

,。Pratone用超級寫實的綠色和對細節的巨型放大把自然帶入居室,但它仍是人工的,或者說是對自然的人工幕仿。

,。是諷刺還是懷舊?也許兩者兼具,也許還有其他的意思。 Outran公司把產量限制在200個,它現已成為稀有的收藏品,也成為了椅子設計里文化特徵的最好表達。

。(二)設計的藝術特徵

,。藝術這個辭彙已經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東西,但是在二十世紀以前,美術與設計長期以來一起被歸於藝術創造的範疇中,後來人們一次為基礎形成的現代設計觀念和後現代設計思潮,都延續了這種基於藝術層面的思考。

,。蒙德里安的藝術作品《紅黃藍構圖》作為荷蘭風格派的代表作品風靡全球,全世界都在為它脫離時代特徵的幾何學抽象構圖如痴如醉,這幅作品一開始就切斷與自然的關係,以純粹的線、色、塊作為純造型語言。可以說是藝術史上經典中的經典。

,。而荷蘭風格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家居設計師兼建築設計師,出身木匠的赫里特?托馬斯?里特維爾德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就是紅藍椅。它是傢具設計師里特維爾德受《紅黃藍構圖》影響而設計的。紅藍椅於1917-1918年設計,當時沒有著色,著色的版本直到1923年才第一次展現與世人。

,。這把椅子整體都是木結構。15根木條互相垂直,組成椅子的空間結構,各結構間用螺絲緊固而非傳統的榫接方式,以防有損於結構。

,。這把椅子最初被塗以灰黑色。後來,里特維爾德通過使用單純明亮的色彩來強化結構,使其完全不加掩飾,重新塗上原色。這樣就產生了紅色的靠背和藍色的坐墊。這款紅藍椅具有激進的純幾何形態和難以想像的形式,直接將風格派藝術從平面空間延伸到了立體空間,是設計藝術特徵的最好展現。

,。1968年義大利設計師皮耶羅?加蒂設計的豆袋椅也實現了設計與藝術的奇妙結合。這個軟塌塌的傢伙是用黑色皮革或織物的袋子裝上無數聚苯乙烯顆粒製成。

,。豆袋椅幾平放棄了傳統椅子的所有部位一一座位、靠背、扶手、椅腿,而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體型和姿勢來隨意塑造自身的形態,擺在家裡甚至還可以當成一件裝飾雕塑。

,。作為後世無數豆袋椅(包括宜家裡的類似作品,記得當年曾流行一時,很受小資青睞)的原型,豆袋椅開創了傢具設計的全新時代。如今,豆袋椅已成為設計史上的經典作品,被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內的著名博物館收藏,並經常出現在設計史教材中。

,。(三)設計的科技特徵

,。有句話說:「設計史上每次重大的突破,都是大膽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果。」設計與科學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格羅佩斯在建立包豪斯的校訓時就確立了「技術與藝術的新統一」的觀點來激勵學子們將設計與科學緊密相連。

,。科學與設計的緊密結合在經典椅子設計中的最好體現無疑是這把1987年由義大利設計師西尼?博爾里設計的幽靈椅。

,。作為義大利現代設計師上一位重要的女性設計師,幽靈椅可以說是她對玻璃材料的可能性和最深藏的潛力做出研究的結果。

,。它重新提出在1967年的充氣椅中已經出現的對透明的崇拜,並把它演化成一種介於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的東西,幾乎就是為了在80年代末的高科技居室中炫耀自身的忽隱忽現。

,。我們從這把椅子中也能看到主宰了80年代設計領域的創新性與技術性研究的傾向。日本竹內敏雄說:「一般意義上的技術同人類歷史一道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古代的手工業也好,現代的工程技術也好,都包括在內」。

,。我們能通過這把椅子看到它背後設計師想傳達的技術含量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都促進了現代設計與科技的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四)設計的經濟特徵

,。政治里我們經常背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設計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能夠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設計還被稱作「工藝」的時候,工藝品們被生產出來往往不是為了經濟利益,尤其是椅子等日常家居用品,滿足自我需求就已經是最好的標準。

,。但是工業革命以來,設計就開始與經濟利益緊緊相關,設計藝術成為一種經濟生產活動,創造出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設計師們也在追求設計與經濟的統一。

,。1957年由吉奧?龐蒂設計出的699號超輕椅就實現了經濟效益與設計風格的統一。

,。超輕椅,如同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最大特色是輕,總重量還不到1.7公斤。生產商Cassina公司在當時的廣告大戰中宣稱:「把它從窗口扔到大街上,不僅毫髮無損,而且還能反彈回來。」工業化、輕盈感與甜蜜感在這把椅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它幾乎耗費了龐蒂十年的辛勤努力。這把椅子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輕」,修長的灰木框架與淺色的藤編座位使這把椅子無論是在重量還是外形上都非常的輕盈。

,。「超輕」椅的生產廠家Cassina公司直到今天都一直在生產這把為他們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椅子。

,。充氣椅也是設計藝術與經濟效益結合的有趣例子。1967年由三名義大利設計師納森?德?巴斯、多托納?德?烏日比諾和保羅?洛馬奇設計的充氣椅,可以說是對具有持久、昂貴等工藝提出的一個挑戰。

,。無論擺在室內室外,這件用便宜的PVC材料製成的充氣椅都顯得那麼有趣。這把椅子並非生活必需品,設計者也沒想過把它做得多牢固,甚至還附送了配套的修補工具來處理跑氣的問題。

,。這個米其林輪胎人在商業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一直到今天,這把椅子還在不斷地被重新生產,並且還衍生出一大批各式各樣的複製品。

,。(五)設計的創造性特徵

,。創造性可以稱得上是每一件設計作品最大魅力的體現,在經典椅子設計作品中,這一獨特的魅力也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義大利資深設計師保羅?德加尼羅,1940年生於義大利艾斯特,20世紀60年代名噪一時的激進設計團體阿奇佐姆的創辦者之ー。70年代,德加尼羅在工業發展的技術局限下,設計出具有這件創新風格的作品。

,。瓷漆鋼架結構、帶布套的玻璃纖維底座以及聚氨酯泡沫塑料材質的布面和座墊。AEO椅分別製造了組成沙髮結構的四個部分(背、座、腳和框架),並採用不同的材料:塑料椅腿,形狀彷彿一個有機體;金屬框架,堅硬和挺直;厚座墊構成的椅座;雙層布料椅背,套在框架上後略為「彎曲」,以接受和支撐使用者的身體。

,。在當時,AEO椅被看作一種新的功能美學的典範,它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外表上,也體現在組裝標準、對普遍認為是不相容的材料的一視同仁和只需改變椅背面料就能更新形象的簡單性上。

,。(六)設計的社會性特徵

,。能夠系統地解決問題是設計的社會性特徵的顯著特點。在經典的椅子設計作品中,我們也能夠看到設計大師們為了解決時代所面臨的各類社會問題所做出的的努力和巧妙構思。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60號凳子。60號凳子的設計師是阿爾瓦?阿爾托,1898年生於芬蘭小鎮庫奧爾塔內。

,。阿爾托於1928年參加國際現代建築協會。1929年,按照新興的功能主義建築理想,與他人合作設計了紀念土爾庫建城700周年展覽會建築。他拋棄傳統風格的一切裝飾,使現代主義建築首次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推動了芬蘭現代建築的發展。阿爾托也以傢具和家居設計聞名。

,。1935年,阿爾托夫婦與朋友一起創建了 Artek公司,專為阿爾托設計的傢具、燈飾及紡織品做海外推廣。

,。60號凳子最初是阿爾瓦?阿爾托為維普里公共圖書館設計的。當時,馬歇?布勞耶等人設計的鋼管傢具給阿爾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運用樺木等芬蘭傳統材料發展出自己獨有的設計風格。

,。這把凳子看上去顯得非常樸素而低調,但是,塗過一層清漆的木材所呈現出的色澤與紋理卻顯得那麼的溫潤可愛。

,。1933年阿爾托在倫敦的福特納姆與馬松百貨商場展展示了這把凳子與他的的另一件經典作品帕米奧休閑椅,立即引起了轟動。

,。它們已經不再是僅僅為讀者或患者設計的專用場合的傢具,而是代表了對現代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結語:當今時代的設計,呈現出複雜多元的局面。各種各樣的設計元素,傳統和語言、工業製造和手工技藝全部都混雜在一起;但是我們卻能在經典的椅子設計作品中發現可資借鑒的經典,或者成為影響當代設計研究的記憶。

,。面向歷代盛而不衰的經典椅子設計作品,由於其結構性的創新是如此的經典有效,這些作品能超越於特定的趣味和時尚而不斷被後人生產著,並且也不迴避根據最新的技術成果而革新自己。

,。我們在總結每件作品所蘊藏的設計基本特徵之外,也必須看到那些創意思維是如何在設計師之間跳躍傳遞的,了解那些如今已被奉為設計經典樣式的原作者們是如何創造出椅子最初形態的。

自在生活美學

因為一直懷揣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在生活美學 的精彩文章:

TAG:自在生活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