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因多說一句話就遭到家屬的惡言相向,醫生到底做錯了什麼?

只因多說一句話就遭到家屬的惡言相向,醫生到底做錯了什麼?

導讀

在醫生眼裡,促使他們能夠先後順序顛倒進行處置的,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病人的病情需要。

來源:醫脈通 作者:戶瑞玲

GIF

案例

一線值班醫生做急診手術的期間,在醫生值班室里,剛到科室的二線值班醫生被一群患者和家屬圍得水泄不通,其中有從門診來的,也有已經住院等待諮詢問題的。

這樣的場景,這樣的畫面,在醫院這樣的環境里,好像醫生並不會感到很陌生,換句話說,這是醫生們司空見慣的事情。然而,不管有多少人在等待,還是要一個個的來,不能敷衍了事。因為作為一名醫生,必須要遵守醫生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對每一個前來就診的病人負責,對他們的疾病負責。

這名二線醫生首先接診的是一位門診病人,病人近幾天明顯感覺到視物模糊、間斷頭痛,醫生在與其進行一番溝通交流後,根據問明的病史,建議病人先拍個CT片子,來排除一下腦中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對醫生所說的這項檢查,病人在做與不做之間猶豫著,舉棋不定,見此情景,醫生建議病人與陪同前來的妻子商量後再做決定。

在一旁等得心急如焚的另外一位住院病人的家屬,看醫生的診治終於告了一個段落,就迫不及待地插上了話,他是想讓醫生給核磁共振室打個電話,讓核磁共振室的工作人員給他們的排號稍微向前提一點兒,好讓他們早些做上檢查,因為當天下午已經安排好的遠程會診的專家需要這張片子的結果。

醫生剛回答了這位家屬兩句話,剛才還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做檢查的門診病人就不願意了。當著周圍眾多的家屬,居高臨下、毫無情面地開始指責醫生:你這個醫生咋回事啊?為什麼沒有給我們看完就去管別人,還有沒有醫德?我們比他來得早啊,凡事總要講究個先來後到吧?

家屬的斥責啪啪打著醫生的臉,在周圍一群人的注視下,醫生感覺到火辣辣的疼痛。但醫生還是耐著性子為其解釋道:我沒有不管你啊,這個是我管的病人,他的情況我了解,確實也比較急,你們剛才不是在商量決定嗎?在你商量好之後,我還是要第一時間給你開具檢查單子的。

醫生的解釋,夫妻倆好像一點兒也沒聽進去,他們依然對醫生大聲斥責著:你就應該看完一個再看一個,他住院怎麼啦?是不是給你們交的錢多,你們就上心,我們還沒住院,就不重要啦?

夫妻倆的舉動被周圍其他家屬們看在眼裡,他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站在醫生的角度替醫生解釋勸說著。

然而,大家的話並沒有熄滅夫妻倆心中的怒火,反而使惱羞成怒的他們變得更加變本加厲。事件在這樣的情境下逐漸升級,最後男病人竟然想動手打人,陪同的女家屬也在病房走廊眾多家屬的圍觀下對醫生破口大罵。

只因在人群中多說了一句話,醫生竟遭受了如此的惡言相加,醫生真得錯了嗎?

GIF

案例分析

醫院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在這個以救死扶傷為主題的環境中,醫護人員除了要遵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究個"先來後到"之外,有時候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重要的還要講究"輕重緩急"。

我們常常聽說或者看到,前一天已經安排好的手術向後推遲了時間,只因為夜間突如其來的車禍帶來的諸多急診佔據了平診手術的手術台。

我們常常會放掉手頭不要緊的工作,急忙跑向同一個病人,只因此病人突然出現了呼吸心跳停止,需要更多的醫護人員相互配合迅速展開搶救。

當這些突如其來的意外出現時,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大多數的病人及家屬都能夠理解並同意醫生丟下自己,去優先處置這類病人。因為,同樣遭遇著不幸,他們比任何人都不願意見到一個生命的離開,以及一個生命逝去時家人所遭受的那些痛苦。

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人一生只能擁有一次。當生命受到威脅,錯過了關鍵的幾分鐘,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機。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在生命面前亘古不變的真理永遠有它存在的道理及意義。早一分鐘搶救,病人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就會減少一個家庭的悲劇與痛苦。早一分鐘手術,病人就會多一份生存的機會,就有可能減少術後後遺症出現的幾率,減少一個家庭日後的經濟負擔。

所以,醫生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才會盡己所能,及時觀察,及時發現,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目的就是要讓病人能夠最大程度的好轉與康復。這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醫生對自身素質的要求,如果做不到這些,醫生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會對自己未能做到而感到失望與內疚。

每一個醫生心裡都有一桿秤,這桿秤稱量著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哪位病人輕,哪位病人重,哪位病人需要立即馬上處理,哪位病人可以緩一緩也沒關係。

醫生從不會因為病人的貧富而怠慢迎合,也不會因為病人身份地位的懸殊而分別對待。在醫生眼裡,促使他們能夠先後順序顛倒進行處置的,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病人的病情需要。而絕不會是案例中門診夫妻倆所說的住院病人交的錢多就重要,而他還沒有給醫院創造效益就不重要。

長期處於忙碌狀態下的醫生,恨不得把一分鐘當成兩分鐘來過。太多的病歷需要書寫,太多的醫囑需要更改,太多病人的術後的傷口需要換藥處理。他們常常24小時夜班後忙到中午才能回家,他們常常回家睡了不大一會兒就又被喊回到病房。只因為值班時收治的病人出現了病情變化,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為了節省工作時間,為了讓身體有時間得以充分恢復,他們早已學會並運用著自己的一套統籌方法。

案例中的醫生,利用門診病人商量的時間,來回答其他等待中家屬的問題,既節省了大家的時間,又解了病人家屬的燃眉之急,難道錯了嗎?更何況,醫生回答的還是自己分管的病人,而且,這位病人的病情非常嚴重,他們急切在等待著檢查結果出來後專家給出的治療意見。

醫生及圍觀的家屬怎麼也不能理解,難道掛了醫生的號,醫生就成了你的專用醫生,連和別的病人說一句話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白岩松曾經說過:假如有一天,這個掌管著人們生老病死的群體感到強烈的恐懼和不被理解,因此想要逃避甚至破罐破摔的時候,最終的受害者其實不是醫生,而是我們自己。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醫生,在沒做私事、沒有空閑、一刻不停忙碌的狀態下,還無緣招來一通大罵,你心中會是怎樣的一番滋味?會不會感嘆世事難料,事態炎涼,人心不古?

人生的路,每一步都作數,你逃避的修行,終將會成為你餘生的障礙。你虔誠的叩首,也終將會照亮你此後的人生。

是啊,如果有可能,如果可以,請每一位前來就診的病人及家屬選擇善良,善待人生中的每一次遇見,善待每一個值得的有意義的讓步,讓自己所有的修行來照亮以後的漫漫人生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 的精彩文章:

1人離世5人新生,你會選擇捐獻器官嗎?
神葯「枇杷膏」爆文背後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TAG:醫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