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用心理學看待生活中的壓力?

如何用心理學看待生活中的壓力?

生活中的壓力林林總總,且層出不窮。狄更斯在他的《艱難時世》中曾寫道:「貴人和賤人一樣,各有各的煩惱。」俗世中人,誰也逃不開壓力的縈繞。假設有一根能夠減除壓力的魔法棒,還有一根能幫你扛過壓力的魔法手杖,你會如何選擇,又會如何使用呢?我想大概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吧。

|你有多少期許,就有多少壓力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壓力是外部事件所引發的內心體驗。這個外部事件,通常稱之為壓力源。而外部事件能夠成為壓力源,還在於個體對於這個外部事物的主觀評價。我們來看這個壓力公式:

這裡的彈性係數可以理解為數學中常用的權重係數,當個體主觀評估認為應對壓力源越困難,則係數越高。它取決於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對壓力源的認知、以及應對能力,因人而異。同時,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的期待,以及這份期待與其主觀認為的現狀之間的落差也是不同的。因此,相同的事件,帶給每個人的壓力是不盡相同的。

生活,正是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壓力堆積而成的。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人生盡在捨得間

每個人能承受的壓力都是有限的,一旦過載即便是一根稻草也無力背負。心理學可以幫助你識別壓力源,了解自己,適當取捨。

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每天的精力都消耗在了哪些事情里?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事情是在當下資源和環境中,即使拚命試圖控制、拚命擔心也無濟於事的?當我們越想控制那些無法控制的事情時,就會變得越發的沮喪。與其如此一團亂麻,不如先把心力投注於自己能有所作為的事情上,所獲得的成果必會引領出新的頭緒。

|蓄勢方可前行

同樣是十公斤大米,一個舉重運動員可以非常輕鬆的「拎」上樓,可換做是我就是扛也扛不動啊。同樣,壓力面前也不是人人平等的。心理學上將個體應對壓力或挫折情景的能力稱為抗壓能力。

越挫未必越勇。增強抗壓能力,首先需要調整自己對壓力的主觀認知:放棄對細小問題的關注;坦然地承認自己能力有限;允許自己失敗,從失敗中學習經驗,重新調整計劃。其次嘗試主動出擊,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現有資源和自身能力出發,制定可行的方法;適當的放鬆身心,嘗試多換些角度。

了解自己,確定適度的期望目標,遵循一個原則:「困境中,低群體定位;順境中,高群體定位」。信心是在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中樹立起來的,積跬步以致千里。

「流水澹然去,孤舟隨意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頭魚Stonefish 的精彩文章:

TAG:石頭魚Stonef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