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除了李鴻章,這個人也要負主要責任!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除了李鴻章,這個人也要負主要責任!

原標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除了李鴻章,這個人也要負主要責任!


19世紀末,日本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開始了明治維新,國家逐漸富強了起來,漸漸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而與此同時,深受兩次鴉片戰爭打擊的中國逐漸發現了西方的強大,開始發憤圖強,清政府組織開展了浩浩蕩蕩的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的核心就是李鴻章領導的北洋水師。


日本對外擴張最大的目標就是中國,日本將大量的財政支出用於擴充軍備,以清政府的北洋水師為奮鬥目標,想建立一支東亞最強大的海軍,1894年,日軍與北洋水師圍繞朝鮮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史稱「甲午中日戰爭」,最後以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而告終,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人們在分析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時,第一個要追究責任的就是李鴻章,因為北洋水師是由李鴻章一手創立的,一應軍務也一直是由他全權負責,對於戰敗自然是要負主要責任,這個無法否認,然而除了李鴻章,還有一個人也要負主要責任,那就是清政府的錢袋子——戶部尚書翁同龢。


翁同龢在歷史上並沒有李鴻章那麼出名,他是咸豐年間的狀元,是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曾擔任過刑部右侍郎,著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就是由他平反,他在光緒年間曾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深受光緒皇帝器重,在擔任戶部尚書期間曾多次因軍費問題彈劾北洋水師。


據史料記載,光緒十七年(1891年),翁同龢曾上書光緒帝:北洋水師已頗具規模,如今國家財政度支艱難,請求暫停北洋水師向國外購置軍火。所以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沒有收到戶部任何財政撥款,導致軍艦老化,行動笨拙,很多炮彈甚至都沒法發射,而日軍的軍艦早已領先北洋軍艦一大截,不僅行動快而且射程遠,例如著名的日本軍艦「吉野號」,曾擊沉多艘北洋軍艦。


其實在甲午海戰初期,北洋海軍的劣勢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屢戰屢敗,慈禧太后知道後很害怕,專門派翁同龢去天津找李鴻章問對策,李鴻章看到翁同龢非常生氣,他對翁同龢說:「翁師傅負責管理國家財政開支,每次北洋水師申請軍費都被你駁回,如今遇到大事了你過來問我的軍艦,你覺得這些軍艦現在還靠得住嗎?」翁同龢說:「你作為臣子就應該盡忠盡責,既然事情這麼緊急,當初為何不多申請幾次呢?」李鴻章說:「朝廷認為我跋扈,諫官們認為我貪婪,如果我不依不撓,如今還能安然的站在這裡嗎?」


翁同龢顯然是不想背這個責任,前文說過,他當初給光緒上奏暫停北洋軍費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北洋水師已經很強大了,二是國家財政緊張。第一個原因顯然沒有說服力,強大是需要軍費來維持的,翁同龢為官那麼多年又是主戰派,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第二個原因是說財政緊張,這個是事實,清政府經歷兩次鴉片戰爭洗禮,加上國內農民起義不斷,財政收支早已失衡,加上慈禧太后又要修園林又要做壽,確實沒有錢可以支出軍費。 但這也不能成為主要原因,因為當時清政府是有向國外銀行借款的,不可能一分軍費都籌不出,那麼翁同龢為什麼要在軍費上刁難北洋水師呢?其實他的刁難目標並不是北洋水師,而是李鴻章,因為他們有恩怨。



翁同龢與李鴻章的關係一直都不好,從政治立場來看,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是「帝黨」派的領袖,一直反對慈禧太后擅權,而李鴻章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是「後黨」派的重臣,二人分屬不同的派系,是政敵,自然要互相打壓;從個人恩怨來看,李鴻章早年曾與曾國藩一起彈劾翁同龢的長兄翁同書守城不力,翁同書被發配到西北三年後病死,翁同龢一直對李鴻章心存怨恨,甲午戰敗後他就曾上奏光緒帝將李鴻章斬首。

也就是因為心中對李鴻章的這份成見,加上財政緊張這個永遠無法被反駁的理由,翁同龢在北洋水師軍費上處處刁難,致使北洋水師軍備漸漸落後於世界,而日本也趁著這段時間購買了大量的新式軍艦,此消彼長之下,甲午戰敗是必然的結果,翁同龢必須要負主要責任,無法逃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徐庶為何臨走才推薦諸葛亮呢?不是忌憚他的才能,而是這個原因!
李淵為什麼喜歡太子李建成?看看他的履歷你就知道了!

TAG:趣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