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少年籃球培訓規模化擴張的癥結在哪?籃球「老兵」如何看待行業發展?

青少年籃球培訓規模化擴張的癥結在哪?籃球「老兵」如何看待行業發展?

本文共4112字,預計閱讀5分鐘

10年前,大家討論體育市場最多的話題一定是李寧、安踏這些體育服裝品牌,「賽事、培訓、體育經紀人都是幾年後才出現的新的體育商業業態。」東方啟明星創始人及總教練靳星對鯨媒體說道。

現在是國家一級籃球運動員的靳星回憶起當年創業的情景:從北京體育大學籃球專業畢業後效力於浙江廣廈隊,帶著右腿的舊傷,在半月板接受過手術、十字韌帶撕裂但沒有縫合的情況下,在球場上堅持了一年,最後不得不離開賽場。

靳星擔任過籃球教練、從事過籃球經紀,並前往美國學習,在把這個行業的縱橫脈絡都摸得差不多後,他最終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籃球培訓。

2009年,靳星創辦了東方啟明星,主業是為4—16歲的幼兒和青少年提供籃球培訓,另外還包括舉辦籃球冬夏令營、青少年籃球賽事,並且面向社會有志於進入體育培訓行業的人士開展商學院,商學院課程涵蓋了教練員培訓、營銷、運營管理培訓和項目管理等。線下商學院以大會或沙龍的形式進行培訓,線上則是定期推出付費課程。

靳星告訴鯨媒體,東方啟明星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66座城市落地,擁有近300個教學點,周培訓學員3萬名,累積人次近500萬,連續三年業績增長率100%,續費率63%。

那麼,青少年籃球培訓機構真的可以實現「三年業績增長率100%」?「體育培訓機構規模擴張後,利潤反而降低」只是一種悖論?從事青少年籃球培訓近10年的靳星如何看待如今的青少年籃球培訓市場?關於青少年籃球培訓有哪些新機遇或挑戰?

一、競爭激烈,倒逼轉型?

「九年前創辦東方啟明星,當時的市場並不像今天有眾多的玩家入場,既孤獨又迷茫。」靳星告訴鯨媒體,「而從2014年開始,在政策推動、消費升級以及家長對素質教育的意識蘇醒等綜合作用下,大量的創業者湧入到青少年籃球培訓這一賽道。」

靳星和東方啟明星經歷了青少年籃球培訓從無到有的過程,當越來越多的同業者湧入,市場也開始變得躁動,「現在一些機構的網路營銷方式已經『碾壓』以往傳統的口碑傳遞、老帶新等方式,這對我們產生了很大衝擊,不僅無法佔領新開發的市場,原有的市場也會被瓜分殆盡。更重要的是,有的機構會聘請一些並不是運動員或職業教師的老師教孩子打籃球,教學質量、教師穩定性無法保證。而籃球培訓非常講究科學的訓練方式和標準,不標準的教學方法甚至可能對孩子的關節和身體帶來傷害」靳星說道。

為了在青少年籃球培訓市場保持競爭力,靳星在2014年對東方啟明星進行課程標準、師資體系、管理架構上的改革,並在2015年搭建了品牌營銷和銷售隊伍,同時啟動了加盟模式。東方啟明星在一線城市建立直營店,二三線城市開展加盟店。目前,在全國有10個直營店,加盟店數量則為56個。

靳星告訴鯨媒體,「隨著規模的擴大,教學內容、師資水平、管理水平能否跟得上自身的擴張節奏十分重要。」

為此,靳星將東方啟明星的課程標準制定為「三段十二級」,也就是通過把十八項技術、戰術、品格指標,將近200項籃球基本技術融合到東方啟明星大眾班學員三個年齡段(4-6 歲:培養興趣,7-9歲:掌握基本技術, 10-13歲:側重綜合體能),十二個級別的技術品格考核晉陞中,形成東方啟明星全國標準化的大眾班學員技術管理體系。

在師資方面,東方啟明星的教師團隊全部來自於專業體育院校。每一位東方啟明星的教練員均有「教練線」、「管理線」兩條晉陞通道供選擇。另外,東方啟明星還與美國專業籃球訓練機構IMPACT,共同為中國籃球教練員頒發資格證。

「我們在選擇教練的時候就想得很清楚,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啟明星的教練,並且為他們規划了未來的晉陞通道,給予他們一套科學、標準的教學課程體系,讓他們按照這樣的教學課程體系到各自的校區進行指導。這樣既可保證在全國校區有相對標準化的課程來推進,不同的晉陞通道也為教練提供了信心和動力,保持師資的穩定性。

除了校區可複製的標準化和教練標準化之外,在管理能力上,東方啟明星的策略是「雙線彙報」:每一個校區的教練和銷售人員,除了對校區校長或校區經理彙報之外,還會對總部總監負責,「這種方式可以讓整個機構高效運行,人員更加穩定,而且異地擴張時,不管是直營校還是加盟校都能做到有標準、可複製、可監察。

目前,東方啟明星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66座城市落地,擁有近300個教學點,周培訓學員3萬名,累積人次近500萬,連續三年業績增長率100%,續費率63%。

二、籃球「老兵」的觀察與思考

2009年,從美國學習歸來的靳星發現:真正要改變中國籃球事業的核心點在於青少年,要從娃娃開始抓起。「籃球培訓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專業的籃球人才,它還是一個強健體魄、品格塑造的載體。」

當時,靳星在國貿CBD開辦了第一個校區,而此時全國的青少年籃球培訓機構不超過100家,創業後,靳星最深刻的感受是:青少年籃球培訓市場過於分散且混亂。

「散」是因為場館分散,教練員分散、缺乏專業的職業素養,不便於集中管理;「亂」是因為「有一些既不是籃球運動員也不是職業教練人紛紛開辦籃球培訓班,一些機構過度依靠營銷手段搶佔市場,而非注重教學品質」。

「在『萬物生長』的階段,大家分散且『各自為政』,導致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很難做到全國性的統一管理和規模化。」靳星說道。

在他看來,教孩子打球的人一定是專業的、懂籃球的並且懂籃球的教學方法的,「師資團隊、獲客能力、運營管理必須環環相扣,核心團隊必須是科班出身;快速獲客能力取決於企業系統經營的邏輯,當一個企業有了強大的經營邏輯可以使獲客成本降低,支撐規模化擴張。」

1、規模化擴張反而使得利潤下降?

行業里有一個悖論:規模化擴張後帶來的管理成本增加、教練教學成本增加,反而會使營收、利潤降低。「只有當資金、招生能力、管理水平、教學服務因素都完整具備的時候,規模化擴張才有可能成型,」靳星說道,「其中,核心源自管理能力。」

現在很多培訓機構的管理模式是重單店輕總部,東方啟明星則是「總部——城市經理——校區」三級構成,東方啟明星的總部作為一個大後台,負責人才培養、課程標準及教學體系制定、獲客招生,新校區開辦之後,把教學、客服、管理等人匹配到位,大家各司其責;此外 ,城市經理及校區校長均需向總部彙報教學情況和銷售業績,這種做法可以減少城市經理及校長「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更為重要的是,總部可以及時掌握學員的學習情況,為學員成長做出改進和完善,更好地服務於學員學習體驗。

2、「外教」是一場噱頭?

在靳星看來,對於家長而言,選擇「外教」來給孩子上課更像是以一種「身份」的象徵,「體育培訓也有『鄙視鏈』。例如中產階級以上的家長會為孩子選擇冰球、橄欖球、馬術、高爾夫等運動,而籃球是一項大眾運動,『外教』籃球則滿足了家長為孩子尋求『不一樣』的消費心理。」靳星說道。

讓「外教」來教孩子打籃球,邊學英語邊練球似乎很美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外教」普遍存在不好管理的情況,如果外教在國內的簽證非工作簽證,意味著外教隨時可以走人,對於籃球培訓機構來說,外教流失的風險極大。

「另外,外教的成本回報和投入產出偏低,例如一個外教可以在多家機構帶課,也可以自己一對一帶課。公司可能對外教投入了較高的成本,但是得到的回報有限。更重要的一點,國內真正達到教練員水平的外教數量並不充足,不排除一些外國人以留學生或務工人員的身份作為教練代課。」靳星說道。

3、風口下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鯨媒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陸續有一些花樣滑冰、冰球等與冰雪相關的運動項目獲得資本青睞,這些興起的項目會對於傳統的籃球、足球等項目帶來影響嗎?

靳星:不會。素質教育的市場規模達千億級,而目前的行業呈現高度分散、集中度低的現狀,因此這個蛋糕大到足夠供大家分享,如果有另外的項目與我們構成競爭關係,那麼我們的競爭對手應該是以學科為主的培訓機構,大家共同的靶向是搶佔孩子的課餘時間。

坦白來說,在素質教育體育類項目中籃球具備較多優勢:第一,它是一項團隊運動,可以鍛煉孩子的團隊意識、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第二,籃球有良好的大眾基礎,即群眾土壤;第三,場地、空間方便開展;第四,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鯨媒體: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除了開辦賽事、冬夏令營,與小學、幼兒園等B端合作,還有哪些新機遇可以探尋?

靳星:在行業的蓬勃發展期,各家都在尋找單點突破口,挖掘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其實大家更多的是在嘗試,對於某種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還在不斷驗證中。

教育培訓行業有一個天然優勢是現金流比較充裕,但是有的機構運營成本過高,或管理能力不易複製,從本質上來講原因與公司自身的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有關。當一個公司專註某個領域,做深做透,那麼它的價值就會湧現出來。現在大家的癥結所在是:缺乏工匠精神,過度追求短、平、快,或者依賴於資本的推動。

在青少年籃球培訓之外,我認為青少年游泳培訓應該是未來潛在的一個著力點。體育營地教育也是一個方向,但目前大家未能找到好的營銷手法去挖掘更多的用戶來參與其中。我覺得未來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會衍生出新的模式,它可能打破了傳統的場地的限制,有別於我們現在傳統理解的範疇。

鯨媒體:在您看來,現在青少年籃球培訓市場最突出的問題是師資的匱乏嗎?

靳星:最缺乏的是行業的標準。例如跆拳道有考級標準,大家按照標準去培養、去比賽。目前中國籃協也在推進標準的制定、出台,並積極推動相關賽事的舉辦,未來一定會有專有的籃球培訓的標準推出。

鯨媒體:2009年4月發布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拉開了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展的序幕,此後國務院及各部門陸續出台了多項發展校園足球活動的政策措施,為什麼關於校園籃球的信息較少呢?

靳星:我認為,市場導向和政府導向這兩種導向驅動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政府導向涉及到政策的落地、推動和利益之間的掣肘,而對於市場導向,各家要取得良好的生存空間,必須滿足客戶需求。有關校園足球的政策更多的是為了普及足球運動。

鯨媒體:據我們了解,很多體育培訓機構的創始人都為體育運動員出身,您覺得這樣的優勢或弊病有哪些?

靳星:優勢在於創始人自身會很懂這個運動項目,自身也具備這方面的資源,並且擁有運動員的精神品質。但是,弱勢可能在於思維相對固化,缺乏市場經營的思維。

職業經理人具備深厚的經營思維,但如果不懂行業,對這項運動了解不深,那麼會面臨的問題就是不能很好地把握真正課程的精髓。從管理來說,體育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容易互相掣肘,兩個人的溝通成本會更高,因此,兩者各有利弊,既懂行業又懂經營是一種最佳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鯨媒體 的精彩文章:

瑞思 VS 51Talk:兩家青少英語中概股,線下線上哪個陣營更具有想像力?
傳統巨頭入局在線外教賽道,混戰之下,行業已被催熟?

TAG: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