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撕就撕!特朗普揚言退出伊核協議,這叫伊朗怎麼忍?

說撕就撕!特朗普揚言退出伊核協議,這叫伊朗怎麼忍?

作為奧巴馬政府的外交遺產,伊核協議一直是特朗普的眼中釘。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將5月12號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並揚言如果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2015年7月,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伊朗停止高丰度鈾濃縮活動,接受核查,國際社會則逐步解除對其制裁。

01

眼看大限將至,有個人恨不得把鬧鐘再撥快一點。

4月30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演「神助攻」。他在一場演講中稱,以色列獲得一批重達半噸的文件,包括55000頁紙質材料和183張光碟,證明伊朗仍在實施代號為「阿馬德」(Amad)的核武研究計劃。

內塔尼亞胡展示「半噸證據」

正在中東地區展開任內首訪的美國新任國務卿蓬佩奧立刻聲援,稱內塔尼亞胡展示的文件是真實的,並表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伊核協議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

4月29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內塔尼亞胡(右)與蓬佩奧出席新聞發布會

以色列海法大學政治學院博士、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晉認為,目前以色列國內房價高企,通脹嚴重,內塔尼亞胡巧妙利用伊朗核問題轉移國內矛盾。此時拋出所謂「半噸證據」,一方面助攻美國,給特朗普搭建台階,一方面也為內氏政府自己贏得強硬形象和輿論支持。

02

和內塔尼亞胡相比,法德英等歐洲國家,對特朗普的態度並不支持。

為了搶救伊核協議,三國領導人對特朗普展開「車輪勸」:馬克龍、默克爾接連訪美,特雷莎·梅也致電特朗普。

5月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奧地利維也納總部發表聲明重申:自2009年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發現伊朗有任何發展核爆炸裝置的實質性跡象。

時事評論員王強舉出這樣一些數字:儘管聯合國機制給出300公斤濃縮鈾上限,但從2015年至今,伊朗濃縮鈾保持在89公斤,並沒有增加。再比如,聯合國給出的重水標準是130噸,但目前伊朗只有110噸。

不過,這些數字恐怕都不能說服特朗普。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與其說特朗普不滿伊朗的執行情況,不如說不滿這個協議本身,要讓特朗普回心轉意很難。倒是美歐之間的分歧,可以為伊朗所用。這次歐洲沒有站隊美國,意味著伊朗同歐洲之間的合作大門並沒有關上。

03

伊朗國內分析人士認為,在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時,伊朗曾將伊核協議看作是對美關係的試金石:如果美國能夠完全履行協議,伊美關係有可能邁出重要一步。

但隨著特朗普的上台,美伊關係轉圜的願望徹底破滅。

去年1月27日,特朗普簽署旅行禁令,限制包括伊朗在內的七國公民入境。兩天後,伊朗試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2月3日,美國宣布對伊制裁。第二天,伊朗又試射三枚短程導彈。兩國艦機頻頻對峙,險些擦槍走火。8月2日,特朗普簽署總統令,對伊朗試射導彈實施制裁。10月13日,特朗普拒絕確認伊朗履行承諾。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將5月12日劃為最後期限。

時事評論員王強認為,今時不同往日。2015年,「伊斯蘭國」勢力猖獗,伊朗是打擊主力。當時美國國力有限,不得不倚重伊朗的軍事力量。作為回應,奧巴馬政府竭力推動伊核協議簽署。但現在,極端組織早已式微,特朗普政府調整了奧巴馬時期的「離岸平衡政策」,回歸傳統的美國中東戰略。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認為,特朗普上台後就成為伊核協議的破壞者,也是美伊關係的破壞者。伊核協議是多邊框架下的產物,美國卻單方面要改變現實。我們不能讓這種"特朗普的規範"來衝擊我們現有的國際規範。

伊核協議前景如何,請關注本周《環球交叉點》。

本期嘉賓:

鈕松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

宋國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晉 以色列海法大學政治學院博士 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王強 時事評論員

本期節目播出時間:

5月6日 周日 8點15分

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叉點看 的精彩文章:

聽電視!安倍見完王毅赴美 能從特朗普那裡得償所願嗎?
在特朗普那裡碰壁的安倍,改善中日關係是真心的嗎?

TAG:交叉點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