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為民間藝術穿上新「外衣」

她為民間藝術穿上新「外衣」

GIF

《北京青年》周刊

全面升級

蓄勢待發

我的故事更好看!

2017 年,第57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展覽主題為「不息」,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策劃,展出當代藝術家鄔建安、湯南南,蘇綉藝術家姚惠芬和皮影雕刻藝術家汪天穩的作品,呈現出學院與民間的互動、代際傳遞的師承、多媒介的合作,以此詮釋著中國藝術生生不息的內核力量,回應著威尼斯雙年展的總主題「藝術萬歲」。近日,這一展覽分別移師北京、上海展出。

《不息之圖》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展廳裡面,也出現在海報上面,是整個中國館所思考問題的集成。 現在這張圖又出現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展覽現場。

趙燕作為北京時代美術館的主人,也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館的「救火」之人,一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她認為,「中國的傳統藝術一定要用現代的、國際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中國的民族文化才能自信起來。」

攝影 | 盧北峰

趙燕

華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熙生物」)主席兼執行董事、及華熙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熙集團」)董事長。

Q&A

Q:《 北京青年》周刊

A: 趙燕

Q:時代美術館和威尼斯雙年展的緣分是怎麼開始的?

A:這個緣分其實挺偶然的。因為威尼斯雙年展是文化部的一個項目,但是原來贊助它的企業突然撤資,華熙集團作為一個補急的角色無條件地進行資助。我們在短短兩天之內就決定贊助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

Q: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展覽的主題是「不息」,因為主打民間技藝傳承,似乎曾受到很大的爭議,你怎樣看待這個現象?

A:討論能夠把思考引向深入,讓真理越辯越明,我認為藝術本身就是要給人心靈的碰撞,一定要引起討論,一定要有這種碰撞和矛盾。創新是怎麼來的?就是在矛盾當中碰撞才有的。我覺得通過這次討論,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怎樣才能更好地傳承,才能「不息」。

Q:華熙集團一直以來關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跟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不謀而合?

A:我們華熙集團一直在做中國民族系列的文化公益活動——雲中系列,每年都有專業的團隊去挖掘散落在中國民間的瀕危民族文化、傳統的手工業,無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我們的美術館也是一個公益美術館,通過在美術館的展覽,對音樂、舞蹈、手工藝進行傳承和推廣。我們第一屆關注的是呼倫貝爾鄂倫春族,這是一個馴鹿的民族,只有1000 多人,很少人關注他們的音樂,我們第一屆做的雲中系列,雲中「牧歌」挖掘來當地民間藝人,在我們平台去展示,讓更多人關注鄂倫春族的生存環境,讓他們從住的樓房中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可能他們的生活用品都是當代的,但生活方式維持了原來的民族文化。使得這一瀕危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

Q:你怎麼看待這種將「非遺」和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A:我一直比較認同這樣的做法。中國的當代藝術,大家可能會認為是來自西方的,但我覺得中國有很多好的東西,只不過太傳統了,沒有用當代的語言去表達。中國的傳統藝術一定要用現代的、國際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中國的民族文化才能自信起來。

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民間手工藝和民族文化都消失了?其實是這些東西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傳遞形式。可以看到,現在連愛馬仕也在挖掘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它的圖案花紋做法還是傳統的,但表達手法一定是時尚的、年輕人喜歡的,這樣的話才能讓手工藝保存下來。

Q:北京時代美術館今年正好創立十周年,當初做這個美術館的初衷是怎樣的?

A:2008 年汶川大地震,當時我先生正好在藝術研究院讀藝術學博士,我們就想為災區做點事,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恢復自信去生活,而不是簡單地給一些錢。所以那時候我們策划了「熱血5 月」的活動,組織全國最頂級的26位寫實派藝術家。十天之後,在嘉德拍賣拍了3000 多萬,然後拿著這筆錢去修建羌族文化的保存館。基於這個契機,我們覺得可以用這樣一個場所,聚集更多的藝術家,用他們的作品去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就創立了這個美術館。

Q:在過去的十年中,時代美術館做過很多品牌展覽,像是支持年輕的當代藝術家的項目?

A:既然我們叫時代美術館,其實在創立之初就更關注當代藝術,並且做了兩個青年藝術家的培養計劃,一個叫「旋構塔」,還有一個叫「他時代」,已經連續做了8 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在他們還沒像現在這麼有名的時候,時代美術館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讓更多的機構、評論家去關注他們,讓他們從這兩個平台中成長起來。

現在美術館位於華熙的產業,這是年輕人的活力聚集地,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藝術,喜歡藝術,提高他們的審美和生活品質。我覺得藝術要想永生,要想「不息」,需要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

(實習生張禹對本文亦有貢獻)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作品薈萃

文 | 張娜 張禹(實習)

編輯 | 趙建琳

人物及作品攝影 | 盧北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周刊 的精彩文章:

星座運勢早知道:火冥合相,耐心是你的好朋友
林進的手術刀與藝術夢

TAG:北京青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