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陶淵明的發現者蕭統:欣賞他,就讓他成為古今第一人

陶淵明的發現者蕭統:欣賞他,就讓他成為古今第一人

陶淵明歸去來兮的瀟洒轉身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永恆的姿態,得益於他的發現者和「第一粉絲」——梁代昭明太子蕭統。蕭統說他對陶淵明「素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在其逝世百年之後,搜集編定他的文集並為之作序,在序文中表達對其人生態度的欣賞、對其詩歌魅力的推崇。《陶淵明集》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專集,生前常寂寞、死後亦沉寂的陶淵明終於等來了他的異代知己和最有力的傳播者。

陶淵明集序

【南朝梁】蕭統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醜行;不忮不求者,明達之用心。是以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其故何也?

含德之至,莫逾於道;親己之切,無重於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宜乎與大塊而榮枯,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於憂畏,汲汲役於人間哉?

譯文

自我炫耀、自我推薦,是未婚男女的醜惡行徑;不違逆、不貪求,是通達之人心中的意念。所以聖人斂藏光華,賢人避世隱居,這個原因是什麼呢?

懷藏德行的極至,無過於領悟玄妙精深的大道;對自己關切備至,最重要的莫過於珍愛生命。所以大道存生命就能安全,大道亡生命就受戕害。人在百年之內、一生之中,時間快得像白駒過隙,暫居世間像借住旅館,當然要與大自然一同繁盛枯萎,隨順心境任性放縱,哪能因為憂慮畏懼而終日愁苦,哪能被急急切切的追求役使著奔波於人世之間呢?

齊謳趙女之娛,八珍九鼎之食,結駟連鑣之游,侈袂執圭之貴,樂既樂矣,憂亦隨之,何倚伏之難量,亦慶弔之相及!智者賢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貪士競之,若泄尾閭。

玉之在山,以見珍而招破;蘭之生谷,雖無人而猶芳。故莊周垂釣於濠,伯成躬耕於野;或貨海東之藥草,或紡江南之落毛。譬彼鴛雛,豈競鳶鴟之肉;憂斯雜縣,寧勞文仲之牲。

至於子常、寧喜之倫,蘇秦、衛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卒如其言,豈不痛哉?又楚子觀周,受折於孫滿;霍侯驂乘,禍起於負芒。饕餮之徒,其流甚眾。

唐堯四海之主,而有汾陽之心;子晉天下之儲,而有洛濱之志。輕之若脫屣,視之若鴻毛,而況於他乎?是以志人達士,因以晦跡,或懷玉而謁帝,或被褐而負薪,鼓楫清潭,棄機漢曲。情不在於眾事,寄眾事於忘情者也。

譯文

齊、趙美女曼聲歌唱的娛樂,各種珍饈裝滿九鼎的美食,駟馬高車並轡同行的出遊,博衣廣袖以手執圭的顯貴,快樂是快樂呀,可是憂慮也隨之而來。禍福相因實在難以預測,慶弔相隨也是那般迅疾!智慧之士、賢達之人處在那種地位,比足履薄冰還要戒懼敬慎;愚昧之人、貪婪之士競逐那種地位,就像百川赴海般爭先恐後。

璞玉藏在深山,因為受到珍視而招致剖解雕琢;蘭草生於幽谷,雖然無人賞愛卻依舊播散芬芳。所以莊周(拒絕楚王聘請而)垂釣於濮水之上,伯成子高(辭退諸侯之位而)親自耕種于田野之間;有人販賣大海之東的藥草為生(而不出仕),有人紡織江南鳥獸的絨毛為衣(而不做官)。他們就像高潔的鳳凰,怎會與鷂鷹競逐腐鼠之肉;真替那隻海鳥擔心,竟然煩勞魯國正卿文仲祭祀。

至於(敗親亂嗣的)子常、(擅權弒君的)寧喜之類,(追名逐利、身死謀敗)的蘇秦、(貪權恃寵、卒受惡名的)衛鞅之流,為權力而死卻沒有遲疑,心甘情願而不知悔悟。主父偃說:「我如果活著不能享受五鼎而食的豪奢,那就讓我死於五鼎而烹的酷刑好了。」他的下場竟然如其所言,難道還不夠讓人嘆息嗎?還有陳兵周境以觀實力、意欲問鼎中原的楚莊王,遭受周大夫王孫滿的嚴詞責難;匡國家、安社稷的博陸侯霍光功高震主,陪乘宣帝時令其如芒刺在背,竟成為宗族顛覆之禍的根源。貪殘兇惡之人,為數眾多。

唐堯身為四海之主,卻在汾水之陽萌生了遺世隱居的心意;子晉本是天下儲君,卻懷有吹笙洛水濱、修道嵩高山的志向。他們輕棄天子之位如脫鞋般無所顧戀,看待國家權柄如鴻毛般微不足道,更何況其他東西呢?所以守志隱逸之人、達乎生死之士因此而匿跡隱居,或者懷瑾握瑜謁見帝王,或者身披裘衣負薪於路,在清潭之中劃著小船歌唱,在漢水之曲忘卻機巧之心。他們的情志不在這些事物,只不過在這些事物中寄寓超脫喜怒哀樂的情懷罷了。

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實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譯文

有人責怪陶淵明的詩篇篇有酒,我看他的志向並不在酒,也只是在酒中寄寓形跡而已。他的文章高出同輩,詞章文彩精妙挺拔,氣勢縱放不拘,文意鮮明顯著,獨特風格超出眾人;文氣起伏爽朗,無人堪與匹敵。如橫舟白浪順流而下,如高入雲霄直上九天。描述客觀存在的事物則真實可想,談論自己的胸懷抱負則曠達率真。加上砥礪志向,從無休止;安於聖道,堅守節操;不以親身耕作為恥,不以沒有錢財為辱。如果不是才德超群之人立志不移,隨著世道盛衰而伸屈,誰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余素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故更加搜求,粗為區目。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揚雄所謂「勸百而諷一」者,卒無諷諫,何必搖其筆端?惜哉,無是可也。並粗點定其傳,編之於錄。

嘗謂有能觀淵明之文者,馳競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豈止仁義可蹈,抑乃爵祿可辭!不必傍游太華、遠求柱史,此亦有助於諷教爾。

譯文

我平素喜愛他的文章,以至不能須臾放手;仰慕他的德行,遺憾不能生於同時。因此進一步搜集尋找,粗略劃分目錄。美中不足的只有一篇《閑情賦》,就像揚雄所說的「勸百而諷一」,最終未能顯示諷諫之意,又何必動筆寫作呢?可惜啊,沒有這篇賦就好了。我還粗略修定他的傳記,編進目錄里。

我曾經說:如果有人能夠借鑒淵明的文章,那麼追逐名利的情志可以排遣,狹窄鄙俗的心胸可以放開,貪婪之人可以清廉,怯懦之人可以獨立,豈止能夠遵循仁義之道,而且能夠辭謝爵位俸祿。不必登上附近的太華山與赤松子同游,不必遠赴南方向柱下史老子求教,陶淵明的文章也有助於諷諭教化啊。

題 解

東晉大詩人陶潛(365~427)「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歸去的瀟洒轉身,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永恆的姿態。他用心靈與人格構建的寧靜田園,庇護了風塵世路中一代代疲倦的旅人;他的杯中酒,澆灑過多少棲遑困惑的心靈。

但在他所生活的時代,門閥士族是社會主流,庶族出身的陶潛並沒有多大名氣;祖述庄老、模山范水是詩壇主調,寄意田園、沖淡恬靜的陶詩也並未受到重視。

在追求美文的南朝,樸素雋永、質直省凈的陶詩仍不符合時尚,劉勰《文心雕龍》對其隻字不提,鍾嶸《詩品》僅將其列為中品,《宋書》《南齊書》列數歷代著名作家,皆不及陶淵明。

在他逝世一百年後,梁朝太子蕭統搜集編定他的文集,並在序文中表達對其人生態度的欣賞、對其詩歌魅力的推崇。《陶淵明集》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專集,生前常寂寞、死後亦沉寂的陶淵明終於等來了他的異代知己。

蕭統說他對陶淵明「素嗜其文,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時」。在他看來,陶潛不只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讓他感慨沒有機會認識的悟徹大道的人。

蕭統認為「自然之道」是陶淵明人品與文品的核心價值,所以他的序文採取了由道及人、由人及文的結構。首先談論至德大道,讚賞「與大塊同榮枯」的人生態度;繼而反省富貴權勢中隱伏的禍患,追求「寄眾事於忘情」的生活方式。這部分隻字不及陶潛,卻恰是對支持陶潛歸隱的「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這一清醒認識的闡釋,是理解陶潛作品的思想基礎。

至此,陶文特點已瞭然可解:「篇篇有酒」而「其意不在酒」,僅是「寄酒為跡」;「文章不群」「獨超眾類」的文品,是其「大賢篤志,與道污隆」的高標人格的自然外化;而這種外化的人格,又可以內化為凈化、鼓舞讀者的強大精神力量。後世無數追慕、效法陶潛的有名無名者,印證了蕭統的預言。

蕭統(501~531),南朝梁武帝蕭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謚號昭明。少有才氣,酷愛讀書,主持了著名詩文總集《文選》的編纂工作。他以其短暫的一生,留給後世一部書、一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李國學苑 的精彩文章:

440 上林花開美,一起去看花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TAG:桃李國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