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個6助你擁有健康持久的人際關係

3個6助你擁有健康持久的人際關係

可能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多年的朋友,雖然住在同一個城市,但因為各自有了家庭、孩子,終日為工作和生活忙碌,朋友之間聯繫並不多,只是過生日時互相發條祝福信息,平時默默刷著朋友圈看看最新動態,慢慢的連點贊之交都稱不上了,兩人沒了聯繫,關係也莫名其妙的結束了。

我們以為是敗給了時間和精力,其實是敗給了自己。在邁克·貝克特爾看來,我們的房間早已被一頭大象佔據,這個意思是形容某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正在發生,但大家都避而不談,而且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並不是這個朋友可有可無,我們也都知道彼此之間應該有更多的互動,但卻一直不願為維護關係做點什麼,不願做出有效溝通,認為朋友只要心裡有就可以。但我們的想法只是給自己不付出實際行動找個借口,小象就這樣出生了,一天天長大,直到佔據了我們的房子,才想起來把它請出去。

不只是朋友之間,其他的關係出了問題,如果僅僅等待關係自動修復並不太可能。我們需要讓自己轉變思維,有意識的為維護關係做點什麼。現任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由《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 柯維創建)高級培訓顧問,暢銷書《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的作者邁克·貝克特爾在其所著的《高難度對話:如何與挑剔的人愉快相處 》一書就為關係中的溝通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高難度對話》通過分析人際交往的6種需求,找出溝通出現問題的原因,並為建立健康持久的人際關係提供了實用的工具和技巧,幫助我們從依賴走向獨立,在送走大象的同時,心智得到成長。

6種需求

我們知道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五種需求一旦有一種得不到滿足人就會出現問題。同樣的,人際交流中的問題也是由溝通雙方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導致,作者邁克·貝克特爾將其分為6種:

1 安全與保障

安全感只能自己去感知,針對不同的事情、情景,安全感的高低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失業了,當前銀行存款分別是1萬和50萬,安全感也會因此有差異。在關係中如果一個人的安全感高,另一個人的安全感低,安全感低的人更容易焦慮,小心翼翼的看待問題,一旦雙方出現矛盾,就會覺得自己失去了控制感;而安全感高的人如果不去刻意關注,是很難體會到對方的心理狀態,在溝通中往往會忽略對方的擔憂,這就很容易導致兩個人的矛盾。

2 冒險

冒險並不是和安全感相對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這需求推著我們離開舒適圈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但有一些人卻總希望自己活在熟悉的世界裡,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步調不一致,將總會因為去哪裡而出現分歧。這時就需要真誠溝通,耐心傾聽去化解衝突,提出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3 成長

人的成長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關係也會隨著人的成長而前進。如果一方努力讓自己成長,另一方卻想著順其自然,沒什麼刻意行動,兩個人的價值觀和狀態逐漸拉開差距,關係也會受到影響,這一點在親密關係中特別明顯。

4 接納

有時候我們覺得活得很累是因為希望自己哪方面都做的很好,讓別人看到一個完美的自己,心裡有個聲音「我足夠好,別人才會愛我」,這是不接納自己的表現。我們都希望擁有別人無條件的愛。「當有人真正關心我們且不帶任何附加條件,我們就有力量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5 關聯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與其他人互動連接,才能汲取生命養分,體現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6 價值感

每個人對他人都需要有價值,這才是存在的意義。

心智成熟的人會自我滿足,創造健康的人際關係,心智不成熟的人需要他人去滿足,一旦得不到滿足,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問題。身體和心智得不到同步發展,關係就陷入了困境,溝通變得具有挑戰性。心智的成熟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最好的方式是升級我們的溝通工具箱。

溝通工具箱

最近原生家庭被討論的比較多,個人身上無論是好的,不好的都會歸結到原生家庭中。雖然對這些說法還持有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環境是對人有影響的。家庭是我們出生後的第一個環境,並且穩定持久,我們的言行受家庭影響深遠,只是我們有時不自知。在溝通方面,我們從小從父母那裡觀察學習,逐漸掌握了交流工具,用到我們的人際交往中,這就是所謂的默認設置。就像一部新手機有個出廠設置,我們拿到後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調整。隨著我們的成長,關係也在變化,默認設置中的溝通工具並不是每一個都好用,尤其是溝通過程中出現挑戰、衝突的情況,工具箱急需升級改造。這和電腦軟體不斷升級打補丁是一個道理。

6種工具

1 視角-正面對話和換位思考

魯迅說過: 「 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可見,同一件事情,不同立場,不同視角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在溝通中,我們很容易堅持自己的觀點和視角,覺得自己所思所講就是對的。面對溝通僵局,我們需要站到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弄清楚對方的觀點,真的做到了解對方。

2 信任-高難度對話得以進行的基礎

信任不是關係一開始就有的,是通過良性互動不斷增加的。信任程度越高雙方所能承受的對話難度越強。這就是為什麼在越親密的關係中,我們越任性,越去發脾氣。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在面對溝通不暢時,信任幫助我們去相信對方的出發點是真誠的,更快突破僵局。

信任對個人來說是兩面的,既是讓別人相信我們,也要我們去敞開心扉,相信別人。如果一個人總和你說他的小秘密,而你卻沒有向他說過,這段關係要麼不會長久,要麼不可能真實,因為你們是不對等的,你的大門沒有向他敞開過。

3 本分-以陪伴的方式影響他人

上大學時,有一次在社團活動中認識一位新朋友,我們一起聊天,期間我說「我覺得」的時候,她打斷我:「你為什麼總說「我覺得」呢?你覺得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對的呀」!這時候好像給了我當頭一棒。雖然她說的很簡單,語氣也相對柔和,但卻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對方沒有向我徵求意見的時候,我也會經常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尤其對別人的看法大加評論時,這不僅不會讓對方接受,反而招致反感。

別人是不受我們控制的,不要想著改變別人,做好自己,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別人,這一點就夠了。就像作者邁克·貝克特爾所說:「當我們想去要求別人怎麼做的時候,其實是在自討苦吃」。

4 情緒-人際關係的加油站

情緒是客觀存在的,一旦溝通時出現問題,情緒也隨之而來,如果控制不好,會讓溝通氛圍火上澆油。但情緒沒有好壞,並需要被看見並承認,了解對方的脾氣秉性對探尋情緒的由來非常有必要。下面這個對話矩陣對於判斷對方的說話風格和需求很有幫助。

象限1 願意推動問題的解決,直面高難度對話,充滿激情。

象限2 不假思索的分享他們的想法,輕易表達擔憂。

象限3 有很強的情緒,卻沒有成熟的意見,不願意表達出來,假裝一切都好。

象限4 拿不出意見,缺少動力,更多負面信息,選擇放棄,逃避衝突。

5 時間-與追求效率背道而馳

現在很多人熱衷於學習時間管理,希望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令自己的時間更高效。但在人際關係維護中,我們卻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互動、陪伴,和對方耐心的交流,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效。

6 尊重-有效人際關係的基礎

「尊重是潤滑劑,沒了尊重,事情就是磕磕絆絆」。尊重分為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是前提,為自己設立界限,不要別人越界控制自己;做到接納自己,擁有自主權。其次要尊重他人,處理出現的問題,而不是針對這個人做出主觀的負面評價;努力去理解別人的觀點,而不是一味的讓對方接受你的想法。

這些工具看起來很簡單,傾聽、尊重、換位思考......都是我們太熟悉不過的詞,但它們的內涵卻與我們之前的認知有些差異。在《高難度對話》的第三部分技能篇就如何應用這些工具做了更加深入和詳細的說明。

6個技巧

1 營造安全感

當別人感覺到你是在真誠的關注和關心他們,安全感就會增加。

2 消除畏懼

我們如何避免被嚇到呢?把注意力從我覺得轉移到事實是。

3 踐行傾聽

有趣的是,當一個人開始用心傾聽,其他人也會受到影響。

4 坦誠反饋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的觀點天衣無縫,那麼我們就阻礙了有效溝通。

5 從善意出發

善良的人總是選擇善舉,這是一種自強的心態,無論他人如何回應,善良的人總是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6 明確自己的目標

當我們並肩朝著一個令人興奮的共同目標前進的時候,我們就有力量去攻克最艱難的對話。

上面這些工具和技巧都是在幫助我們送走大象,順利度過溝通中的艱難時刻,但前提是我們真的誠心在乎和珍視與對方的關係,才會有意願去行動。

從了解需求到應用溝通工具,不僅幫助我們維護關係,還助我們從依賴走向獨立,通過不斷升級自己的溝通交流工具,構建新的選擇機制替換默認設置,讓關係與我們一起成長變化,這其實是一場心智成熟之旅。我們活在各種關係中,健康的關係讓我們的生命力得到滋養,擁有活力,幸福感愈加提升,人生也更加精彩。

圈圈

專註自我成長|兒童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圈圈是超人 的精彩文章:

TAG:圈圈是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