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談課外輔導

家長談課外輔導

女兒現在高二,從初中到高中考試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面。有不少家長和朋友問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想來想去發現我和她媽媽在孩子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花了很大精力,到後來幾乎就是「散養」了。所以我想在這個版塊介紹一下我的教育理念,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多個思路。學前教育是很大的一塊,我今天就說一下我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理解。

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也很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生怕輸在起跑線上。後來我漸漸意識到在小學以前凡是能比的東西都是意義不大的,而對孩子來講非常重要的東西反而很難比。

就像我們能看到別的孩子已經搶跑了,能看到他已經跑到我孩子的前面了。但我們無法知道他的鞋合不合腳,我們無法知道他是否做好了熱身,我們無法知道他是否了解目標在哪,有多遠……

對於長跑來講,起跑的領先並不重要。不要說馬拉鬆了,就是1500米,有幾個第一圈領跑的能第一個衝過終點。往往是那些站在起跑線之前做的,外人無法看見的東西決定了孩子能不能順利地到達終點,能不能超過對手。

所以說對於那些沒有做好準備的孩子們來講,無論他們是否搶跑,他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於是我開始專註那些在別人面前無法炫耀但對孩子將來的學習來講又非常重要的東西,這裡面既有孩子要掌握的本領,也有家長要學習的東西。比如對孩子來講如何延長他專註一件事情的時間,如何讓他學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如何建立時間概念等等;對於家長來講,如何呵護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如何和老師(包括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打交道等等。其實在上學前能做到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別說搶跑了。

我過去一直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在學習上是先被動再主動;先是跟家長、老師學,然後知道怎樣學了才會自學;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家長、老師培養出來的;孩子必須懂得了原理才能正確靈活地利用,讓孩子掌握技能的最好的方式是教他……後來我發現這些都是錯誤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對任何不了解的事情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模仿力很強,他們也不怕失敗。其實1歲左右的孩子自學能力就已經很強了。沒有任何家長會教孩子人體的各個器官怎樣運動才能發出「爸」、「媽」這兩個音,我們只是在孩子面前不停地重複著這兩個音,是孩子自己一遍一遍試著,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終於掌握了發音。你能說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嗎?你能說他的學習能力不強嗎?你能說孩子怕吃苦嗎?

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育程度參差不齊,同樣的環境有的孩子就是學得快,有的孩子就是學得慢,這不意味著學得慢的孩子在這方面就是有問題。愛因斯坦兩歲才會說話,但在語言表達上既流利又清晰,不比別人差。所以家長要有信心和耐心。如果這時候你很焦慮,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其實一直到小學,甚至中學都會有這個問題。我女兒5歲多的時候,第一次背英語單詞,3個單詞半個小時沒背下來。小升初的時候英語成績也一般。但後來英語成績一下子上來了,每次分班的時候英語都是在A1班。如果家長太焦慮了,會給孩子一個負面的心理暗示,反而沒信心了。)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特點是喜歡模仿,而不是正式的教學。所以這時候身教遠遠大於言教。盡量不要對他講應該怎樣做,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那樣的話大多數你會感到是對牛彈琴。想讓他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讓他模仿你,有時效果會更好。如果家長表現得做這個很有意思,孩子們也會主動湊過來。千萬不要用教大孩子的方式教學齡前的孩子。

在孩子10歲之前,家長往往是孩子眼裡的「明星」,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指望孩子只模仿、學習你身上好的習慣,能自覺抵制不好的習慣。事實上往往相反,因為大多數「不好」的行為、習慣是比較安逸的、享受的。所以在孩子上學之前家長應該逐漸創造出學習的環境,比如家長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增加讀書的時間……。己不所欲,勿施於人!想讓孩子上學後,回家能安心地學習,家長在孩子上學前就要做到有時間看看書,學習學習,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

我過去還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把學習和生活分開。事實上,像克服困難的勇氣,抓緊時間的習慣等等都是想通的。不可能有一個孩子在生活上一點條理都沒有而學習上卻能井井有條。所以說不要忽視孩子在生活中的「壞毛病」,這些都會帶到學習中。另外在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也可以在生活中解決。比如當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有意將遊戲時間一點點延長。比如我和孩子玩拼圖,先是十幾塊,然後是幾十塊,上百塊。

最後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他一天就養成好的習慣,能力一天就鍛鍊出來了。需要一個過程,中間還會有反覆。(比如關注一件事情的時間,也許是第一天10分鐘,第二天12分鐘,第三天卻只有8分鐘了。)但只要趨勢是好的就行。但同時如果有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引導孩子糾正,壞習慣持續的時間越短,越容易糾正。如果這時候放縱,上學以後再糾正的話,代價會很大。

下回我們聊聊如何利用好課外班來鍛煉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和家長適應小學生活。

提起課外班,我們總是與增加孩子負擔和提前學習課內知識(搶跑)聯繫在一起。我想這主要是和我們比較關注投入產出比有關。但是我們在衡量產出時往往只關注那些可以看得見的,可以衡量的那部分,比如背會了多少英語單詞,考級通過幾級了……。但事實上在上小學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更應該利用這些課外班,鍛煉孩子的習慣和能力,讓孩子在上學前就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下面幾條才是最重要的:

1. 聽老師的話,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孩子聽老師的話,一方面家長可以輕鬆很多,一方面才真的沒有白上名校。我想,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聽老師的,在送孩子上課的時候,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 「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但是我們的很多做法卻在起反作用。比如我們有時會當著孩子的面質疑老師為什麼這樣做,會負面地評價老師,甚至會默許或同意孩子不去做我們認為不合理的部分。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在暗示孩子,老師的要求「合理的」要做,「不合理的」可以不做。但什麼是「不合理的」,孩子今後就自己掌握了。當家長發現孩子既不聽自己的,也不聽老師的時候就晚了。所以學前班不管學什麼,不管你對老師有什麼看法,都要無條件地樹立老師的威信。我對孩子的原則是:「家長的話你可以不聽,老師的話絕對要聽,不但你,連我們家長都要聽老師的,都要認真按老師的要求做。」

2. 有規則概念。在家裡,我們也會給孩子訂規矩,但這個規矩有時彈性很大,高興了孩子不遵守也沒關係。可是學校的規則就是規則,沒有彈性,不能隨心所欲。所以,要讓孩子慢慢適應,如果沒有遵守學校的規則,回家是要承受一定的懲罰的,不要總是找個理由就容忍了。但也不要大庭廣眾之下指責孩子。

3. 與同學和睦相處,有愛心。當別的同學有困難的時候,要幫助他。比如借個橡皮、彩筆等等。課下和同學一起玩而不是孤獨地一個人呆著。今後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中學,孩子的人緣都很重要。家長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多和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比如下了課以後,不要急於帶著孩子回家,可以和幾個家長商量一下,大家晚點兒回家,讓孩子們在學校附近玩一會兒。你會發現如果孩子有幾個玩伴的話,即使這個課需要他付出很多他也很樂於上這門課。

4. 時間觀念。上課是不能遲到的,堵車等等都不是借口。家長不能因為是課外班就不重視這塊。如果課後有作業,必須回家後第一時間做,做完以後再做別的。

5. 自己管理自己的書本,文具和水杯等等。到上學前孩子應該可以在上課前自己整理書包,帶上要帶的東西。下課的時候,也要能自己把該帶回來的東西帶回來,不要今天忘了鉛筆盒,明天忘了水杯。可以先是家長做,孩子看。(教他如何防止忘帶東西。比如列個清單,不識字時可以用符號代替字,一一核對,如果有一些特殊的東西又放不進書包的可以系在書包上,走的時候就不會忘了。)然後過渡到孩子做,家長檢查。最後是孩子獨立做,家長就不管了。一定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忘帶了書本或文具是他自己的責任而不能怨家長。

6. 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好強的,應該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想學的。當他們表現出不想學的時候往往是遇到了困難。家長這時候要有耐心,用實際例子幫助孩子們認識到有些困難真的去做的話實際上沒有想像得那麼難。比如我女兒「懼水」,我就通過游泳課讓孩子認識到這個困難只是心理上的,真的跳兩次水就會發現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另外上古箏課的時候,老師留的作業是一周練習一行曲子,她覺得很難。我就告訴她一共6小節,你每天練會一小節,等第7天把6小節串起來就可以了。經過了一些類似的事情後,孩子既學會了不怕困難,也學會了克服困難的一些方法。

最後還想再說一下有關老師的事情:

在孩子學前,即使是花錢上課外班,也要學著如何和不滿意的老師打交道,不要急於享受「上帝」的待遇換班,換老師。現在的重點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和家長如何適應將來的環境。等將來孩子上小學了,你肯定會遇到不滿意的老師,絕大部分情況下你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不可能隨意讓學校換老師或調到別的班裡。

我的經驗是當老師的要求或做法我認為不對的時候,有很多時候老師也沒有錯。比如:

1. 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學一年級學口算,老師要求先保證速度,再保證正確率。這和我的理念截然相反,而且我小時的老師也是要求先保證正確的。但按女兒老師的要求做了一段時間覺得她的老師也沒錯,這樣的話保證了孩子做作業時抓緊時間,考試的時候也為提高正確率創造了條件。

2. 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同一個老師,班裡不同的學生反映差別很大。比如一個愛講笑話的老師可能是那些以前不喜歡這門課的孩子很喜歡,進而成績提高了。但那些本來就喜歡這門課而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們就會覺得老師講的內容太少,「吃不飽」。

當我對老師的「好壞」不糾結的時候,孩子反饋的負面消息反而少了。這讓我想起了孩子畫畫班的一個反面的例子:不知怎的有個家長對老師有成見,每次下課她總問孩子老師今天對你怎麼樣,孩子的反饋是反面的,於是她就當著孩子的面抱怨這個老師。結果是孩子的反饋越來差,家長對老師也越來越不滿意,最後這個孩子轉班了。但是我和其他家長覺得這個老師挺好的,只是孩子不太喜歡學畫畫,總是說老師怎麼不好。所以後來我遇到孩子不喜歡的老師就想辦法做到正反饋而不是負反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興趣讀本書看部電影嗎?
「死緩」到底是「死」還是「不死」?最低要坐牢多少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