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去年曾有人邀請我進一個詩歌愛好群,主發些個人的隨筆,不成文的詩句等,群里看起來是一片祥和的景象,我偶爾也樂於參與其中。一來二去,我跟群主就聊上了。女,28歲,已婚,據說供職於教育部門,感覺是彬彬有禮,斯文大方,頗有胸懷。

昨天她找我,希望我擔當群管理,出題集文。我就與她討論了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我說群裡面很多文友寫的詩立意太過於膚淺,沒多大深刻意義。她立刻反駁我的看法,說你自己寫的一般,有要求別人那麼多做什麼呢。我就感覺我們觀念有些差異了,她也不是善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於是我婉拒了她的請求。

後來我把話題轉移到文學興趣上,我說我個人喜歡比較深刻的文字,特別是像海子那樣用靈魂在寫詩那樣一般直戳心靈深刻的文字。她反駁說我太年輕,只喜歡情情愛愛,生生死死,什麼都不懂,其實平淡也是一種境界。

我說不然,你看但凡成名作家都是有特殊經歷的,寫的東西比較深刻,能引起人共鳴。她說陶淵明寫的田園詩就很平淡啦。到這個時候我其實已經失去跟她聊的興趣了,因為我們看待問題不一樣。

我沒有反駁她,順著她說,平淡當然是一種境界,很多詩人的文字很平和,平常,內含的情感確很濃。然後我接著說,比如余秀華的詩,你看過余秀華的詩嗎?其實你可以寫寫家庭的瑣事,比如跟你愛人,跟你孩子的點滴。她冷冷的說,沒什麼好寫的,跟我沒有交集的,不能引起我重視,沒什麼好寫的。

我有點差異,感覺這個人思想世界觀跟我相差太大,就有意結束話題。於是隨口說,那你生活挺平淡的,其實可以寫寫孩子嘛,你的母愛呢。她突然間就爆發了。

事後我思索過無數遍,問題就出在「你的母愛呢」這句話上面,這是點爆炸彈的火星。於是她惡狠狠地說,你管我寫啥了,你愛寫就寫不愛寫滾蛋。我一看苗頭不對,就說,用得著這樣嗎,我們追求不一樣,說多火多,我就不惹你了,咱們道不同不相為謀,拜拜。說完我就拉黑,退群,閃人。

本來事情到此結束,雖相談不歡,但也無傷大雅。晚上八點多,我突然收到一條QQ信息,原文一字不差如下:「滾你ma逼,看見求你火大!湊了幾個難字就以為自己多了不起了!刪了你就滾遠點!還教訓你媽沒母愛做甚了!你媽和你爸咋生的你了!死變態,像海子學習,想死你就卧軌去,誰和求你一道了!死遠吧!滾……刪了你!拉黑……」

我頓時一臉茫然,我這得罪誰了,看一下發送人,是拉我進去的好友,再看一下內容我就恍然大悟了。我頓時感覺胸悶氣短,就像鐵鎚狠狠地砸了一下。從沒感覺語言的傷害可以如此暴力,簡直讓人窒息。

其實單論語言來說,我聽過更難聽十倍於此的,可是問題在於,你知道那些是什麼人,對於人渣流氓,我會自動過濾掉那些粗言穢語,就像路邊的野狗吠,根本毫不在意。可是這個標榜文學愛好者,為人師表,文質彬彬的女人說出這樣的話,實在令人反差過大,反而令語言的攻擊力瞬間提升了萬千倍。這種感覺就像一個搶劫犯砍了你一刀,遠遠比不上一個跟你並肩而行的好友突然觸不及防地甩了你一巴掌的傷害大。

我們不去追究她為什麼發飆,也不去探究她經歷了什麼創傷,我所擔憂的是,她既為人師表,我一個成年人說話如此小心翼翼都能引爆它,那些童言無忌的孩子,要是得罪了她,會得到什麼樣的懲罰。不談體罰,單單從她發給我的言語中就能看出心靈多扭曲,純真的孩子們,突然面對著敬愛的老師突然變成了一頭惡狼,惡言相向,我尚且難以招架,不敢想像會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影響。對此,我只能阿彌陀佛了。中國的教師,我覺得有必要,很有必要由政府出面,定期做心理評測,以保證我們的孩子能健康成長。

語言暴力雖然從表面上不具備暴力的特徵,但是它對學生人格心理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長期的,不可估量的。它的危害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1、形成「退縮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壓下往往迴避問題,迴避現實,不敢與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徵。2、形成「攻擊型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語言暴力」之後,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逆反,為了發泄不滿,而對他人和社會採取過激行為,直接影響和危害社會,害人又害己。

從表面上看,語言暴力比體罰顯得文明,但它帶給學生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罰更多傷害的是學生的身體,其痛苦可能是短暫的,但語言暴力的傷害卻是長久的,不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殘學生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心智失常,喪失生活勇氣,引發厭學、逃學、違法犯罪、自殺等嚴重惡果。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鄒泓說,「同伴或老師實施的語言傷害,還會給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種陰影,致使他們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的、惡毒的,對社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排斥感語言暴力的傷害究竟有多重,值得我們探索。今日看新聞,高一學生趁舍友睡著,用水果刀捅喉致失血過多而死亡。原因竟是因為舍友嫌棄他內褲擺放,以至於兩人起了語言的爭執引起的慘案。我們不難想像,兩人矛盾出來後,定然少不了惡語相向,甚至有人身攻擊,累及父母的言語。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強烈而脆弱的,一旦觸及到承受的臨界點人就會失去理智,釀成慘案。

近些年校園暴力屢出不窮,從04年馬加爵事件之後,絡繹不絕。13年3月,復旦大學宿舍投毒案;13年4月,航天大學捅死舍友案;15年6月,甘肅某中學高三學生,因口角用毒鼠強毒死舍友案件;16年6月,昆明理工大學,因聽音樂聲音過大引發爭吵,捅死舍友的案件等等。通過這些案件,我們不難發現,所有的慘案基本都是發生在爭吵的前提引爆下,才釀發慘案。而且可以進一步確定,肯定是因為一些瑣事爭吵,引發了人身攻擊,暴力的言語衝破了當事人的自尊導致失去了理智才發生的慘案。這讓人不能不重新審視語言暴力所帶來的危害。

有心理學家說過,對每個人來說,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個人通過社會交往了解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自我」。這個定義表明,他人的語言決定了一個人的自我感知,但是恰恰我們的生活中卻處處充滿了暴力的言語。我們要抓住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學校。

但凡是兒童,大部分都在暴力的語言中成長。語言暴力不一定是粗言穢語,有時候粗言穢語深圳沒有一些針對性的語言暴力重。許多父母或者撫養人在孩子面前都會說這樣的話:「你這個人怎麼這麼陰陽怪氣,死氣沉沉的!」;「你有什麼用!找個東西找不到,你是不是眼瞎!」 這兩句話中能看到對孩子的定義:陰陽怪氣、沒有用。這個長輩用看起來不太過激的言語教訓孩子,其實就包含了暴力的語言。以偏概全的錯誤,把孩子某個行為方面的缺點放大到整個自我,這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完成傷害,甚至引發自卑。一旦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就會成千上萬倍引發連鎖效果,這種批評聲音便會成為一種思維反芻式的喋喋不休:「你沒用、你永遠做不好、你去死了算了」。這種情況,導致了孩子承受能力過低,近些年高考引發的跳樓案,不無這個因素。

到了學校中,語言的暴力就更無所不在了,同學中的相互語言攻擊一般都是帶人身攻擊性的,比如說嘲笑一個人身體殘疾,嘲笑一個人的家庭,這些都會赤裸裸對孩子心理造成嚴重的自尊創傷。對於這種現象,至今未有學校做出重視。

假如說同學間的暴力語言是難以避免的,但是老師的暴力語言不能不說是刻意放縱了。老師會把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上,甚至施發在學生身上,屢見不鮮。一旦看到學生搗亂就惡語相向:你這麼蠢,怎麼學都學不會,活著有意思嗎,我要是你,我就去死了;你這麼笨,你爸媽是怎麼生出來的你;你看你長的又丑,學習又差,活著還有意思嗎等等,這些言語更常見於小學老師的口中。我們無法想像,這些言語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我們單純譴責老師是沒有用的,只有確立一定的篩選機制,淘汰掉心理和素質不過關的教師,才能從根本上杜絕。

人是語言化的動物,這意味著,語言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暴力的語言能影響人的價值感、個性特徵,以及諸多的心理傷害,很多時候,各種心理問題,包括自卑,自私,殘忍,冷漠這些性格都是在暴力語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因為買不起房,他跟女朋友分手了
50年後,我們兩鬢斑白,坐著搖椅,一起聽著Taylor Swift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