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生暮死」的蜉蝣和蟌、蜻蜓長得一樣嗎?

「朝生暮死」的蜉蝣和蟌、蜻蜓長得一樣嗎?

全文字數:1435

閱讀時間:4分鐘

朝生暮死?

先來一波皂騙,混個臉熟,看看都是些誰?

怎麼樣?有沒有弄混淆?

先不公布答案,心急的盆友,可直接略過中間環節,拉到文末找答案。

當然,我們這一期主要聊一聊5月份常見的蜉蝣(mayfly)。

提到蜉蝣,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朝生暮死」?什麼,你問我蜉蝣是什麼?

喏,就是它。讓我們的大詩人蘇東坡感嘆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蜉蝣!

一般我們常說蜉蝣生命短暫,所謂「朝生暮死」。但其實這個表述並不精準,因為它其實是大多數蜉蝣成蟲階段生命的寫照,但未能概括蜉蝣的整個生命旅程。而後者,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這要從蜉蝣還是個寶寶的時候說起。蜉蝣媽媽把卵產在水裡,每粒卵上都有向外延伸的纖毛狀物質,卵可以把自己纏在水草或水底的砂石上。在自然溫度下,約兩周卵就可以孵化成稚蟲(註:水生不完全變態昆蟲的幼蟲稱為稚蟲。)。

待產卵的雌性黃河花蜉蝣

蜉蝣稚蟲

剛出生的蜉蝣稚蟲靠皮膚吸收水中的溶氧生活,蛻過一次皮之後,稚蟲腹部兩側會長出氣管鰓,然後它們就可以用腮在水中呼吸了。但是稚蟲階段蜉蝣的生長比較緩慢,一般需要1-3年,有的甚至長達5-6年,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蛻皮生長的過程,此後才能爬出水面羽化成亞成蟲。

蜉蝣的亞成蟲和成蟲長相相似,只是體表有一些毛,翅膀沒有成蟲那麼透明,經過一天,亞成蟲再經歷一次蛻皮變成成蟲。然後就開始走向生命最絢爛、最重要的一天,在這一天中,它們要完成交配,延續種群,然後死亡。

總的來說,它們的一生可以概括為下圖:

蜉蝣生活史

所以蜉蝣成蟲,沒有嘴、沒有胃,不進食,所有的能量都來源於稚蟲階段的積累,只忙著繁衍後代。它們不用思考生命的意義,因為終其一生就只為一個目標存活——延續基因和種群。因此在5月的水邊,經常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蜉蝣婚飛的景象,好看但不免令人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戀野物語 的精彩文章:

借我一把刀,帶你闖蕩江湖!

TAG:戀野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