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恩軍 堅持回歸本土文化土壤

劉恩軍 堅持回歸本土文化土壤

劉恩軍 堅持回歸本土文化土壤

立秋

艷異隨朝露

松樾鶴儀圖(劉恩軍楊國光合作)

靜靜的小河

晚節清高賢宰相秋容寒

-人物簡介

劉恩軍,漢族,1954年10月生,山東萊蕪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畫研究院藝術指導,並授予「甘肅省書畫研究院劉恩軍書畫研修工作室」。被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金城文化名家」稱號,甘肅長河花鳥畫研究院院長。諸多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國家地理》、《文化》等報刊雜誌並在省內外多家電視媒體做過專題報道。1995年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書寫24米長詩《狂雪》銅版碑文,為該館長期陳列展品。2005年被西安美院邀請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並由陝西電視台錄製《西部學子》欄目電視專題片。

「我熱愛西部,對西部大地的山川物象和風土民俗充滿了深篤的感情,多年以來我鍾情於敦煌壁畫、敦煌寫經、甘肅簡牘、藏地唐卡,又堅持直面自然的寫生傳統,最終形成了我在藝術上的追求。」於是,在因襲舊法的水墨花鳥畫創作上,成功的形成了彰顯著西部精神、西部特質、西部氣象、西部圖式貫穿一體的個人風貌,他就是劉恩軍。

畫家劉恩軍,1972年從山東萊蕪入伍,長年在新疆、甘肅從事部隊文藝創作工作,1993年轉業後留在蘭州專務畫事。談到西部意象的水墨花鳥畫創作,劉恩軍表示,廣袤的西部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豐富的人文精神,是繪畫創作取之不竭的富礦,他畫水墨花鳥畫,並沒有停留在物象特徵的差異上,而是追求在氣韻、圖式、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體現西部博大渾融的內在之美。

劉恩軍以彩陶為創作符號的西部意象水墨花鳥畫色彩取法於敦煌壁畫和藏地唐卡,用色濃重且豐富,雖斑斕濃艷但絕無俗氣,他以敦煌寫經的筆意入畫,將西部特質的書法線條貫穿於繪畫,通過常人不及的線條質量撐起了西部意象水墨花鳥畫的筋骨。

「其實,我們這些西部藝術家沒必要總是跟風漂泊,外界諸多難以衡量價值的信息反而會浪費我們自己的時間。許多外面的所謂潮流說起來也應該僅適合外面,哪怕你費勁心力去鑽研去挖掘那也只是屬於外面的東西。然而,作為生長在西部的藝術家們,真正應該堅持的是回歸本土文化土壤,在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里尋找自己的藝術定位和突破,進而在熟悉的滋養中孕育出風格鮮明、意味悠長的藝術觀念和情感特質。比如,在甘肅就有十分豐厚的歷史資源,還有許許多多彰顯本土特色的自然風貌、歷史傳統和人文習俗。」劉恩軍的一席話將自己的藝術特色描述的鮮活而生動,再賞其作品頓時有了全新的體會。

的確,甘肅大地其實有無數常人熟視無睹的荒山野地,這些其實都是很好看的創作素材。相比南方城市那些花紅柳綠的艷麗風景,西部的山河地貌更單純、更大氣,也更富於線條和性格的美。而且,最重要的是甘肅有著享譽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對於劉恩軍來說,那裡的藝術靈感和神韻簡直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無時無刻不在滋養著他的藝術靈魂。

「實際上,源自西部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趣,已經長期被外界所低估,甚至受到了邊緣化的待遇。」他告訴記者:「包括繪畫創作在內的西部藝術,本質上應該是一種西部意象的提煉與呈現,而西部意象,主要是在兩個層面獲得其獨立價值與真實意義:一是複雜奇異的自然形貌與雄渾蒼茫的元初形態,共同營構出來的獨特空間定位;另一個就是通過悠久綿長的文明滋潤與豐饒厚重的文化氤氳凝塑成的博大厚重品格。」

紫氣東來

清塘香遠

秋菊

荷花

風梳露洗

「劉恩軍先生的花鳥畫是別具一格的,無論形式、色彩還是精神氣韻,都很耐人尋味。」著名書法家魏翰邦這樣評價他的作品:「你總是可以在劉恩軍的作品中讀出來別樣另類的意味,不似如今的畫家書法家總是用嘴巴來證明自己的繪畫水平和不同尋常。他的筆墨色彩在表達相關事物時顯得十分幹練和準確,尤其符合中國花鳥畫的藝術要求,能準確表達花、鳥繪製形式傳遞的創作主題和理想藝術境界。劉恩軍運色總是顯得胸有成竹,乾淨利落、直奔主體,不做多餘的渲染,充分表現出其筆墨和色彩的純和凈。」

「藝術當與時俱進,筆墨當隨現代。」劉恩軍對記者說:「中國花鳥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百花園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和豐厚的生長土壤。而現如今藝術的多元互補,科技的發展與想像,人們的精神需求,為藝術提出了新的需求與挑戰。能否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是擺在每個藝術家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而花鳥畫也是自己做了一輩子的事,現在希望把這件事做的更好一點。我很榮幸能在繼承前人優秀花鳥畫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貢獻,發揮餘熱。」

2015年10月21日,由劉恩軍提議牽頭組建的甘肅長河花鳥畫研究院正式成立,參與組建工作的還有邵靈、蒙子軍、閻仲雄、張強民、蒙虎、楊耘賦,為甘肅省花鳥畫的創作和實踐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創作和交流平台。這些藝術家們長期活躍在省內外,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展示了他們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藝術風采,已成為我省有影響力的優秀書畫家。

「甘肅長河花鳥畫研究院的省內外花鳥畫優秀畫家,創作出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為活躍我省文化藝術活動,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不懈努力。」時任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的張永基說:「我相信以他們為骨幹、為主力創建甘肅長河花鳥畫研究院,並提出深入生活、貼近群眾、崇尚自然、尊重傳統的建院理念,將會對我省花鳥畫的研究、探索、創新、提高起到推動和發展作用。該院的誕生必將給文化藝術界帶來一股新風,發展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仔細觀賞劉恩軍的作品,發現其用筆用色十分講究,厚重而含蓄,節制有度,大塊留白處一塵不染,墨色濃重處黑雲壓城,色彩集中處濃烈似朵朵彩雲漫卷而來。空與實、薄與厚、淡與濃都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視覺上,不僅可以簡單明快的衝擊觀眾心理,精神上更能夠輕鬆的感染觀者的心境。內行人都明白,大塊留白、大片用色都是考驗畫家、藝術家有無膽識的試金石,而對於這一點劉恩軍憑藉著深厚的功底而輕鬆勝出。

「很多人評價我的作品莊重典雅,其實這是因為我的用色方法中較多地吸收了敦煌壁畫和唐卡藝術樣式中的色彩,這樣可以在濃烈厚重的色彩中賦予豐富的層次和一定的光感,也使色彩更有立體感、古舊感、層次感和透明感,通過色彩成功地渲染了作品的氣氛。」劉恩軍表示:「創作中,我會較多的運用藍色、黃色、咖啡色,這樣顯得莊重而不呆板,華貴而不艷麗,在凝重中有一種鮮活。」

如同他畫的梅花,只勾出粗曠的邊線,中間大塊留白,白梅躍然紙上;畫墨荷則在大片的黑色中較多地融入了灰色,厚重中又透著絲絲透明,在黑色墨塊中有著極為明顯的光線深入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從敦煌壁畫和唐卡中吸收的養分,又用自己的方式釋放了出來,進而把花鳥的高貴、典雅和具有當下的時代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蘭州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李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甘肅省積極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綠色發展綜述
看花放彩鳶 相約暖春時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