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一箱書有緣無分,卻斷不了的一點遐想思考

和一箱書有緣無分,卻斷不了的一點遐想思考

1

五一和柱子一起回他的老家蘭溪,原是為參加他堂妹的婚禮,外加看望卧病在床的爺爺。臨近回杭時發生的一段插曲,叫人難以釋懷。

他的姐姐,在收拾舊屋賣房的時候,把他滿滿一箱書當作廢品賣掉了。那個箱子裡面收集了他從初中開始一直到大學的閱讀書目。就在不久前,正當我打算趁著世界讀書日的優惠活動,從噹噹上購買《世界秩序與文明的衝突》、《全球通史》等幾本書時,柱子還阻止了我下單,充滿自得地告訴我,他在老家的箱子里有這些書。

自然而然,當他在回杭前最後的家人聚餐桌上詢問姐姐這一箱子書的去向,得知已經再也找不回的時候,瞬間就爆發了。姐姐滿腹委屈地解釋,當時有兩箱東西,一箱是書,一箱是柱子的個人物品(裡面有墨鏡之類東西),那箱書太重她搬不動,而另一箱個人物品她認為柱子還用得上就留下了。

2

我理解姐姐的委屈,更懂得柱子的心痛。

在姐姐的腦海里,書是柱子過去念書時候用過的,現在他早已在社會上打拚,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應該用不上了;而那一箱日常用品,即使柱子不再用,其他人也還能用得上,不必再花錢去買。

然而對柱子來說(對我來說也是這樣),那箱書是無價的。柱子在第二黨校上大學時買的書,都是東西方的經典,每一本都可以用一輩子的閱歷和學識去逐漸領悟參透。即使我們無暇重讀一些書目,也可以留給下一輩孩子們去閱讀,讓人生變得很不同。

更不用提,那裡面有他一整個青春時代。

那時旁觀這場小衝突的我調皮地想,假如我告訴姐姐,其中每一本書現在市場價至少是30元,那麼一整箱書以最少200本計算,也要6000元,不知姐姐會不會整個人都真的不好了?必然的,我忍住了。

3

買書的錢事小,失去書本背後積澱的文明和思想損失才大。我和柱子還可以努力賺錢,重新一本一本積攢新的舊的書,但姐姐卻失去了可以讓我們兩個成長中的外甥外甥女寶貴的閱讀機會。原本,我們只打算挑選其中幾本書,剩下的全部都留給孩子們的。

其實對於這箱書的態度本身,就已經決定了姐姐和柱子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當然,兩個人如今不同的態度和路徑,背後是農村「重男輕女」的深層原因和婆婆離開大陸去台灣前拼盡全力成就「有讀書緣」的柱子去北京念書改變命運的艱難。這麼想來,我們其實真的不能也不忍責怪姐姐。

只是依然有那麼一點點的惋惜,更多地是為了兩個學齡的孩子。席間還是表達了一下自己和柱子對書同樣的不舍情緒。只希望姐姐從柱子有點莫名的怒火和我的不舍里感覺到紙質書的一點點情愫,在下一次更加善待文字。這一點點的情愫,潛移默化會影響孩子們的心,改寫未來。

4

這個插曲,讓我想到自己的奶奶。

奶奶不識字,但從父親他們兄弟幾個小時候起,就從來不扔有字的東西。哪怕是一張廢報紙,也會小心藏起來,如果沒有經過家裡「文化人」的同意,絕對不會自己丟掉。

大抵是奶奶對有文化的爺爺打心底里抱著敬慕之心,愛屋及烏延續了一輩子。記憶里的爺爺,總是坐在陽光下的院子里,靜靜看一本書。對書要愛惜,念書要認真,待老師要恭敬,這些都是爺爺奶奶自然而然的觀念。

現在看起來,這些東西真的深刻影響了我們這些後輩。我們這一輩的孩子,年少的時候也有幾個犯渾的,但到後來都走上了正途,讀書和學技術的都還表現不錯。每個人家裡如今也都是有一書架的書,雖然彼此的閱讀領域可能差十萬八千里。

至於我家,大概又是所有兄弟姐妹里書總數最多的。因為老爸從年輕開始就積攢了好多好多書,柏拉圖、黑格爾、弗洛伊德,這些名字我最初都是從老爸那裡知道的。加上我和柱子的書,家裡滿滿三個書架都放不下。

5

對於紙質書的這種偏愛,在這個一切都電子化的時代,有多顯得不合時宜?我真的說不上來,因為身邊的人也都是一批紙質書控。幾個閨蜜都是只有小說和消遣的書才看電子書,需要思考的書統統買來細細研究,更不用說朋友圈裡的獨立出版人,用生命把書做成那副美樣子。

但是五一從金華坐高鐵回杭,鄰座一個男生看到我和柱子都在抱著本紙質書看,很詫異地問我「居然還在看紙質書」。也許,現在的小盆友們真的覺得我們落後了吧。

只是我依然覺得,紙質書裡面有種歷史深處的迴響。

閱讀紙質書的時候,你的一顰一笑好像都會得到回應,整個過程真的像你在跟作者穿越時空對話,興之所至甚至會愛到想去親吻那一頁紙。一種踏實的被擁抱的感覺,透過翻頁的動作傳遞出來。然而對著冰冷屏幕的時候,我只覺得自己在唱獨角戲,那個屏幕沒有生命,沒有一個一個字印刷出來的熱度。

當然,電子書不是一無是處的。它降低了閱讀的成本,讓更多人能分享書籍資源,也很環保。而且,對於對抗意識控制,傳播自由的火種,它也有著很妙的作用。

就像今天讀到《民國三大校長》里說,南開大學的學生為逃避當局的「革命黨「排查,曾連夜燒掉了所有傳播革命思想的書籍。要是放在互聯網時代,隨便備個千百份在雲端,火種總有機會散播到準備好的土壤上。

各有各的好,或許電子書閱讀的扁平化體驗,也蘊含一種思維和表達方式的轉變。快速翻頁和回翻的困難,要求你即時做筆記,而且有更好的記憶和歸納闡釋能力,至於思考的深度和厚度,還是敵不過紙質書閱讀,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紙質書不會死,因為還有我這樣的粉呢。我也相信,進入職場倦怠期的時候,保持讀和寫,那後面會有我要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女的雕刻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青女的雕刻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