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12月 《我們仨》

2017年12月 《我們仨》

花了2個多小時考完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語言樸實平淡,簡要地敘述了自己和錢鍾書先生年輕時一起在國外留學,後來回來效勞祖國,晚年經歷各種「大地震」的一生。他們在一起的生活經歷磨難和委屈,可是字裡行間盡顯平淡,沒有太多的悲慟,更像是在描述他人的故事一般,而快樂的時光還是充滿喜氣的。說來也挺悲涼,國外求學歸來,先是因為工作兩地分離,然後又是家庭瑣事,寄人籬下,還要擔心疾病纏身。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國家的動蕩對每個人的生活也帶來更多的坎坷和波折,尤其是一代有思想的文人,社會對他們有很多的不包容。所以在最後,他們一生坎坷,直到暮年才有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已老病相催,人生路上快走到了盡頭。在她八十多歲的時候,前後三年女兒和丈夫因病離世,晚年三人分居三處,最後的那個安定的家也變成了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看完這本書,我都可以想像他們的一生是怎麼度過的,是那麼的簡單。讀書,寫稿,教書,交文人朋友,不求功名,無愧於心,只要他們仨在一起,各干各的事,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他們一直都在以一種淡泊名利的態度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減到只和家人在一起,工作只和讀書這件事有關就可以了,其他的人和事都不重要,不也關心。

我自認為在嘗試新鮮事物時很懶,需要很費力氣去接觸的東西我可能會放棄,簡單的習慣我還是會去嘗試。這種懶也有一些好處,我會用一心一意的態度對待現在擁有的東西,我會懂得珍惜。所以,一旦我滿足於一種生活狀態時,很少去會強求自己改變,很少要求自己去添加很多新的東西,我可能在這種滿足的狀態下,以平靜安和的心態去做很多可做的事情,為什麼總要覺得給人生做減法是中老年人要做的事呢?誘惑那麼多,知識那麼多,時間那麼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去經曆本可不必經歷的呢,簡單的一個字,作。人真的不能作,一作心就野了,心一旦浮躁,就幹不成大事。就好比我現在寫論文,我麻痹自己多看書,也只是下策,本應該寫論文,可寫不了,只能看書打發時間,減少把時間浪費在耍手機上的愧疚。自己不求巨大的波折,喜歡單純、簡單、快樂的生活,盡量讓自己的生活免於旁生枝節,影響我的心情和身體,浪費我的時間。可是,有時候我不犯人,人要犯我,被動去接受劇變和打擊,我無奈,我只有接受,但我會努力把影響降到最低,會寬慰自己這是成長,被迫成長也是成長。它讓生活自亂陣腳,只有儘快做出簡單的人生規劃,才可以重回正軌。

楊絳先生他們仨挺像牧羊少年聖地亞哥的,對自己的理想很明確,不去受外界過多的干擾和誘惑,模糊自己的目標。你想去找金字塔,時刻堅定自己的決心,你想一心做學者,那麼能有書在手邊,還能創作就心安。即使最後丈夫和女兒離開了,她一個人堅強地生活了十多年,並沒有像小說,電影里說的那麼動人:如果今天你離開人世,明天我就會離開,請把我們安葬一起。對她來說,陪伴她做學問的伴兒已經走了,她再難還是要一個人繼續創作下去,直到生命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iguniang 的精彩文章:

TAG:Meigun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