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出水蓮

 高山流水

純音樂 

00:00/

GIF

2018年立夏節氣

陽曆:5月5日 21時25分18秒

農曆:戊戌年三月十九星期六

立夏

立夏——農曆24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

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太陽到達黃經45度,

對應《易經》巽卦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繁體]夏 [繁體筆畫]10 [五行]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說文解字》中,夏的五行屬火,對應內臟為「心」,所以夏季養心。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漢字「夏」是個會意字。

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 xié),人頭。臼( jù),兩手,攵( suī),兩足。合起來象人形。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夏,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傳說禹的兒子啟所建立,奴隸制國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即夏後氏。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

蠻夷猾夏。――《尚書·舜典》。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詩經·小雅·四月》

夏,大也。——《爾雅》

與「夏」有關的名字,當屬孔門七十二賢中的卜子夏。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年)字子夏,尊稱「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

現在,山東省巨野縣有其嫡系後裔。

性格陰鬱,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

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山東日照莒縣)。

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後來孔子喪,孔門亂,子夏到魏國西河教學。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為師。

宋人認為《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所授。

子夏是一位具有獨創性因而頗具有異端傾向的思想家。他關注的問題已不是「克己復禮」(復興周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

子夏才氣過人,寫了半步《論語》,《詩》、《書》、《禮》、《易》、《樂》五經,皆由卜子夏註疏。

而且《易經》中的《易傳》部分,作者就是卜子夏。

夏,是看雲、待風、聽雨、賞荷的季節。

春去來幾日,流目夏雲生,

野含時雨潤,雲卷爛漫中。

立夏三侯

一候,螻蟈鳴

立夏之日「螻蟈鳴」。

東漢鄭玄釋,「螻蟈」為蛙類,非螻蛄。

立夏鳴的據說是一種色褐黑的蛙。

二候,蚯蚓生

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於地下,

感陰氣而曲,乘陽氣而伸。

三候,王瓜生

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則色赤,鴉喜食之,故稱『老鴉瓜』」,非黃瓜。

立夏時節

節選自《四季小品》/朱偉

「楊花雪落覆白萍,青鳥飛去銜紅巾」,就立夏了。作為西王母的使者,青鳥立春時飛來,銜來綠色的種子;立夏時飛去,給西王母捎去林花織成的紅巾。紅巾飛走,帶來「胭脂淚,相留醉」,紅雨幾滴飄過,便櫻桃紅熟春歸去,杜鵑啼月小樓西了。

「楊花」其實是飄飛的柳絮。那柳絮是在黃白兩鳥的啼囀聲中,漠漠濛濛地輕揚起來的。它們無風自起,雪白輕盈,無拘無束縈繞在空巷裡,就粘連了每一個翹起的檐角;含嗔含笑地飄落到捲起的綉簾上,就更顯出日高深院里風微影移之寂寞。

絮花無常,它們撲面不去,拂袖還來,趁暖風晴雪,就亂了滿城煙水。而按照古人變化的理論,楊花入水,就會變為滿湖飄飛的翠綠的浮萍。此時湖裡、塘里,輕薄桃花隨水流過,已經變成了粉紅綻開的菱花,楊花片片潛水,變成翠萍如舟,擠開了菱花。

浮萍破處,清澄而見青青的魚脊,魚貫弄水紋,掉尾就漾出花影。而此時小荷才露尖尖角,尚無蜻蜓立上頭,那捲攏的葉尖漸漸鬆開,就有長腳的水蟲從卷葉里爬出來,彈跳到萍葉上去。萍開就綠池滿了。

楊花撲帳春雲熱。此時,夏雲尚未崛起,春雲依然淡冶,但花事已到荼蘼了。按照北宋宋祁的說法,荼蘼賤白貴黃,花開在亂走長條的嫩綠之中,燁燁煌煌,嬌黃成堆,引來無數蜂蝶爭寵。荼蘼蝴蝶渾無辨,飛去方知不是花。香郁慵暖,自是蜂蝶勞累的時節。

晚櫻謝成了紅粉,籬牆上,薔薇淺深卻正爬出牆頭,醉紅成一片。晚花都是以密集之壯麗,前赴後繼地以濃香來別春的:薔薇花開如火如荼,無風香自遠;荼蘼花開如痴如醉,隨風香似霰。

清香度風的還有藤花與桐花,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而桐花是趁著夜色開花的,微月照紫桐,月微花漠漠。天明之後,桐花為舞粉霓裳,滿城都是它的甜香,而桐花暗澹柳惺憁,就池帶輕波柳帶風了。

立夏詞

雨澀風慳(qiān),雙溪閟(bì)、幾曾洋溢。長長是、非霞散綺,岫雲凝碧。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童子舞雩(yú)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蹤跡。

——洪邁

千峰雲起,驟雨一霎時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間,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洒。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辛棄疾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余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芳草自隨征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陸遊

立夏民俗

立夏日「見三新」

立夏日,要「見三新」。哪「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櫻桃甜,青梅酸,新麥清香。

而此時麥尚未熟,如何嘗新?取青麥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條,稱為「捻轉」,為一歲五穀新味之始。也有將青麥炒熟,糖拌,稱「涼炒麵」。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鬆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

秤人

古時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經過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減肥季節。

有意思的是,當時「懸以大秤」,民間形容是,「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鞦韆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閨秀都走出了深閨,懸秤看來像是鞦韆,燕是趙飛燕,環是楊貴妃了。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

立夏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立夏茶

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不飲立夏茶,一夏苦難熬」。

蝦面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蝦與夏諧音,而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

烏米飯

烏米飯,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小時後燒煮而成。烏黑油亮,清香可口,江南人人愛。

立夏養生

我國自古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此時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而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

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必須及時補充,除了多喝水外,多吃富水蔬菜是不錯的選擇。富水蔬菜中,最值得推薦的是瓜類蔬菜,如冬瓜、黃瓜、佛手瓜、絲瓜和南瓜。

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

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等。

夏日氣溫開始升高,極易煩躁不安,心火過旺,故立夏之時,應注意養護心臟,情宜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飲食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豆腐、槐豆、青梅、荷葉粥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晚春與流雲揮手,吹來立夏,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悄悄溜走,人心也熱烈起來,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便來臨啦~

北國春光如豆蔻。

南國蛙聲向河流。

萬物芳辰孕華實。

天地氣交育蕃秀。

雲水挑逗蟲蟻出。

卻怕誤傷新芽透。

夏木原已悄悄濃。

還嫌春色鬧不夠。

孟夏不與春爭愁。

且將煙波餞春眸。

長夜花深一杯酒。

朝陽多情自心悠。

『詩風雅韻』

簾動荷風

傳奇樂坊蕭演奏曲

傳奇樂坊

00:00/

春天還未看夠,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夏天。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代】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古典君:待春紅落盡,夏木成蔭,靜聽長風飄閣,閑看疊雲吐嶺,只是故人啊,沒有你們在身邊,是何等無趣!

《立夏》

【宋代】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古典君:又到立夏時日,萬物繁茂,天氣回暖,燕築新巢,詩人喜沐更新衣,一片暖熱新夏之感沁人心脾。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這》

【宋代】司馬光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閒遊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古典君:春天總是很短暫,稍縱即逝,留春無果只有閒遊庭院,黃鶯喜夏,蝴蝶愁春,怎教詩人不感春?

《幽居初夏》

【宋代】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古典君:那湖光山色的美麗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樹陰滿滿啊,小徑幽幽,歸途裊裊。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綻放。時光流逝人亦老,不見當年相識。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年?

《立夏五首》(其一)

【宋代】方回

吾家正對紫陽山,南向宜添屋數間。

百歲十分已過八,只消無事守窮閑。

古典君:詩人年過八旬,深居紫陽山,逢立夏時日,無所事事閑居山間。此境界是何等閑適愜意!

《初夏絕句》

【宋代】陸遊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古典君:疆土淪陷,朝廷腐敗,民不聊生,給這個立夏蒙上了一層憂鬱的色彩。

《初夏即事》

【宋代】王安石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古典君: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濺濺的流水流入西邊的池塘。晴朗的天氣和暖暖的微風催生了麥子,麥子的氣息隨風而來。碧綠的樹蔭,青幽的綠草遠勝春天百花爛漫的時節。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典君: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

《初夏睡起》

【宋代】楊萬里

梅子流酸軟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古典君: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三月晦日偶題》

【宋代】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古典君:春去的傷感,對於情感敏銳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這首詩,卻反其道而行之,寫出了新意。「節物相催」,是自然規律,非人力所能為。因為新陳代謝,是自然運行的鐵的規律!但那些「痴心兒女」卻想「挽留春」,不欲讓春歸去。這樣寫足了人們對春將逝去時的悵惘之感。(本文同時參考了網路、誰最中國、古典書城。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古典中國風 的精彩文章:

穀雨落,春將逝,又是一年別春時……

TAG:傳統古典中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