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大學慶生雙甲子:力爭早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北京大學慶生雙甲子:力爭早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

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

北大黨委書記郝平在致辭中回顧了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的基本情況。當天,總書記蒞臨北大考察,與師生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祝賀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並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達節日的問候。

郝平還宣讀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北京大學發來的賀信。總理在賀信中表達了對北京大學的問候。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講話中稱,120年並不短,但與世界上動輒上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學府相比,北大還是年輕的。在他看來,在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時代,大學和大學教育也需要改變。

厚植培育成就大師的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的蒞臨和重要講話,為北京大學開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我們將秉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執著的努力,力爭早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郝平表示。

近年來,北京大學的發展穩步直上,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41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21個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獲得A+。

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是北京大學77級校友,在紀念大會上為母校送上生日祝福的同時,她還表達了對北京大學未來發展的期盼。

「牢記根本,立德樹人」、「不拘一格,匯聚英才」,林蕙青感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排頭兵、領頭雁,要牢牢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把優質資源和主要精力進一步匯聚到人才培養上。」

她希望,新時代,北大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要尊重人才工作的客觀標準和規律,營造寬鬆的氛圍和良好的學術生態,厚植培育成就大師的土壤,真正造就一批學冠中西、博古通今、享譽海內外的學術領軍人物和名師大家,努力推出一批在世界科學高峰上有重要位置和影響的中國科學家和思想家。

北大還年輕,未來也需要改變

近年來,圍繞推進"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北京市為北大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力的資源保障,而北大也為北京發展輸送培養了人才,二者相互扶持發展。

「作為在京高校的排頭兵,北京大學始終堅持立足北京、服務北京、融入北京,為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學校10年來近3萬名畢業生投身北京的建設,為北京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林克慶在紀念大會現場表示,一大批中關村高新企業的誕生,都與北大息息相關,在北京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歷經沉浮,兩甲子已過,北京大學未來路在何方?校長林建華在講話中暢想了北大的前路發展。

「120年並不短,但與世界上動輒上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學府相比,北大還是年輕的,我們還需要在未來時光流淌中增進學術積澱,積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在林建華看來,新的時代、新的技術、新的中國、新的世界、新的未知,所有這些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氣勢湧來,人們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是信息和智能科學所引發的新的技術革命,改變了知識的傳播方式和學習方式;二是國際化和中國的興起。

林建華認為,世界的變化太快了,全球化改變了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也誘發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和政治思潮。技術至上,功利主義開始曼延,魚龍混雜的各種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確信的力量,人們前行的腳步如此之快,已經把自己的觀念和靈魂拋在了後面,一些人變得焦躁不安,於是開始質疑新技術,質疑全球化,質疑一切,甚至質疑人類的未來。

林建華強調,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需要哲學家的思辨,但更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行動。「這個時代並不缺旁觀者,更需要的是責任與擔當。不同觀點的碰撞、辯論、質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們更需要在價值層面建立共識與確信,共同價值、共同願景是社會的,也是大學的基石。」

林建華表示,在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時代,大學和大學教育也需要改變。

「大學不再只是學習知識、研究學術那麼簡單,研究與教育、學習與創造、知識與素養、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等各種要素都將融合在一起,使大學成為一個孕育遠見、創建善良和責任的海洋,人們在其中浸潤成長,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林建華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縮水版韓美雙龍軍演今落幕:因天氣不佳取消大規模登陸演習
賈躍亭又有新動作,他還在京滬大規模招人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