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鏡先生曾暗示劉備,若做不到這七個字,難以成就霸業,劉備不懂

水鏡先生曾暗示劉備,若做不到這七個字,難以成就霸業,劉備不懂

兩千年前的三國屬於純冷兵器時代,作戰打仗靠的就是奇巧的戰術和人海優勢,後者屈從於前者,因為就算你人再多,但沒有正確的攻略,照樣被殲全滅。如此一來,人才就成了三個國家的最大賣點。

三國前期的故事基本圍繞於曹操和劉備,東漢名存實亡,不過曹操借天子之名依然可以聚集起一大批才人謀士,這是曹操的聰明之處。

劉備也想學曹操那樣,借劉漢的正統血脈收納人才和招買兵馬,不過效果甚微。前期的劉備沒有發育好,身邊也沒有一個像樣的人出謀劃策。

演義中劉備得到了徐庶,稱之為劉備帳下第一謀士,甚至讓帳下人才濟濟的曹操都眼紅了,於是把他搶了過去。但陳壽告訴我們,徐庶的戲份沒那麼多,他直接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在此前,還有一個人也推薦過諸葛亮。

劉備的盧馬一躍檀溪,順利逃亡,因禍得福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與之促膝長談,發覺是個帝王之才,遂將孔明引給了他。在向劉備介紹諸葛亮的過人之處時,司馬徽說: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卧龍、鳳雛。」

司馬徽先將劉備抬高一級,將他從世俗的「儒生俗士」中擇了出來,然後拋給他一個千古謎題,這個謎題後面再說。能夠認清並跟隨時代潮流的人才是有能力的人,司馬徽給出了兩個名單,讓劉備去尋。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流行至今依然很火,它出自於《晏子春秋·霸業因時而生》里晏子的名句:「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司馬徽向劉備引薦諸葛亮,引用這句話卻只說了前半句,而去掉了後半句,其用意何在?司馬徽是老師傅,每一句話都有用,更關鍵的是不多說一句無用的話,但通機變者為英豪甚至比第一句還要有用,司馬徽選擇不說是對劉備有更深層的期待。

劉備是個飽讀詩書的謀略家,他的學問也不是蓋的。司馬徽只留下一句認清時代潮流給他,是看中了劉備誓死光復大漢的決心和勇氣;司馬徽留下了一句,是想劉備自己領悟出必須懂得隨機應變的道理。

無論如何,司馬徽能做的已經做了,如果劉備可以悟出隱藏的玄機,那麼就能成就一番霸業,如果劉備解不開謎題,那麼是他的造化不夠,得不到江山也沒什麼說的。而結果劉備還真的沒有悟出來司馬徽的暗示。

劉備高興地虔誠地去請諸葛亮出山,得到了這個夢寐以求的軍師,可是只有層出不窮的點子和套路,劉備不付諸實踐有什麼辦法呢?

陶謙三讓徐州,他不要,劉表讓荊州,他不要,諸葛亮耍個心機,他不可。關羽被殺,他講究兄弟情義,不聽勸阻堅持要滅吳報仇,一根筋的毀了蜀國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優勢。

一個如此看重名望,非常注重他在世人心中形象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領導的。不懂得變通,堅持做個好人,讓他成為了萬民眼中敬仰的劉皇叔,卻也成為他在政治上最大的敗筆。

參考書目:《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雜貨鋪MP 的精彩文章:

有人提出立福臨為帝,多爾袞順水推舟抱得美人歸,順便當個攝政王
碾壓關羽、大敗呂布的三國第一戰神,卻因太過勇猛而死於盛年

TAG:解憂雜貨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