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的我們》票房首度突破10億,一部及格之作卻被拖累成「爛片」

《後來的我們》票房首度突破10億,一部及格之作卻被拖累成「爛片」

最近一年,似乎每個熱門檔期都會有一部電影因為票房問題陷入爭議。去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粉絲為提高排片率組織大規模「鎖場」,給多家影院帶來損失;原定9月29日上映的《芳華》在路演過程中突然宣布撤檔,有媒體猜測是預售票房不佳導致;就連去年的大贏家《戰狼2》,也因為上映期延長一個月,引發「為達60億票房吃相太難看」的吐槽。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電影市場在飛速發展,票房的貓膩卻越來越多,看似風光的巨額數字背後含有多少水分,成了算不清的糊塗賬。製片方、發行方、院線、購票平台,盤根錯節的生態鏈、錯綜複雜的分成模式,圍繞著「利益」二字上演著一出又一出鬧劇。

今年五一檔,鬧劇主角換成了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截至5月2日,上映5天的《後來的我們》票房已經突破10億,這個數字超過了趙薇導演處女作《致青春》7.26億的票房。然而,「退票風波」的持續發酵,卻讓一路高歌的票房數字變成了笑話。

首映當天,《後來的我們》以45%的排片強勢領跑五一檔,上映7小時票房突破2億。但當晚,知名電影博主曝光該片惡意刷票,即大面積購入預售票,以預售票房數據綁架院線排片後,再於上映當日大批退票。

《後來的我們》惡意刷票示意圖

《後來的我們》惡意刷票示意圖

這場惡意刷票行為製造了多少假票房呢?貓眼平台4月29日發表聲明稱涉及票房約1300萬元,而據業內人士推測,這個數字應該在1500萬-2000萬元。

無論是哪個數字,其實對總票房都不會構成太大影響。《後來的我們》上映前兩天,票房就已經超過5.5億元。

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退票門」,《後來的我們》也完全能憑藉電影本身取得可觀的票房。如今被惡意刷票行為攪局,票房越高罵聲越多,真票房也變成了「假票房」。

《後來的我們》

對於《三生三世》這種內容空洞、演技尷尬、全靠流量明星撐場的電影來說,無論是片方自己出錢包場送票、還是粉絲有組織性鎖場,至少能實實在在地挽救一部分票房;對於成本上億的大製作電影,由於前期投入高,票房壓力大,背後搞些小動作,動機上也更說得通。

問題在於,《後來的我們》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它既不是圈錢的粉絲電影,也不是砸錢的大製作,實在想不出有什麼非作弊不可的理由。

《後來的我們》

難道出品方對這部電影太缺乏自信,認為它註定會票房慘淡,要藉助「非常手段」才能收回成本?

那未免也太低估電影覆蓋的龐大粉絲群體了。

《後來的我們》

先說導演劉若英。劉若英的外表、唱功和演技都算不上一流,卻莫名地有觀眾緣,讓人感覺很舒服。就像她的綽號「奶茶」,沒有極致驚艷的口感,卻有溫暖醇香的回味。劉若英未曾大紅大紫,卻也在娛樂圈內自成一派。從KTV經典曲目《後來》、《為愛痴狂》到文藝劇標杆《似水年華》,劉若英俘獲了一大批心思細膩、多愁善感、追求浪漫的女粉絲。這些女粉絲以70後、80後為主,愛好文學、愛看小眾文藝片、喜歡聽安靜舒緩的音樂。她們不會瘋狂接機、不會買水軍刷好評,但每當劉若英有新作品出現,她們都會是毫不猶豫掏腰包的一群人。

再加上陳奕迅、田馥甄、五月天等大咖獻唱主題曲,她這部導演處女作的票房號召力不容小視。

《後來的我們》

再說演員陣容。如果說導演劉若英覆蓋的是80後群體,井柏然、周冬雨這對CP顯然是沖著90後觀眾去的。周冬雨的演技在90後小花里屬於有靈氣那一款,頗有當年周迅的影子。憑藉《七月與安生》拿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以後,她又出演了《春風十里不如你》和《喜歡你》等作品,裡面的肖紅和顧勝男,多多少少都有李安生的影子。她也因此被質疑戲路單一,「演誰都是她自己」。這一次的方小曉,在影片開始仍然是李安生的翻版,洒脫自由、隨遇而安、堅韌樂觀。隨著情節推進,方小曉的個性展現出更豐富立體的一面。男友一蹶不振時默默陪伴的隱忍、分手時在地鐵里失望決絕的眼神、十年後重逢時心酸的淚水,清晰勾勒出了一個女孩在愛情里經歷的成長。

《後來的我們》

周冬雨和井柏然在電影里有很多場精彩的對手戲,無論是出租屋裡窮困潦倒的戀愛日常、還是兩人價值觀產生衝突後的爭吵和互相傷害,都能讓太多有同樣經歷的90後找到共鳴。井柏然曾經和劉若英說,再也不想接拍這樣的角色,因為太虐心。電影里,十年之後的井柏然頭髮花白,望向周冬雨的時候眼圈總是紅紅的。可以說,兩個人在這部電影里都實現了演技的突破,奉獻出了最用心、最有誠意的表演。

《後來的我們》

再說故事內容。《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不少人吐槽台詞尷尬、情節有硬傷,尤其是男女主角在冰天雪地里你一句我一句地互飆「排比句」,讓很多尷尬症不耐受者大呼「分分鐘想離場」。一句「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點明全片主題,這樣略顯文藝矯情的表達方式放在80後身上或許備受追捧,在90後看來卻要掉一地雞皮疙瘩。

《後來的我們》

然而,縱觀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的青春片,狗血劇情和台詞比比皆是。《小時代》系列台詞做作演技尷尬,全片充斥著瑪麗蘇式的自戀視角;《同桌的你》難逃出國、分手、懷孕墮胎的爛俗橋段;蘇有朋的導演處女作《左耳》台詞蒼白情感生硬,充分說明「好演員不一定是好導演」;即使是令趙薇首戰成名的《致青春》也並不完美,女二號陪小三做人流、為赴前任之約車禍身亡,這些情節也因為過於爛俗、缺乏新意而受到詬病。

《致青春》

《後來的我們》不算是一部上乘之作,但至少為國內套路化的青春片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男主和女主最後沒有在一起,是兩個人自身的原因,而不是由一方劈腿、出國、出車禍、得絕症這些外在因素造成的。方小曉和林見清的故事非常真實——兩個人在奮鬥與失敗的過程中離最初的夢想越來越遠,價值觀產生分歧,最終對於「幸福」的理解也不再一致。但凡有過北漂經歷的男女,大多能在方小曉和林見清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從這個角度看,《後來的我們》是非常接地氣的一部青春片,故事簡單平實、愛情里的小細節足夠打動人,大都市的奮鬥和故鄉的親情這兩條副線在處理上也有不少亮點。

《後來的我們》

看過了太多千篇一律的劈腿、車禍、墮胎,《後來的我們》簡直是國產青春片里的一股清流。雖然也有情節不合邏輯和台詞空洞的硬傷存在,但作為劉若英轉型導演的處女作來說,完全可以打個及格分。可是,「退票門」爆發後,該片豆瓣評分一路下跌,從剛上映時的7分,目前已經跌破6分大關,僅剩5.9分,一隻腳已經邁入了爛片的行列,這其中不乏部分觀眾對「退票門」不滿而報復性打低分的情況。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因為「退票門」受到惡評,這對於電影本身和喜歡電影的觀眾都是一種傷害。而「退票門」的始作俑者,雖然贏得了一時的經濟利益,卻把一部及格電影生生拖累成了人人喊打的「爛片」,這筆「買賣」真的賠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是我 的精彩文章:

TAG:我不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