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末了,聽矽谷和尚講那區塊鏈的故事

周末了,聽矽谷和尚講那區塊鏈的故事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題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各位看官,小探今天再跟大家聊聊區塊鏈。

別急著走!先看看你媽在不在下面這張照片里:

在不在都沒關係,反正阿姨們只要懂得All In就夠了……

大媽都在研究區塊鏈了,你不了解了解說得過去么?

在矽谷,區塊鏈創業公司如火如荼層出不窮。與之相比,不少人覺得大公司們反而安靜了許多。

其實,小動作不斷的大公司們都沒閑著!

就在一周前,亞馬遜發布了「區塊鏈模板」,一種全新的、面向企業的BaaS(「blockchain-as-a-service」)產品,而且亞馬遜點名單挑甲骨文(Oracle)和IBM公司的類似產品。

三足鼎立還不夠:據知情人士透露,谷歌正在研究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以支持其雲業務,目的是打敗同領域內的創業公司

對於區塊鏈,大公司們悄無聲息中已經布好了哪些局?各位看官先莫急,且聽小探給您來段故事。

從前有座山

從前有座山,叫硅山。不知何時,山下突然來了幾個化不到緣的新和尚。沒想到,在硅山上,新和尚們借著剛剛興起的區塊鏈技術,弄到了不少捐助,都自立了門戶。

話說這山上,原本就有不少老廟,都是老和尚們管著。一看這建新廟的外來和尚越來越多,而且都不按常理出牌,老和尚們坐不住了!

年紀最長的IBM 廟長老,首先下了個註:我賭區塊鏈一定在日後大有作為!它到底有啥用呢?信任!區塊鏈能讓人們重拾信任!

「上次咱們硅山上有和尚吃萵苣拉了肚子,竟然有人誣陷是我們廟後面菜園的菜不幹凈。我不服!我相信,有了區塊鏈之後啊,大家一定能在鏈上查到,問題到底是出在運菜的小哥身上、鄰廟的水身上、還是山下施主們給我們的菜苗身上?」

老和尚說完,手下管區塊鏈的 SVP Bridget van Kralingen 趕緊補充道:

「並且我們百年老廟,可跟那些小打小鬧的廟不一樣。我們要做企業級區塊鏈應用。不僅可用於存儲,還可以跟蹤和驗證其他類型的數字記錄,比如抵押貸款、支付、健康記錄。

而且我們已經跟航運巨頭Maersk建立了合作,對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元素進行數字化和跟蹤,用防篡改數字記錄取代文書工作。」

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其實,老和尚還暗中勾搭了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一批大銀行,來一起琢磨在加密貨幣上自己的老廟能不能發出第二春。

住持老和尚跟另一個心腹小和尚使了個眼色,這小和尚趕緊在廟裡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已經開始用加密貨幣了喲!

廟裡的和尚們和一家叫 Stellar 的、致力於全球跨境交易的非營利初創公司在其平台開始合作。

Stellar 平台上用的代幣叫 「恆星幣」(Lumens) ,也有人音譯成流明幣。用戶可以把恆星幣當成基礎貨幣,還可以通過恆星幣轉賬任意一種法定貨幣,比如美元、人民幣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恆星幣幾秒內就能確認交易,非常快捷。

不僅老廟可以用,周圍的很多小廟也可以用平台籌錢。

其實呢,之所以和小廟Stellar合作,是因為兩個廟都加入了一個叫做Hyperledger Fabric的開源項目。

Hyperledger Fabric 作為一個區塊鏈框架載體,最早就產自 IBM 廟裡,而且是當年廟裡舉行的第一屆「編程馬拉松」的產物。Hyperledger Fabric利用容器技術來託管構成系統應用程序邏輯的 「chaincode」 智能合約。

更重要的是,基於Hyperledger Fabric,IBM廟推出了區塊鏈雲服務,主打加密性能,可謂獨一無二。

「為什麼要將區塊鏈增加到雲中?」 有個小和尚不解地問到。

老和尚慢悠悠地解釋道:咱們先來看一下雲計算,它本身是一個基礎服務。我們不用管它在什麼地方,我們把軟體裝上去了,這個軟體它就會在裡面運行。

然而,事實上,目前來開雲服務還不具備不可篡改、可校驗、實時的、可伸縮這些特性。並且,IT成本、協調成本等一系列人力物力成本讓這個技術的成本很高。而區塊鏈的意義就在於它不僅可以讓雲計算擁有以上這些屬性,還可以節省更多人力成本。

所以說,區塊鏈雲服務的意義很大!

雖然聽了這麼多振奮人心的消息,但私底下,老和尚對於區塊鏈卻還在持觀望態度。畢竟政府和企業尚未廣泛了解區塊鏈,更不用說普通大眾了。

「咱們先把區塊鏈的籬笆圈上,別讓其他廟佔了。到底籬笆里怎麼玩?走一步看一步吧。」

「Me Too」 我也有!

與IBM廟相臨的廟也是座老廟,叫甲骨文(Oracle)廟。廟裡的小和尚去臨廟的區塊鏈誓師大會打探了一番後,趕緊回來報告了自家的住持。

這位深居簡出的老和尚,召集了一批小和尚表示:雖然人家都說咱們這廟像養老院,但是咱們也得拿出點新花樣給別人瞅瞅是不?不如借著咱們每年十月的 Oracle OpenWorld 廟會 , 趕緊採取行動。

於是,一眾和尚在自家廟會上推出了甲骨文區塊鏈雲服務。並且,已經開始為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人力資本規劃和供應鏈管理提供應用程序。

同樣是針對企業用戶,同樣是基於開源的 Hyperledger Fabric,這和 IBM廟的雲服務有何不同?

對於這個問題,Oracle 表示,我們把區塊鏈技術與雲技術結合在一起,就是要打通一條聯繫人工智慧和物聯網(IoT)的通道。雖然 IBM 廟也有這個打算,但是,我們才是真正的行動者!

而且,我們廟裡的和尚已經成立了區塊鏈技術專家組。大家開始申請專利了。比如說,去年夏天我們廟裡就有和尚申請了 「分散式帳務系統中的問責制和信任」 的專利。

說這話時,老和尚其實很!心!虛!相對於 IBM 廟裡 3000 多個研究部門,自己廟裡的 100 個技術和尚實在算不得什麼。而區塊鏈專利的數量,跟微軟廟的 400 多項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老謀深算的老和尚總算在區塊鏈里先佔了個坑。

我才是山大王

說完了兩個老和尚的廟,咱們再說說其他的廟。有個高和尚,因為總是壓榨手底下的小和尚,名聲不好。但是和各戶人家的關係非常好, 所以化緣的本事很厲害。

你們猜猜,這位和尚是誰?

之前,高和尚一直在用自家的小和尚辛苦研發出的 AWS 雲計算服務(猜出來了吧?這是一道送分題啊同學們),廟裡香火一直不斷。然而,看著各種小廟們靠著區塊鏈發家致富,高和尚心裡急呀,坐不住!

一日,他把手下管雲計算服務的小和尚叫了過來,說:「你看看咱們這麼大個廟,不安上幾條區塊鏈,好意思立足這硅山嗎?再說了你看看,大和尚、二和尚、三和尚人家掌管的那三個廟水缸、花盆啥的都上鏈啦!你趕緊想想辦法!」

這個主管著 AWS 的小和尚 Jeff Barr 趕緊召集了寺廟一班人馬,宣布:這古有 SaaS 賣給企業,咱們今天要做得叫 DaaS,D 就代表 Decentralized,去了中心化,是一款為雲計算服務的區塊鏈產品!

區塊鏈你們懂么?新貨幣體系的基礎,促進國際支付的一種方式。它的分散式賬本和不變數據源,可應用於物流、供應鏈、土地註冊、眾籌等等等等。以後咱們廟後面那一大片菜地,就可以上鏈賣了。施主們前來使用咱們的雲計算服務,也更有效率了!

圖自 Cryptochats,版權屬於原作者

別看咱么旁邊那些老舊破廟出了個開源 Hyperledger Fabric 的雲服務,咱們的產品比他們速度更快!施主們用得更順手!

趕緊占坑趕緊的,以後咱們旁邊那些老舊破廟都別想和咱在區塊鏈這塊爭!

其實,高和尚在罵小和尚的同時,自己也留了一手

原來這個廟早已獲得了流式數據市場的專利,可以讓訂戶接收實時的加密貨幣交易數據。該專利描述了一種系統,個人和組織可以將流式數據饋送提供給客戶然後訂閱。

擁有了這項專利,開發人員就可以「構建實時儀錶板,捕獲異常並生成警報,推動建議,並制定其他實時業務或運營決策。」

如果老和尚下定決心開拓市場,集中式產品對周圍做相關產品的小廟們可謂是巨大威脅。

現在,你估計猜出高和尚掌管的廟叫什麼了吧?

就不告訴你

在這硅山上最大的廟——谷歌廟,似乎對於周圍各廟的行動不聞不問。

「師父,我們趕緊也研發些東西,不然周圍那些老廟、小廟裡的和尚都要笑話我們了!」 一眾小和尚追著老和尚問。

「嗯」,老和尚捋了捋鬍子答到。

「那咱們也做雲服務業務吧!師父咱們人手夠嗎?」

老和尚笑而不語。

早在兩年前,老和尚就派了一眾人馬開始布局區塊鏈。像IBM、甲骨文兩家一樣加入 Hyperledger 聯盟,但是,他禁止廟裡的一切人對外講自家廟關於區塊鏈的任何技術。

主管廟裡廣告業務的和尚,只能對外模糊地表示:他們有個「小團隊」正在研究區塊鏈,但現有的核心技術無法很快處理大量交易。

圖自 The Next Web,版權屬於原作者

一位沒管住嘴的小和尚還是說漏了嘴:Google 正在研發自己的分散式數字分類賬本,第三方可以用它來發布和驗證交易。

儘管誰也不知道這雲服務啥時能用,但據小和尚透露,廟裡就指這個技術將自己的雲服務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之後其他小廟還可以使用大廟的伺服器上運行的白標籤版本。

大廟的殺手鐧之一,就是其「全球最大的信息持有者」身份 —— 凡夫俗子們不知道每天要用他們家的網站多少次。對於施主們的信息安全,老廟會使用區塊鏈和其他所謂的數字分類賬來安全地記錄交易並通過互聯網處理其他數據。

舉個例子,老廟可以使用的一項服務來向客戶保證,當存儲在巨大的計算機伺服器網路上時,他們的信息受到保護為其雲服務提供動力。

總之,大廟的目標就一個:我啥也不說,但我要悄悄地把周圍的小廟都幹掉……

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別看大公司們爭先搶後地布局區塊鏈,其實大家也都還在摸索。未知因素太多,先佔個坑再說,萬一將來僧多肉少、姍姍來遲進場而一切都太晚了呢?而且各種新興小公司層出不窮,也給老江湖的大公司們帶來了不少壓力。

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潛力,並不是紙上談兵,它在加密性方面、智能合約的應用前景不容小覷。這也是為什麼提前占坑就顯得尤為重要。別忘了,當年從雲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語音助理、AR/VR到無人車、機器學習,矽谷的大公司們無一不是試探性地先佔坑再逐步深入,最後搶佔制高點。

而大公司們的策略基本上是從專利開始,以區塊鏈雲業務為基礎,然後看看是否能有更大覆蓋面。這種從點到線再到面的戰略布局,是大公司們入駐新興技術行業的一貫方式。

看來,對於區塊鏈來說,好戲還在後頭。

感謝EOS Silicon Valley的創始人、

Oracle前員工喻博為本文提供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遇到了這樣的人工智慧,就別說你是音樂人了 一
想對衝風險,實現海外資產配置?宜信有答案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