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部新城要建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

南部新城要建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

一列滿載古董南下的火車,

一條危機四伏的運送之路,

一次艱辛的文物遷徙之旅。

熱血年代,英雄使命,

以守護者的名義,踏上征途……

故宮博物院(網路圖)

昨天,秦淮區召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

會上透露,

南部新城要建故宮南遷文物博物館了!

關於南遷的故事,坊間傳聞很多,

它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傳說?

故宮南遷文物有什麼了不起?

乾隆藍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圍圖》轉心瓶(網路圖)

先來看看這件清宮舊藏的「南遷文物」——藍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圍圖》轉心瓶。

外瓶鏤雕山水林木,內膽描繪的是乾隆帝騎馬出獵,它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如果旋轉內瓶,可見大隊人馬如同動畫一般穿行在山水林木間,轉心瓶夾層上的12個牙雕人物居然還可以活動,假如用手撥弄人物,他們會在擺錘的作用下叩頭、作揖,栩栩如生。

故宮南遷的文物包括——

書畫、瓷器、銅器、銅鏡、銅印、玉器無數,還有珍貴文獻,如皇史宬和內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檔案,明清兩朝帝王實錄、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國的檔案史料等。還有《四庫全書》等各種善本、刻本,以及當時國內發現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羅尼經》五代刻本,國內最古老的石刻「岐陽石鼓」。

故宮文物南遷的起源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鯨吞東北,覬覦華北,對故宮文物虎視眈眈。

眼瞅著自家的「寶貝」天天被外人盯著,那滋味,不好過。所以那段日子,故宮裡頭天天炸鍋。大家都在想辦法,國難當頭,國寶將如何保全?

李石曾親書「故宮博物院"匾額(網路圖)

故宮博物院金石學家、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提議文物南遷,這在當時,很多人接受不了,畢竟文物留下,可穩軍心,文物遷出,易散難聚。

然而文物絕不能成為戰爭的賭注,只要文物在,中華文化的根就不會斷,中華民族的精神就不會亡,中國人就不會做亡國奴。慢慢地,文物南遷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見。

曲折的南遷之路

1933年2月4日深夜,故宮博物院秘書吳瀛和很多故宮人一起留在紫禁城中,身旁是數千箱國寶,他們在等一個命令。

文物在紫禁城打包裝箱(網路圖)

2月5日凌晨,故宮午門口荷槍實彈、戒備森嚴,2000多箱故宮國寶在這一天秘密離京……

離家的時候,妻子問,「去哪兒呀?」吳瀛搖搖頭說不知道。不僅僅是身為院長秘書的他不知道,在當時,沒有一個故宮人能說清自己和國寶的最終去向和命運。

瓷器裝箱前集中情形(網路圖)

2月6日清晨,兩列火車從北平西站出發,開往南京浦口。共18節車廂,兩千多口木箱,每個木箱上貼著封條。列車開啟,沿途有各地方軍隊保護,車頂四周架著機關槍,車廂內遍布持槍憲警。除特別快車外,其餘列車都要讓道給文物列車先行,重要關口,車內熄燈。

為了防止日軍轟炸,列車繞開天津,由平漢線轉隴海路再轉津浦線,一路上只在添水加煤時才停車,車一停,押運人員趕快下車,把每列車廂上的封條檢查一遍。列車最終到達浦口後發現,由於此行倉促,浦口根本沒找到適合保存文物的地點,一個月之後,文物被轉運到上海。

南遷路線圖。(網路圖)

這批文物最先被運到上海法租界暫時保管,此後,又有四批文物陸續運到上海,前後總共5批。

文物在上海保存了4年,直到1936年,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文物保存庫在南京朝天宮落成,所有暫放在上海的文物才安然遷到南京。

沒想到的是,這些古物在南京剛安頓了半年,1937年,日本人就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南遷古物又籠罩在日軍的戰火威脅之下,不得不再從南、中、北三路向大後方遷移。

文物運送途中(網路圖)

顛沛流離,分散於安順、峨眉、樂山的故宮國寶於1946年先後被集中到重慶,1947年,故宮國寶最後等待裝車回南京。

據當地的老人回憶,國寶中有個秦國時期的「石鼓」被車運出後,在江津廣興鄉時,司機不小心將車撞上了一棵樹,車一下子就翻了,所幸的是「石鼓」包裝紮實,未被損壞。車離開黔江後,又為避讓另一輛車而再次翻倒,車摔壞了,「石鼓」卻仍完好。

一萬多箱故宮文物的精華,因為抗戰爆發被迫運離北平,先至南京,後至西南,分三路輾轉流離,跨越兩萬里、10多年光陰。

如何保證文物在運輸過程中不損壞?

現在人可能想不到,為了保證文物在途中不會損壞,故宮人光打包就花了半年時間,每件文物的包裝至少有4層:紙、棉花、稻草、木箱,有時候外面還套上個大鐵箱。這一步驟保證了運輸途中不論翻車、進水,損失微乎其微。

工作人員正在將挑選好的瓷器準備包裝(網路圖)

瓷器、青銅器和石鼓這類文物最怕運輸顛簸,當時為了打好包,故宮人專門定製了一批長三尺,高寬各一尺半的厚實木箱,還專門從琉璃廠的古玩商店學來文物裝箱的竅門,把從景德鎮運到宮中原封未動的瓷器箱打開,每10隻碗用草繩緊緊捆成一束,每束之間用穀殼隔開,整箱瓷器無任何鬆動,把箱子從城牆上扔下,裡面的瓷器毫髮未傷。

經過反覆地空中落下試驗、確認無誤後,才在箱子外面打上當時政府和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封條,封條上記載著封存的年月。

此外,故宮護寶人選擇的「倉庫」都非常天然,不是祠堂、廟宇,就是山洞。為防白蟻,故宮人在箱子底部墊上鵝卵石。白蟻畏光,它們要進入箱子的唯一辦法是在鵝卵石上用土築成隧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故宮人一天兩次伏在地上,拿著手電筒查看鵝卵石上是否有隧道,一旦發現隧道,就要把一堆箱子全部卸下來檢查,並在鵝卵石下挖深坑,傾倒防蟻藥水,再回填泥土。

南遷文物在南京的什麼地方?

在朝天宮紅色的院牆外,冶山東側,有一塊石板上刻著「故宮分院」,這裡便是南京博物院的朝天宮庫房,一直深藏著一批南遷文物,坊間傳言這批文物共有2000多箱,10萬多件,價值相當高。

「故宮分院」當今外景照片(網路圖)

1931年,北京故宮籌劃在南京建一個存放文物的庫房,選定了朝天宮的位置,1936年11月建成。從外圍看,這個庫房更像一個堅固的大碉堡。高出圍牆的部分,小小的窗戶向內設置,就像碉堡的小型發射窗口。

據說,庫房內設備齊全,還有文物專用滑道。在當時,朝天宮庫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庫房之一,裡面裝備了空氣調節設施。

他們扛不動槍,但扛起了文物;

他們無力阻止國土淪喪,

卻誓死守護這不絕的文脈。

故宮文物南遷是世界文物播遷史上的奇蹟

期待有一天,

我們能再次領略到這些文物的風采。

今年5月25日至28日,南京將舉辦第八屆歷史名城博覽會。

其中,將有一塊非常重要的博物博覽板塊,包括首屆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博物館的歷史」專題展、博物館奇妙夜等內容。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擁有百多家博物館,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南京文化,我們正著手繪製南京最全博物館地圖。

對此,你有沒有喜歡的博物館推薦,或是有其他建議,留言給我們哦。

素材來源 | 文匯報、馬都嘟未都古董鑒定知識大全、明清傢具研習社等

編輯 | 蔣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發布 的精彩文章:

南京竟有個8000畝的園林,花美人還少!
鼓樓市民廣場新開了家小鋪,開啟你的園藝「慢生活」!

TAG:南京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