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恐龍牙齒磨損揭示其掠食生活

恐龍牙齒磨損揭示其掠食生活

在西班牙和加拿大的上白堊紀(約1億至6600萬年前),掠食性的獸腳類恐龍都依賴於刺穿和拉咬策略捕殺和吃掉獵物。但研究人員對其鋸齒狀牙齒的磨損模式進行了仔細研究,並指出這些恐龍並不一定是直接競爭食物的。他們中的一些顯然是捕食更大的、掙扎的獵物,而另一些則堅持更柔軟或更小的食物。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當代生物學》雜誌。

「所有這些恐龍都生活在同一時期和地點,所以弄清它們是否爭奪食物資源,或者是瞄準了不同獵物,十分重要。」西班牙里奧哈大學的Angelica Torices說,「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掠食恐龍在生態系統中的相互作用。」

Torices還提到,研究發現掠食性虛骨龍類會以同樣的方式通過穿刺和拉扯獵物,但它們可能更喜歡不同的獵物。與馳龍科相比,這些食肉恐龍顯然更傾向於追逐需要更低咬力獵物。虛骨龍包括一群獸腳類恐龍,相比其他恐龍,它們與鳥類的關係更密切。

Torices一直對食肉恐龍的牙齒十分感興趣。一開始,她的目標是把牙齒和恐龍品種匹配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研究恐龍如何使用牙齒,以及這反映了恐龍的何種生活方式等問題。

Torices團隊首先檢查了恐龍牙齒上的小劃痕,以便弄清恐龍的飲食方式。她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Ryan Wilkinson等人還使用了一種名為「有限元分析」的建模方法,以探究恐龍牙齒在不同的切割角度下的表現。

兩種方法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研究人員報告說,研究中所有恐龍都採用了「刺穿」式的進食動作,而且,不同的牙齒形狀在不同的模擬咬角下表現不同。有證據表明,馳龍類和蜥鳥盜龍類很擅長處理掙扎中的獵物。相比之下,傷齒龍類的牙齒更可能在棘手的咬合角度上失敗,但它們更喜歡溫和的獵物,例如無脊椎動物,或者可以整個吞食的或者是像腐肉這樣的不移動獵物。

目前,研究人員正致力於開發更複雜的模型,包括牙齒、牙根和牙床,以更好地了解恐龍撕咬獵物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男生「補鈣」,光開攀岩課還不夠
狗與人類腸道菌群基因比之前認為的更相似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