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五四後,拆舊房,建新房-中醫在風雨中飄搖

五四後,拆舊房,建新房-中醫在風雨中飄搖

又是一年青年節

雖然已過青年

但是自己仍渴望有青年人那樣的活躍

和年輕人一樣有激進的想法和活力

「五四」讓中醫人想起的應該是那場運動

還有就是新文化運動

這場運動是拆舊房建新房

中醫也差點遭遇滅頂之災

首先政府讓中醫走到懸崖邊緣

1912年北洋政府為振興中華

模仿東洋和西方教育體制

但禁止再讀中國傳統經典

中醫教育自然沒有得到官方認可

這就是著名的「漏列中醫」案

十五年後

國民政府衛生部長余雲岫

提出《廢止中醫案》

他對中醫的否定有根有據

《靈素商兌》是他的代表作

中醫理論「皆憑空結撰,全非事實」

中醫診脈「穿鑿附會,自欺欺人,其源出自緯候之學」

中醫「日持其巫祝餓緯之道,以惑民眾。

……提倡地天通,阻礙科學化。」

《黃帝內經》是「數千年內殺人的秘本和利器」。

……

有政府出了政策

還需要一批文人來叫好

這項任務就交給那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們

當時很多大牌持著賽先生的尚方寶劍抵制中醫

否定中醫

嚴復說

「中醫缺乏實際觀察和邏輯推理

中醫和風水、星相算命一類」。

梁啟超言

「寧可被西醫治死,也不要看中醫。」

魯迅先生道

「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陳獨秀說

「中醫既不解人身之構造

復不事藥性之分析

……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

梁漱溟大師言

「中國說有醫學

其實還是手藝

十個醫生有十種不同的藥方

並且可以十分懸殊

因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葯

都是沒有客觀的憑準的」

郭沫若部長

「我一直到死決不會麻煩中國郎中的。」

孫中山先生也說

"中醫好比一隻沒有裝羅盤的船

也可能到達目的地

而一隻裝了羅盤的船(西醫)有時反而不能到達

但是我寧願利用科學儀器來航行。」

胡適直接說

「中醫是一種落後的醫學」

看看這些大咖們的經歷

很多都遊學東洋

他們想參照日本明治維新的模式

並深受當時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滅漢興洋」思想影響

這樣一來中醫學自然要在改革、消滅之列

當然這些大師們後來得病

還是中醫幫了他們

其實這些大咖們對中醫態度是矛盾的

這也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有了政策,有了打手

再繁盛的市場自然就會冷落

五四後傳統文化逐漸被削弱

南懷瑾先生就批評五四運動

「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傳統文化缺失直接導致中醫土壤貧瘠

而中醫是植根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發展的

如果這個傳統文化都沒有了

中醫自然難以發展

生存都可能出現問題

而且土壤一旦貧瘠

恢復生機時間會很長

從五四運動帶來的「思想解放運動」

很多所謂的進步知識分子要求

徹底地反對中國古代的封建思想、儒家思想

這就使很多傳統思想文化無法得到繼承

現代社會與古代思想文化發生斷層

毛主席曾經非常客觀地評價了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時期

一班新人物反對文言文

提倡科學和民主,這些都是對的

……但是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

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

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

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

這種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

就影響了後來這個運動的發展。」

當然中醫應該就是這次運動的犧牲品

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

好在中醫還有一定生命力

並沒有完全被除根

這要感謝當時能挺身而出的中醫鬥士們

謝利恆、惲鐵樵、張山雷、程門雪、丁甘仁、秦伯未、陸淵雷等等

是他們開創了近代中醫教育體系

是他們發出來中醫的聲音

是他們危難時期力挺中醫

很多前輩在當時都還是青年

解放後

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中醫西化明顯

中西醫結合和中醫現代化成為主流

這讓傳統中醫的特徵逐漸遺失

中醫藥背後機制被賽先生證實

但是臨床療效在下滑

中醫的群眾基礎在喪失

民眾對中醫的信心在削弱

中醫仍在風雨中飄搖

中醫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展

年輕的中醫應該來討論

中醫如果沒有了核心競爭力的理論和技術

一定會沒有市場

自然走向邊緣

必然會倒塌

中醫未來不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