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唯才是舉的趙惠文王

歷史故事——唯才是舉的趙惠文王

原標題:歷史故事——唯才是舉的趙惠文王


歷史上對於趙惠文王的死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趙惠文王是在公元前266年死的,但是至於死亡原因就不是很明確了。但是歷史上如果是病死,或是無疾而終的,一般都不會把他們的死因寫出來,所以這麼看來,趙惠文王應該是在公元前226年的時候病死或者自然死亡的。其實很多人好奇的不僅僅是趙惠文王的死,更好奇的趙武靈王的死。因為趙武靈王的死,在歷史上也算是非常有「特色」了。因為趙武靈王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就把王位傳給了趙惠文王,但是最後趙武靈王卻是在自己居住的沙丘宮給活活餓死的。餓死他的就是他自己的親兒子趙惠文王。


雖然這個說法有點過分,但是趙惠文王當時是趙國的王,趙武靈王的叔叔趙成和李兌因為前太子趙章造反而包圍了太上王趙武靈王的寢宮。還給寢宮裡的趙武靈王斷水斷糧。在這種情況下,趙惠文王卻不聞不問,任由他們這樣餓死自己的父親。最後沙丘宮被包圍了三個月,趙武靈王也在裡面活活餓死了。等趙成告訴趙惠文王趙武靈王死了之後,趙惠文王大哭了幾聲。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之後,新舊交替,太后執政,國內動蕩。秦國此時攻打趙國,趙國不敵。太后沒有辦法向齊國求救,齊國答應相救,但是卻要求趙國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當然這都是趙惠文王死了之後的事情了。



趙惠文王(約前309年─前266年),亦稱文王,嬴姓,趙氏,名何,東周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次子。趙惠文王繼位初以年幼,由相國肥義輔政。前292年,趙惠文王於南行唐築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強秦進攻之下,將葛孽(今河北肥鄉縣西南)、陰成兩地獻給趙惠文王為「養邑」,欲聯趙抗秦。同年,趙國派董叔聯合魏軍攻宋。次年,趙國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次年,趙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五國破齊後,趙、燕軍仍聯合攻齊。秦國卻早將大軍調回攻三晉,其中趙國的藺(今山西離石西)、祁(今山西祁縣東南)兩城為秦將白起所攻取。齊國衰敗後,七國中除秦以外,比較強大的國家為趙。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連橫,於趙惠文王十三年(前285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講和。


秦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震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山東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級的文官),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敢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幾。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秦國以後10年間未敢攻趙。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惠文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趙惠文王同大將軍廉頗及大臣們商量:要是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騙;要是不給呢,就怕秦軍馬上來攻打。怎麼解決沒有確定,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沒能找到。宦者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派去。」趙惠文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為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怎麼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願意跟您交個朋友」。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裡去。』



藺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惠文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逃出趙國奔到燕國,燕國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倖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出使很適宜。」


於是趙惠文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說:「秦昭王用十五座城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趙惠文王說:「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麼辦?」藺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兩種對策衡量一下,寧可答應它,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趙惠文王說:「誰可以派為使臣?」藺相如說:「大王如果確實無人可派,臣願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惠文王於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趙惠文王善納忠言,從諫如流。這是成為一個賢明君主的必備條件之一。歷史上的賢君聖主大都是以此聞名。趙惠文王在為秦王要以城換璧而左右為難之際,能聽取宦者令繆賢的推薦,召見藺相如,並接受藺相如的建議,「寧許以負秦曲」,爭取了主動。在澠池會前,趙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參加。廉頗藺相如進諫說:「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意見,不顧個人安危,去赴澠池會。廉頗又提出為了斷絕秦國扣留趙王作人質來要挾的念頭,如果趙惠文王「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趙惠文王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在個人安危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刻,趙惠文王能虛心聽取臣下的諫說,以國事為重,確實難能可貴。


趙惠文王是繼趙武靈王后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他曾任用樂毅和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軍事上不斷攻取齊魏兩國土地,前283年廉頗攻取齊國昔陽(今河北晉縣西北)。後三年,趙奢攻取齊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前276年,廉頗攻取魏的幾(今河北大名東南)。當時人稱趙國「嘗抑強齊40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戰國策·趙策三》)。前270年,秦軍越韓的上黨向趙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大舉進攻。趙奢率趙軍先是慢行軍使秦軍麻痹,後急行軍趕至閼與據高臨下,大破秦軍。此後,廉頗又於幾大敗秦軍,趙國在趙惠文王期間為秦國兼并戰爭中的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國家。趙惠文王33年,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死,太子即位,是為趙孝成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856年4月27日,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出生。
歷史故事——春秋奇人鬼谷子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