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稱,該實驗的成功給HIV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專家稱,該實驗的成功給HIV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2日報道,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在恆河猴身上進行了新型艾滋病毒(HIV)抗體療法的實驗,成功在兩周內根除猴子體內的病毒。專家稱,該實驗的成功給HIV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猴子一般不會感染HIV,所以專家研製了一種HIV混合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首先將SHIV注射進兩隻新生猴子體內,24小時之內再注射人類抗體進行治療。抗體經由皮下組織傳送至血液和各組織,作用於病變部位。實驗第一天,SHIV可以在很多機體組織中檢測到,但是兩周之後,猴子體內的病毒就被完全清除了。

通常情況下,人類感染HIV一周後,病毒會擴散至引流淋巴結,然後擴散到全身。

自1994年以來,通過母嬰傳播而感染HIV的患者比例已經從25%下降至2%以下,但全世界每年感染HIV的兒童仍然近20萬。

高級研究員南希(Dr Nancy Haigwood)博士說道,「母嬰傳播現象依舊很嚴峻,所以我們必須加快研究進程」。如果將靈長類動物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人類臨床治療,就能夠挽救數千人的生命。

傳統治療方法副作用極大,而新型抗體療法作用較為明顯,且更具發展前景。目前,美國和一些南非國家已經開始了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新型療法安全有效。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由空氣傳播的流感等傳染病是全球公共健康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上報告說,一種特定類型的紫外線可以有效消滅空氣中的病原體且對人體無害,有望在流感季控制流感病毒傳播。

此前醫學界已經了解,波長在200納米到400納米間的紫外線可有效消滅空氣中的病菌及病毒,但過量紫外線照射可能導致人體健康問題,甚至引發皮膚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把一種普通流感病毒——H1N1病毒霧化釋放到一個測試室中,並暴露在非常低量、波長為222納米的遠紫外線C光下。對照組則沒有遠紫外線C光。

結果發現,遠紫外線C光可以有效地消滅流感病毒,而且效率與傳統紫外線消毒燈相同。

此外,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2013年參與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波長在207納米到222納米間的遠紫外線C光可以有效抑制細菌,但不會對小鼠的皮膚造成明顯危害。

研究人員解釋說,遠紫外線C光無法穿透皮膚表面的角質層抵達活細胞,所以不會對皮膚細胞造成損害,而細菌通常幾微米大小,病毒更小,所以遠紫外線光可以有效地穿透並消滅它們。

研究負責人、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戴維·布倫納指出,如果實驗結果在其他環境中也能得以驗證,那麼在公共場所使用低量的遠紫外線C光或許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空氣中的病原體,例如流感病毒和結核桿菌。與流感疫苗不同的是,遠紫外線C光可能有效對抗空氣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新出現的菌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論實驗與藝術的結合,禾木美呈帶你體驗其中之美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