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這件事兒的可疑之處

讀書這件事兒的可疑之處

對海子來說,最緊迫的事情其實並非「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而是「從明天起,關心經濟學、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如果他真心愛好糧食蔬菜,可以再加上農學、園藝學、畜牧學。

寫作對有些人是突破自我意識邊界,但對大部分人,卻是加固偏見以及樹立新的偏見。正如讀書一樣,未經自省的寫作,不如不寫。

市面上營造的「讀書崇拜」「讀書熱」,多數是在做讀書的生意。讀書崇拜的意義恐怕只在於給庸常的腦袋們一個所謂機會平等的入口,但這個機會平等的意義,以及這個入口的效用幾何,存疑。

讀書和寫作就像過山頭,大部分人停留在山陰面的底部——漫長的山陰面有多長?大概跟真正意義上的人生一樣長。理解讀書這件事兒比讀多少書重要多了,而對書的理解力跟對人生的理解力基本正相關。從這個角度來說,讀書這件事兒除非已經是人生的一部分(跟吃飯、結婚一樣),否則不要輕率忽悠人讀書,也不要輕易去試圖「越過山丘」。

從事專業文字工作,其實相當無聊,更極端地說,庸常的專業文字工作會比從事其他工作更容易扭曲讀書和寫作這件事兒本身。當然,專業文字工作從業者中,或許越過山丘者的比例也比普通人的比例高。倒不是他們天賦更加出眾,而是他們每天都在面對他們的敵人,對敵人的理解沒有比他們更深的。

如果爬坡那麼難,如果跳脫所謂柏拉圖意義上的洞穴那麼難,什麼樣的人應該爬坡,什麼樣的人應該放棄?我以為,硬指標應該是受到過完善出色的大學通識教育,軟指標比較玄,看造化。對那些在坡底不斷重複進行冗長又毫無進展的爬坡運動的人來說,鼓勵他們讀書就跟鼓勵他們抽鴉片一樣,同理,那些讀書類的雞湯雜誌和營銷新媒體應當歸類為文化鴉片,這些所謂出版人和主編勾引那些坡底的人們說:通過我們,你們就能快速爬上來。不好意思,他們是騙子,他們只想要你的點擊量和癮症。

讀書這種事情如果過於艱難,不如停留在裝點門面和附庸風雅意思一下的層面,家裡的書架和書籍留給下一代即可,在自己身上,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第一要緊事。

大致來說,書是人類迄今所有活動的抽象編碼,寫作是個體人生與人類過往當下碰撞的編碼。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人生理解透了,又何必去編那個碼。俗語常說,人生是更大的書之類。有美好的人生,不必有書,更不必非要有寫作。

但如果翻越過讀書和人生兩重山丘的人,的確會比普通人收穫更豐盈。通過讀書,能夠解碼人類過往,其中自有相當趣味。通過寫作,能夠把自己編織到這個大程序中,或者日後回過頭來翻看,生命有抽象化永存的幻覺,此所謂有限生命中居然能夠獲得的一點點「無限」和「永恆」,亦是相當可貴了。

如果非得跟讀書這件事較上勁。那就讀最艱深最難懂的書。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如果不讀艱深的書,就不能理解大眾讀物,同理,如果寫不了深沉的文章,也未必寫得了出色的大眾文章。形式邏輯理論已經講得很清楚,哥德爾定理的三大要素「元理論——對象理論——對象」缺一不可。哪怕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都得經過這個過程,何況我們普通腦袋。

評價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或者如何寫作,遵循哥德爾定理即可。不過這種腦迴路的形成並非短期內「知之」即可實踐之(知之都已很難),而是與天賦和後天訓練有關。事實上,絕大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只停留在「對象」這一層,甚至連對象本身都未必精確。如果將對象類比為信息(包括新聞事實、社會真實和各類數據),我們在廓清對象的時候已經相當吃力,遑論找到適合的對象理論和元理論。

我的理想有兩個:跟生意無關的讀書寫作以及跟讀書寫作無關的生意。生意就是生意,讀書就是讀書,寫作就是寫作。如果販賣讀書是生意,或者寫作是為了生意,那它的本體就是生意,所謂書和文字跟任何商品沒有區別,應當以對待生意的態度對待之,需求、供給、市場價格,沒必要美化它。這也是文字專業工作者的局促之處,他們做的到底是生意還是純粹寫作,常常自己都分不清。

本質上,讀書和寫作是超越的事情,比較好的讀書寫作旅程都最好有一些吃力感,如果讀書寫作停留在舒適層面,它就是可疑的。我一直覺得書讀到最後越來越接近智力運動。這種運動和遊戲通關的邏輯沒多大區別,而難度和快感可能遠甚。另外,頂級小說、散文、詩歌之類所謂人文書其實都非常接近數學、邏輯學、哲學,或者這麼說吧,頂級好書,無論是什麼學科,文學史學也好,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也好,或者信息科學也好,智力的維度上相當接近。王小波說他平常沒事兒喜歡做《季米多維奇習題集》,我是有點相信的,他的小說里又跟數學分析相似的地方(看不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迅垚的虛擬現實 的精彩文章:

十年,吳鷹的BAT朋友們
版權戰爭大局甫定,數字音樂的賦能戰爭才剛剛開始

TAG:朱迅垚的虛擬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