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84年——外國人鏡頭裡的保定街頭

1984年——外國人鏡頭裡的保定街頭

老男孩

 父親

筷子兄弟 

00:00/05:00

1984年,一位外國友人到保定開會,用相機拍下了保定街頭,今天成了我們珍貴的影像 ,也掀起了我們的記憶 。一起來辨別一下此情此景 ,一晃三十四年 ,沒有這些照片我們彷彿會忘掉這些煙火的色彩,同時伴隨著太行人家之友的精彩回憶來品讀這些影像 ,再次感謝外國友人。

▲1984年,保定街頭的兩個孩子,現在兩位已經不惑之年,今天在哪裡,或許我們能找到你。

▲1984年,在嬰兒車裡的孩童,年輕貌美的母親,今天母親已經到退休年齡,或許在家又會推起孫子輩的嬰兒車,可憐天下父母心。

保定人民艱苦,計劃經濟,供給制度,沒什麼油水,大人小孩都是長脖子,小細胳膊 ,不小心能折斷了。這景太熟悉不過了,彷彿就在眼前,那時的我們自由而貧窮,弄鬧、喜耍、偷雞摸鴨、爬牆上樹、摘瓜打棗留住了最美時光。曾經那個個臉上掛著微笑的男孩女孩,無限的快樂。

那會買菜,好壞,大小一起收,西紅柿,有青有紅,有大有小,還有裂口的,買回家挑選一遍,熟的好的生吃,青的炒著吃,買白菜時,看卸車掉的菜幫,有好的也拾點,回家洗凈,垛碎包菜糰子吃,就是放點油渣,這是最好的,沒有油渣,放點豆腐,還拍上幾辦蒜,又一個味。

南關菜市是保定最大的點,當時由南大園、西大園拉過來的菜在這劃價,然後再分到下邊西河沿等萊站,所以我們常去南關買,西紅柿、黃瓜都是幾分一畚箕、有時買不到再隨送菜的車去下一個菜站買。總之上午帶上一毛錢連玩帶買芹菜半天的功夫,回想童年真是不亦樂乎。

大人孩子都盼過年,趕集多買幾斤肉,父親是專職,買回來,捆在自行車後架上,在院子里呆著,等街坊鄰居看夠了,才往屋裡拿,那臉上的笑容和神態,至今都忘不了,有一次,為肥膘幾指厚,和鄰居差點紅了臉,父親說買的四指膘,鄰居非說不到,父親有點急,母親趕忙過來解圍,這都是剋扣那幾兩油鬧的。

▲稅務角菜店。

那時人們買肉都願意要肥的,回家後用肥肉熬油,供應的油不夠吃。當時用豬油炒菜沒覺得油膩,現在再吃,恐怕不是我一個人不接受不了了吧?可見那時人們的肚子里的確沒什麼油水,吃肥肉也不怕血脂高。

▲入冬除了吃土豆就是大白菜。

▲河北農大的朱之育教授。

那時的蔬菜要票,糧,棉,布等等都用票。菜是每天必備的,我的發小在菜店工作,有時幫我買點不要票的蔬菜解燃眉之急。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排隊多,票證多,那時人們瘦子多。想想在計劃經濟時,生活如此清貧是怎麼過來的。

▲東大街。

還沒到人們就排上隊先佔上地,拿出家裡用買菜的家什,甚至磚頭瓦塊搶先佔個有利位置等待,那時老百姓菜籃子里的菜無非是白菜、蘿蔔、茄子、土豆,但是肉和菜是農民用人畜糞便澆灌,靠天自然生長的,無污染,純天然,家家戶戶用煤爐燒出來的菜,燉出來的肉清香四溢,缺少調味品貌似清湯寡水的菜湯。

含有淡而香的味道更深藏在兒時的心底至今不忘,那些伴隨我們成長的,記憶中的美好食物永遠是最好吃的。如今,或許再也不用去排隊求人買菜,或許有些吃的已素然無味,或許幾分一斤的菜,幾毛一斤的肉已不再有,或許……?

應該是86年吧,在天華餐廳當小工,每天早上騎上三輪去二中門口的那條街進貨買菜,市場上的涼糕(豆沙餡)每次都要來一塊,天天就是這個路線,走了有半年的時間。

那時最好的工作——賣菜,我家鄰居是延壽寺小學的老師,對賣菜工作十分羨慕,她說"我要在菜單店工作就好了,買什麼都方便。"我記得哪時雞蛋八角四,豬肉九毛九,羊肉六毛六五,牛肉六毛三。和現在工資比那時候的東西太貴了,一個月工資三十多塊能買多少肉和菜,計劃經濟把我們害苦了,和現在比,我們在痛苦中度過前半生。

那個年代的水果口味純正,非常好吃,就像京戲名家的唱腔戲味濃郁,字正腔圓。可是那時買水果的人很少,我記得我家也是,偶爾買個西瓜 ,打開之後,還要給鄰居家有孩子或老人的送去兩塊兒。可見那時的人們把水果當成了奢侈品,一般都是拿西紅柿和黃瓜替代了水果,怎麼也比吃水果便宜。

當時的人們差不多把芒果當成了聖果,我自己也真的想嘗嘗,到底啥味道,這麼神聖!多年之後,終於嘗到了(聖果)的味道,也不過如此,甚至我還有點不太愛吃。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各種水果品種齊全,應有盡有。可還是那句話:怎麼不是當年的味兒了呢?

▲當年,水果可是奢侈品。

大水管車子騎著省勁兒是因為變速比小,省勁兒但騎不快。那時做買賣賣水果的也不容易,一般都是出去幾十里地賣,人生地不熟,人們欺生,不少大人孩子都想法兒偷人家的水果,有的真能偷去小半筐,有的小販都能被偷得掉眼淚,很是可憐!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再沒那現象了。

父親帶母親去辦事,保定開始治理騎帶人了,主要別讓警察捉到,一般快到有警察崗亭時,下來推著走,過了崗在上去,父母光顧說話忘了,父親一看,忙說:炮樓,嚇的我母親要下來,越緊張越下不來,父親車把開始大晃,警察一看兩老人,一個勁擺手,別下!別下!走!走!父親穩定情緒慢慢的騎走,這警察太有人情味了。

說起西瓜 那個年代還是窮。家裡買不起西瓜。那小孩子們就拿著小盆 在人家吃西瓜地上放著成西瓜子。攢多了洗乾淨了, 晒乾了。再吃 覺得可香了。如果碰到談戀愛的情侶,坐在公園的長椅上,買個西瓜吃,我們趕緊跑過去,眼巴巴的看著大姐姐吃,弄的姐姐都不好意思吃了,扔給我們半塊,那叫個甜啊。

我們家從外地搬到保定已經是八十年代了,那時去路途不算近的煤廠拉一次煤總是全家齊上陣。首先得借一個拉車,回程時爸爸架車,我和媽媽用力推車,弟弟那時還小,只會自顧自地玩。

▲自行車的年代,有輛輕騎摩托車,也讓人羨慕啊。

記得一直是拉蜂窩煤,裝煤卸煤都是自己完成,每次總是想裝早些時候打出來的蜂窩煤,因為那煤會幹一些,好拿好燒;可是每次那個厲害的女師傅都厲聲喊著讓裝最濕的剛剛打出來的煤啊!那煤濕到一拿就會碎…… 真不解,已經晾乾的蜂窩煤那麼多,怎麼就非得讓我們拿那些濕濕的蜂窩煤呢?!呵呵,從來沒有叫過煤,我們那邊家家都是自己去煤場拉煤。

家家都有個煤池子盛煤球。我家住後平嘉衚衕,叫煤要去北大街煤店,送煤人只送到街門口,我家在16號是個40多米長的小衚衕,不能進車。卸煤是我媽和我(當時10歲)倆人抬一筐,每次媽總是把繩套往她那邊近點,讓我少擔些重量。

▲存車處到處都是,坐在父母的二八自行車的大樑上,有多少孩子的手被父母剎車時緊緊的壓住,那是一種痛的領悟,呵呵。

那時的孩子很小就能幫家裡幹些活了,我們吃水都是從小衚衕外面的街上去挑水,挑不動時,是和妹妹倆人抬水回家倒在缸里。當時雖然很艱苦,但孩子鍛煉的什麼家務活都能幹,到現在都受益,家裡做飯蒸饅頭、烙餅、擀麵條等都自己做,又鍛煉身體又綠色食品。溫馨的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行人家 的精彩文章:

TAG:太行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