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計量工具背後的文化之——稱

古代計量工具背後的文化之——稱

稱這種古老的稱重用品歷史悠久,直到現在都在沒有電子秤的情況下繼續使用。

其最早的出處,應該是《楚辭?惜誓》,裡邊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若稱量而不審兮,就是稱所以知輕重的意思。

古代的稱由秤砣,秤桿,秤盤三個部分組成,當中秤盤最為簡單,就是一種金屬或者其它物質構成的裝載器械,用以裝所稱之物。

其中的秤桿是學問最大的,古時候的計量單位是十六進位,也就是說十六錢為一兩,十六兩則為一斤,於是在秤桿上就有十六個刻度。

這十六個刻度以星為記,所以每顆星又代表一兩。這就是秤星的由來,而且秤星的顏色也是有著規定的,大部分多為黃色銅星,不能用黑色,意思是用稱做買賣的人要心裡邊乾淨,不能為了銀錢而昧了良心。

而這十六顆秤星也都有著自己相隨的文化,第一顆星叫做定盤星,它的重量為零,代表基準。剩下的稱為準星。

⊙這裡邊前七顆星相傳是北斗七星演化而來,告誡人們用稱的時候要心中有方向,不能貪戀金銀,要在買賣之中做到中正公平。

⊙後邊的六顆星代表東西南北上下六方,這幾顆星的意思是作買賣時,要找准位置,不可偏斜,不可缺斤少兩。

⊙而最後的三顆星則分別為福祿壽三星,這是最有意思的三個說法,若是少了一兩就是沒福,少了二兩則是無祿,虧了三兩更是折壽。但如果稱高高的,就有了增福添祿加壽的意思。

秤砣簡單來講是利用槓桿原理量物體輕重的器具,相當於砝碼。

但這東西是有漏洞的,有奸商會在秤砣上動手腳,比如將秤砣從中挖去一小塊,稱東西的時候就會出現比實際物體重量大的讀數出現。

稱在古代有著相當高的文化地位,並且適用於各個階層,人人心中都有桿秤,因為這東西代表的不僅是公正,公平,公道,還有良心與誠信。

宋朝的朱熹就在《水調歌頭?雪月雨相映》中作詞,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還有說眼光不準的,比如《西遊記》的第二十七回,就有一句,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4國寶檔案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留下來的關於筆的「雅語」
他的書法稱為「丑書」,一丑就是700年!

TAG:CCTV4國寶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