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立夏,聽一聲蟬鳴,與夏天同行

立夏,聽一聲蟬鳴,與夏天同行


末夏之垂,迎夏之首立夏

夏季第一個節氣,夏天的開始。萬物華實,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三候

初候螻蟈鳴

螻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種。這時節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塘畔鳴叫覓食了。

二候蚯蚓出

由於地下溫度持續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鮮空氣了。

三候王瓜生

王瓜也叫土瓜,這時已開始長大成熟了。從這三候的描述中我們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如果說春是生的季節,那麼夏就是長的季節,大地上的動植物都進入了旺盛生長期,全國各地區氣溫大幅度提高,雨水也 明顯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經分櫱,油菜已經結子,將要成熟了。北方地區的冬小麥也正在揚花灌漿。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穀子等已相繼出苗。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管理日益繁忙。這時鋤地既可給土地鬆土防止水分蒸發,又可以鋤掉田中雜草,因此有農諺說「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

「立夏種棉花,有柴沒疙瘩」,這時已過了種棉的季節。正值棉花小苗期,應查苗、補苗、定苗,並要注意及時澆水灌溉。對於小麥這 種主要糧食作物,此時應特別注意田間管理,尤其是注意防止「麥秀寒」的發生。「立夏前後種地瓜」「立夏種稻點芝麻」「到了立夏亂種田」 —這時節應及時播種。


立夏習俗

忌坐門檻。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厭祟避蛇。立夏日雲南民俗關注的是厭祟避蛇。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已屬蛇有關聯,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污,還以皂莢入葯,認為它具有殺蟲功效。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於除穢驅邪。

立夏吃蛋。「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成「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秤人。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樑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斗蛋。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遊戲。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繫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疰夏。

立夏養生

專家稱,立夏後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

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養生先養心

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同時,天氣炎熱又影響著人的食慾,除注意飲食清潔和清淡為主外,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專家指出,人生活在相對濕度為45%~65%的環境中感覺最舒適,也最健康,但多風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較乾燥,室內濕度達不到這個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後感覺嗓子和鼻子發乾,就說明該給室內空氣加濕了。

夏日煩躁跟「心」有關。頭痛、失眠、煩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覺渾身不適,想刻意進行調整,卻日益萎靡不振、鬱鬱寡歡。專家認為,這跟心臟的承受度有關。

專家指出,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此時不僅是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比較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調節、笑口常開。

多進稀食有利補養。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冰箱內取出食品別急吃。隨著天氣轉熱,人們愛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水果、飲料等。有些人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兒童,在吃後半小時左右最易發生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腹瀉和全身冷戰等癥狀。

專家指出,這種痙攣性腹痛是由於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腸溫度一般在36℃左右,而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只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預防的簡單方法是,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不要急著吃,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注意。

晚睡早起加午休。由於「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專家認為,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國香沉香 的精彩文章:

五彩繽紛鼻煙壺,隨興吸取可防病
國產沉香與進口沉香的規格和鑒別

TAG:深圳國香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