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亦言:復興當代詩歌,做一個求真務實的踐行者

亦言:復興當代詩歌,做一個求真務實的踐行者

《中國當代詩歌十三家》序言

復興當代詩歌,做一個求真務實的踐行者

作者:亦 言

詩人是人類的精粹與良知。詩歌是詩人思想的體悟與再現。

衛小師指出,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之一,是中國文脈的峰脊。

真正的詩不僅是民族精神與文化的精髓及表徵,也是民族歷史與社會現實的基因與血脈,更是民族智慧與價值的結晶與釋放,是詩人展現其生命與靈魂的經典闡釋與審美喻象。真正的詩歌是用喻象語言而表達或再現詩人所感悟的生命與真理。真正的詩歌將詩人的思想與情感寄託於一系列喻象語言而加以結構與表現。

因此,詩文藝聯合會提出「復興、創新、互聯、共享」的偉大詩歌精神,為當代中國詩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正確的路向。

復興當代詩歌,詩人要從自我的認知與體驗開始

詩人,首先是社會生活中的普通人。詩人的人性系統,同樣象普通人那樣,存在著善惡交織的社會屬性。這些先天遺傳與後天習得的屬性,在激烈的生存利益的競爭中,極易將人變為自私與虛偽,從而使詩人不斷認識自己,審視自己,陷入一次次自我救贖之中。

詩人掠影《用一生完成的事》可一說是一首現代詩人一生都在熱愛詩歌、追求詩歌的重要宣言,在現代詩學理念背景下,將詩歌的作用及社會功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可以用一天時間來寫兩首詩,一首送給你,一首送給我。」詩人寫詩的目的非常明確:用詩歌陶冶別人,用詩歌冶煉自己。

「我可以用一周的時間完成兩件事,一次是附近城市沒有目的的行走,一次是需要提高分貝與奶奶通話。」詩人「無目的的行走」,喻指用詩歌慰籍詩人的孤獨。「與奶奶通話」,喻指用詩歌表達對親人的關愛。

「我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兩次禱告,一次是祈求你的健康、平安,一次是懺悔我的諸多罪行。」詩人使用「禱告」一詞,將用詩歌祈求他人的平安健康、懺悔並救贖自己的過錯,上升到宗教之虔誠與信仰的高度。

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打開兩本書,一本是生活,一本是智慧。我可以用一生的時間去做一件事,讓愛始終鮮活。」現代詩學理念主張詩歌表現自我、反映生活的目的,是為了救贖自我而提升詩人自我的智慧,將詩歌的目的提升到人生倫理的哲學高度。

詩人之所以又不同於普通人,就在於其自覺地追求真善美、捍衛真善美、表現真善美。因此,詩人通過詩歌進行自我認知、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超越,達成其自我救贖、自我升華的回歸與發展。

詩人邱黎《尋找》中,以飛蛾撲火的精神,表達了對真善美的一生追求。「陽光從來都赤裸裸,飛蛾從來都奮不顧身,愛你的眼神最痴情,我只要一抹唯美,一份純真,一念感動,一顆柔心,在幽蘭的深夜,使自己的詩句更溫存、更化魂。」

詩人通過審視自己而深入自身;不論是情感世界還是思想世界,總之,詩人的一切主觀世界都成為詩歌表現的內容或對象。詩人對內在的局限與衝突掘進愈深刻,所展示出來的內在痛苦就愈強烈,對虛榮、俗利乃至對自私本性的克服就愈慘烈,由此而達成的生命體驗及智慧的境界也就愈高,其生成的喻象語言就愈發具有「直觀」與「晦澀」的雙重神秘性,並將自己的體驗與感悟,提升到人類的智慧的普遍高度。

復興詩歌,只有在詩歌中完成良知的自救與升華,才能承擔起詩人的社會使命

詩人所承擔的社會使命,便是「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這其中傳統的革命詩學,與新詩的誕生及發展,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具有民族的憂患意識和濃重的社會責任感。建國前中國的腐朽統治所釀成的社民族苦難與社會黑暗,不僅使知識分子投去敏銳而冷峻的批判目光,也使一部分知識分子為尋求民族解放而肩負起鼓舞人民起來奮鬥的歷史責任。中國共產黨以共產主義的政治理想帶領著中華民族,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幾十年的鬥爭和流血犧牲,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贏來了革命的巨大勝利,怎能不讓那些參加者和擁護者心情激蕩而放聲歌唱?!

然而,在特定的歷史年代中,詩歌崇高的社會使命與詩人沒有經過人性的冶煉及文化提升之間的矛盾,使一少部分愛慕虛榮、貪圖虛名、自私虛偽的作者,將詩歌當成沽名釣譽、謀取私利的工具。他們極易因追逐私利而不擇手段,在深諳算計、追求實效、追求物慾享受的過程中喪失了詩性品位及審美靈性,以至於將自己徹底蛻變為偽詩人,將詩歌變為時代的政治圖解,淪為政客們的婢女。

偽詩人在巴結權貴中出賣自己的靈魂與人格,將詩歌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而製造種種偽詩。其內容上或是歌功頌德,面對「皇帝的新衣」而讚不絕口;或是遮掩事實真相,強姦詩歌的真實;或是偽裝高尚,其虛假程度令人作嘔;或是呵斥訓人,使詩歌成了害人的兇器,或是標新立異,故作高深,故意將詩歌寫得光怪陸離、晦澀難懂,或是嘩眾取寵,藉助於詩人的名譽與威望而沽名釣譽;偽詩人的一切劣根人性,必然是詩歌王國最隱秘而又最兇殘的職業殺手。

那麼,詩人怎樣才能承擔起崇高的社會使命呢?現代詩學理念主張,詩人只有利用詩歌來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從而運用詩歌的方式剔除人性的雜質,清洗易污的靈魂;冶煉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養成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智慧;才能以詩歌的形式認識並修改乃至實現和完善自己,才能用詩歌的形式展示生命的形態而體現靈魂的高度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承擔起崇高的社會使命。

詩人賈朝陽在《心魔》中認真剖析著自己的靈魂。「眼目比夜還漆黑,切割沉默的痛。無處安放的思緒迎面刻骨,凋零的容顏,窺視殘缺的心扉,看心魔已抓傷愛情的靈魂,打破黑暗的隱忍也無法猜測,是誰註定我詩句里的墮落。」

詩人在詩歌里,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的許多利益糾葛或生活的瑣事中抽身,卸掉平日飾戴的各種面具,或尋找或回歸或釋放或修復一個身心疲憊的自己,在真誠而又真情、寬鬆而又自由的詩歌空間,維護和休整自己的靈魂,構建自我豐富的精神世界。

詩人許建國在《心靈的碎片》中見,詳細地描述了在詩中修復破碎心靈的完整過程。「我用 你的影子縫補心靈的碎片,卻被一陣疼痛推到自己的反面,葬身問題的焦點,掙扎而起伏不定,腳印卻一層層塌陷。我在自己的拆解中積重難返,卻在自己的焊接中漸漸復原。」

詩人在詩歌中對自我進行一次次認識與重組,進行一次次實現與完善,對自我的靈魂進行一次次懺悔與贖救,在詩歌聖殿的字裡行間中得以冶煉與超度。

詩人只有完成並完善自我,其悲天憫人的情結與開悟達智的信念才能擔負起對人類悲劇命運的關懷與拯救,才能真正承擔起詩人「鞭惡揚善」的社會使命;從而將自然與歷史的文化濃縮於審美的資質之中,將自我對自我乃至外部世界的體悟植入語言,在想像與象徵的空間,用詩歌編織夢境,渲瀉感情,表達感悟,營造幻境,展示內在精神,還原迷失或麻木的靈魂,在事物原相之間,在自我的衝突與和諧之間,在經歷與經驗的時間之維尋找與冶煉靈魂的契合與完美,在詩歌中完成自我與外部世界的相知相融的雙重統一,再現自我衝突與自我超越的全部過程;才能使詩歌更好地為政治服務,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更好地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和諧文化而服務。

復興當代詩歌,做一個真正的詩人

詩人的品質決定詩歌的品質。詩人的境界決定著詩歌的境界。因此,做一個真正的詩人,在不斷提升自我中追求真善美、在不斷超越自我中達成真善美,是復興當代詩歌、提升其創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個真正的詩人,將詩歌當成自己生命的全部。他不僅把詩歌當成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生存內容,也將其當成自己全部的生存價值與意義,達成生命與詩歌的共融與共鳴;離開了詩,他將無法生存。

一個真正的詩人,不僅僅把詩歌當成抒發情感的方法與手段,還用它來提升智慧與冶煉靈魂,把自己的生命與詩歌融為一體,在詩中認識和完成自己,達到情與智的統一。

一個真正的詩人,他的每一首詩都是自己的一個有機生命的整體,都要再現詩人有血有肉的靈魂。從生命中滴瀝出來的詩,是自然生長中精神與肉體最純粹的一種結合,是對生命與自然的體驗及其表達的全部釋放。

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定是無私關愛他人的博愛之人。詩人李立屛在《我比春天溫暖》一詩中,表達了他對人們的無限熱愛:「我雖然不是春天,但比春天溫暖。雖然春天仍沒到來,雖然你把自己裹得緊緊,但我用草的色彩,給你無限溫暖。」

真正的大愛,一定是寬恕傷害的悲憫之人。詩人李立屛在《欲蓋彌彰》中,以自嘲的口吻,道出自己被人傷害後的情感狀態:「受到傷害給人以溫暖,花開向春,涼風送夏;紅葉留不住秋天,雪花藏不住冬天的腳步,用痛和恨去消除愛,都是欲蓋彌彰。」

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定是一個至真至誠的人。詩人李立屛在《芳草萋萋》中表示:「心胸要象天地一樣廣闊,精心熱愛每一顆小草,做一個裸體的人,打開心,花一樣綻放,是最美的表達。」

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定是堅守自我真誠的人。因為正直,他為自己的虛偽而自責。詩人許健國在其詩《零點,臉紅過後》中,表達了對真誠與良知的追問:「虛偽可以坦白,真誠卻難以公開,人只要虛偽一次,就很難再真誠起來。」對自己「用牙刷聯繫永恆的微笑」感到臉紅。一個真正的詩人可以犯任何一種錯誤,但他一定要勇於面對自己的良知而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和改正自己的錯誤。

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定是堅守良知而倍感清寂的人。詩人衛小師在其《入骨的沉默》中,表達了這種堅守內心的孤清與矍鑠。「無法挑出魚刺還能獨活,無法調和白晝黑夜,天明了下了一夜的雨醒了還有,繼續白天白雲白塔白棉花白到憂傷這條河既往不絕。」

他因堅守自己思想主張而清高,與流俗格格不入;他因保持自己的尊嚴而清醒與痛苦;他因擁有和保持著群芳不伍的品性,而孜孜不倦地探索思想的無限空間;他排除外化的物慾,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與需求;並將這種需求訴諸文字,通過詩歌使自己掙脫世俗,獲得超越與超脫、慰藉與愉悅,獲得存在的自信與意義,使自身及人們在「頹波」的河流中保持高蹈與定力。

一個真正的詩人,一定是一個勇於揭露與批判假醜惡的人。詩人張羽中在《蚊子》中,表達了對吸血者的痛恨:「嘴唇與皮膚接觸的瞬間,一種 痛感傳遍全身,嗜血的聲音嗡嗡作響,能夠想起許多不該發生的事情,相同的過程還會重新發生。無法逃避的煩惱,超過了人的承受能力,決定生死的一擊,結束了我們之間的糾紛。」

在《看門的狗》中,詩人對搖尾乞憐、仗勢欺人之狗的嘴臉,予以無情的揭露與鞭撻。

「看門的狗,洞察主人的心態,對主人的一切了如指掌。該咬誰,不該咬誰,跟主人一樣心知肚明。如果你一定要見主人,就得先用什麼哄好它,讓狗知道你背後的勢力。」

一個真正的詩人,即使在嚴酷多雪的冬天,也會選擇放聲歌唱:「因為愛你的緣故,便以一種坦然的姿態選擇了整個冬天,雪的叫聲,淹沒灰色太陽。我歌唱的聲音,長成一種風景。噴發無窮的激動。」在《如此冬天》里,詩人在哀號與吵罵的世相狀態中奏響舒展和凈化靈魂的小夜曲,在悲哀而殘酷的社會現實中賦以人生信念與希望;即使一生不被理解也無怨無悔,即使付出任何犧牲也在所不辭;只要一息尚存,便能夠保持其對良知美物的憧憬與追求,只要一息尚存,便努力冶煉和提升其崇高的精神及道德境界。

詩人透過詩歌藝術追求而展現智慧生存的極致境界,這就是我們詩人必須在詩歌中完成的社會使命。

由衛小師、夏早、邱黎主編的《中國當代詩歌十三家》,其入選的詩人們,正在擔當和踐行這一神聖的歷史使命,必將在復興當代新詩中做出卓越的貢獻。

我們期待著。

2018年5月2日夜

作者簡介

許建國(1957—— ),筆名亦言,詩人,詩歌理論家。吉林省詩詞學會理事。1982年初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第三條道路寫作」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曾與譙達摩、朱赤主編《第三條道路代表詩人作品集:穿旅遊鞋的舞神們》一書。詩歌作品,在《潮流島》、《中國詩鄉》、《中國文學》、《詩刊》、《中華詩詞》、《詩詞家》、《長白山詩詞》等多家刊物發表。獲《詩國》、《詩詞家》等獎項。重要詩歌理論《第三條道路詩學理念的闡釋與構建》發表在《第三條道路作品集》第三卷上。現居長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文藝 的精彩文章:

詩文藝春季詩會資訊
詩文藝詩歌獎、中國詩歌金手指一等獎 獲得者 鄭興雲

TAG:詩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