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巧木匠不如個拙東家

巧木匠不如個拙東家

古時稱各種手工業工人為百工,民間稱匠人,能工巧匠在民間非常受尊敬,以至於有不少能工巧匠的傳說,因為他們能夠製作出人們需要的各種器物,能造福千家萬戶。

在民間工匠中,木匠和瓦匠並重,用途也最大。舊時大型房屋建造多是以木匠為主,瓦匠為輔。因為建設時基礎完成後要先豎房屋上架,這叫「先干木匠活」,所以民間多說「大木匠小瓦匠」。其中加工梁、檁、椽、柱腳、門窗框等的叫上架木匠,做門窗扇、牆裡木櫃、窗檯櫃等則俗稱下架木工,較上架木匠更為精細。蓋起房子還要打傢具,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誰家都要給兒子蓋房子做傢具,因此,木匠的身份地位自然要高出許多,也就是說木匠是百工之匠中最重要的,可是這木匠行里卻流行著一句話,叫「巧木匠不如個拙東家」。

問何出此言,木匠師傅會給你講兩個鄉間老太太的故事。

一次,有木匠在人家裡做木工活,東家的老太太說家裡的「起早」不能用了,請木匠師傅用下腳料給再做一個。這可把木匠難住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起早」為何物,又如何做得出來。於是婉轉說,想看看原來的那個「起早」,結果老太太拿出一個用禿了的掏灰耙。過去,膠東燒火炕,一天燒三頓飯會在灶膛里積下不少的草木灰,每天早起做飯第一件事就是掏鍋底的灰,因此這掏灰耙就有了「起早」一名。木匠恍然的同時也出了一身冷汗:學無止境,世上尚有許多自己不知道的。

第二個故事說的是有個東家的家裡有一個視力不好的老太太,請木匠幫她做一個炕幫,就是膠東火炕最外邊的炕沿處的一根橫木。木匠做完後交給老太太,可是老太太用手一摸就說不滑溜。在沒有砂紙,沒有拋光技術的年代,木匠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於是便問要有多滑。老太太說,就要木匠用的那把刨子的把手那般滑。木匠聽了心裡暗驚:這老太太了得,這刨子把手是他30年的工夫用手磨出來的,豈能不潤滑光澤。自此,這個木匠深悟,若以高標準來求技藝怎能不出精品。

實際生活中就是這樣,每個東家的情況和要求都不一樣,有的東家憑木匠做去,有的則有自己的標準,表達和領會的差異,難免會有出入,甚至做成了廢品。木匠做多是套路,尺寸相對固定,東家則根據自家的需要和審美標準,常會別出心裁,其實東家最知道自己的需求,雖不會做但會有設想,有自己的期望值。木匠和東家如果能達成一致,最後皆大歡喜,東家滿意,木匠也覺得有成就感;否則,做的成品沒打自己心上來,感覺跟期望值相差太多,看著就會不舒服。

「巧木匠不如個拙東家」,說木匠「巧」是因為他們能做出各種器物,說東家「拙」是因為一般人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專業學習,因此,此處的「巧」與「拙」並非實指。這話是由木匠們嘴裡說出來的,體現了木匠們的自謙,也體現了對東家的尊重,更體現了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原本就是精益求精。

在機械化和流水線生產的時代,純手工的匠作技藝越來越少,但我們仍然需要工匠精神,不僅需要技術精良還需要謙恭的高貴姿態,不固步自封,虛心好學才能不斷精進。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和蘭音 的精彩文章:

姥姥不親 舅舅不愛

TAG:清和蘭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