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節鏡儀器常見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關節鏡儀器常見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關節鏡常用設備:關節鏡常用設備有光學鏡頭、攝像系統、光纖、剖削手柄以及水泵,通過探討手術中常見的問題並加以分析,結合科室的整改措施及經驗,現總結如下:

1

設備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

一、光學鏡頭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

關節鏡頭是關節鏡系統的核心部分,直接關係到關節鏡手術圖像質量的好壞。關節鏡頭包括透光系統、光導纖維、光纜接頭、金屬鞘和目鏡。因為光學鏡頭構造精密,在它的物鏡端、金屬鞘、光纜線頭及目鏡端易受損傷。

常見的問題如下:

①物鏡端、目鏡端玻璃破碎:與地面和周邊設備的碰撞;和器械盒的碰撞;

②物鏡端磨損變 形:術中與剖削器碰撞;

③目鏡端起霧:密封圈泄漏;

④金屬鞘彎曲變形、凹痕:

⑤與地面和周邊設備的碰撞; 和器械盒的碰撞;

⑥使用不當。光纜接頭破裂、進水:使用後立即冷水沖洗或生理鹽水浸泡。

解決對策:

①避免碰撞:鏡頭是關節鏡設備中最為精密而又昂貴的,因此,操作過程要非常小心,勿與硬物碰撞;專科組劃分,專科護士配合手術;

②回收鏡頭時應有保護套或專用鏡頭盒,並且一對一的單獨交接即洗手護士與器械室專職護士一對一的交接,不放置器械盒內,分清責任,避免混放;

③鏡頭使用後待接頭冷卻後方可清洗,避免在拆卸鏡頭時生理鹽水的浸泡;

④物鏡端磨損主要是剖削器術中使用不當碰撞造成,多是由操作者技術不熟練造成;

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科室成立了關節鏡示教室,有專門的示教鏡用於內鏡醫師及學生和進修人員的培訓;在手術中在上級醫師或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利用關節鏡來觀察關節內情況,但是不可利用剖削系統和離子刀來臨床操作;

對於剛可以獨立操作手術的內鏡醫師,儘管資質和學時都達標了,但是臨床操作經驗不豐富,此類醫師所做的手術一般都是關節鏡探查或清理等簡單的手術,對於這樣的醫師,我們應用國產鏡頭完全可以完成手術,並在術中會提醒醫師小心鏡頭。

二、攝像系統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

攝像系統易發生問題部位:

①攝像導線:易發生扭傷、擠傷和破損;

②攝像與鏡頭接頭部位:螺絲斷裂、接環 變形及鬆脫;

③攝像與主機接頭部位:攝像插頭變形、腐蝕。

分析原因:

①攝像導線發生扭傷、擠傷和破損:

導線在纏繞狀態下過度拉拽及扭曲;

術者在使用過程中導線過度彎曲,日積月累導致攝像頭根部即術者手握部位導線內部纖維打折斷裂虛連影響術中圖像的成像;

導線被器械台或儀器車和腳踩導致導線擠傷;

攝像導線在手術台上被鉗子夾傷,或被剪刀或刀片劃傷以及在回收、清洗搬運時與 剪刀等銳器混放導致劃傷破損;

②攝像接頭部位的損傷主要是由於與硬物和地面的碰撞造成:攝像插頭變形主要是 由於與硬物碰撞;被腳踩,儀器和器械車的擠壓;以及攝像插頭的保護套丟失未及時保護造成;

③攝像插頭腐蝕:攝像插頭與地面生理鹽水長期接觸;未選擇合適的清洗消毒滅菌的方式。

解決對策:

①攝像導線發生扭曲、擠傷和破損:在術中使用過程中,護士要觀察導線使用情況,並及時提醒術中在使用時,

使導線有一定的弧度,不可過度打折和彎曲;

導線不可過度纏繞,應環形盤曲直徑大於 10 cm,無銳角;

及時回收攝像導線,避免人為造成踩傷、擠傷;

手術台上固定導線可用敷布鉗夾住一個紗布,再把各類儀器導線利 用紗布來繫緊固定,避免了止血鉗的直接夾造成的損傷;

導線在回收時,要分類分盒放置:

我院自 2011 年手供一體化之後,除精密儀器如鏡頭外其餘器械全部下放供應室,我們有專業的器械盒來放置不同的器械,並且制定了相關制度與流程,

要求洗手護士要把手術所用的器械分四類放置不同的器械盒內:基礎器械即使用的手術包,專用器械如攝像導線、剖削手柄、光纜等,廠家器械如重建器械、專用的釘盒等,以及各種手術的零包如骨刀、骨錘等,

器械的分類分盒放置大大避免了器械混放對導線的損傷,效果明顯;

②攝像接頭的碰撞問題是主要是由於人為因素

所以本科室採取了專科分組,專業護士配備,增強了護士責任心提高了護士對精密儀器的認識,大大避免了人為因素對於精密儀器的損傷;

③對於攝像頭插頭的變形我們也是要避免碰撞與擠壓,那麼最好的防範除配專業護士外,使用後及時套上插頭保護套,及時回收,不可落地與地面生理鹽水的接觸,再有就是選擇合適的滅菌方式如環氧乙 烷、低溫等離子消毒。

三、光纜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

光纜常見問題有扭傷、壓傷、劃傷、擠傷、針孔均可造成光纜導光纖維的損傷和斷裂。

所造成的原因分析與攝像導線相同,因此相應的對策也相同,不在多說;單獨提出的是當發現光纜有針孔等類似小的劃傷不可忽略,也不可自行利用膠布或膠帶和保護膜來粘貼繼續使用,

因為在使用和清洗消毒過程中,以上方法不可阻擋藥液的滲透,會對導光纖維造成腐蝕,影響其使用壽命,因此發現此等情況應及時送專業部門對光纜橡膠部位進行護套維修來延 長光纜的使用壽命。

四、剖削手柄問題分析與對策

剖削手柄易發生問題的是剖削導線的損傷、剖削插頭的變形和剖削頭不轉及腳踏失靈。

剖削導線和插頭的問題同攝像頭導線和插頭問題;剖削頭不轉分析其原因除了是主機壞了,還有就是有滑膜卡在剖削手柄的機芯內影響剖刀頭的轉動,這種情況是由於對剖削手柄清洗不徹底造成,

分析其根本原因:

①未掌握相關知識如未掌握腔鏡器械的刷洗方法及刷洗器械的應用等;

②剖削手柄數量與手術數量不符,要反覆消毒來配合手術的進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的護士著急、盲目的刷洗,忽略細節;腳踏與主機插頭接觸不好,插頭內金屬晶元斷裂以及腳踏踏板長期的腐蝕均可造成腳踏失靈。

解決對策:

對剖削手柄導線和插頭的解決對策同攝像導線和插頭的對策;對於剖削手柄清理不徹底現象本科室整改措施:

①專科分組,專業護士 配備增強了責任心,提高了護士對腔鏡儀器設備的認識,對護士的進行硬式內鏡消毒知識的培訓,保障了腔鏡儀器設備的安全使用;

②剖削手柄等管腔器械必須用水槍和氣槍將管腔徹底沖洗和吹乾,並用棉簽擦拭檢查無污漬才可包裝,滅菌。

腳踏插頭在使用中避免反覆的拔出和插入,及時的回收腳踏插頭不可與地面的生理鹽水接觸造成腐蝕;對於腳踏踏板腐蝕情況,是由於腳踏踏板長期的被生理鹽水浸濕所造成

再有對於關節鏡手術後,感染手術後腳踏的處理也是常被忽略的,因此本科室利用一次性敷料包的外包裝塑料袋來保護腳踏,一次一換,手術後腳踏再用清水沖洗,消毒濕巾擦拭。

此方法避免了生理鹽水對腳踏的浸泡的同時也避免了手術中以及感染手術的血液、體液對 其的污染,方便了對腳踏的消毒,保障了腳踏的完好性和使用安全。

五、水泵問題分析與對策

水泵易發生問題的是:①液體壓力感測器損壞;②壓力膜的損壞或安裝不緊密;③水泵不轉:在使用過程中壓力膜的損壞和安裝不緊密均可造成生理鹽水的滲漏,對壓力感測器造成腐蝕,長期的腐蝕造成壓力感測器不敏感 甚至損壞那麼也就造成水泵不轉。

解決對策:

在使用水管時檢查壓力膜的完好性及安裝是否緊密;在回收水管時分類放置避免與銳器混放造成壓力膜的損傷;選擇合適的消毒方式,延長壓力膜的壽命;應用一次性的水管可避免反覆消毒水管;

②保證了壓力膜的完整性即可避免了生理鹽水對壓力感測器的腐蝕;

③關於水泵不轉問題除了要保障壓力感測器的正常運轉外,對於水泵如因主機損壞造成不轉,本科室有簡易液體加壓系統,使用壓力進水,膝關節的擴張壓在 8~10.7 Kpa(60~ 80 mmHg),不使用泵時,可通過升高液體袋,應用大直徑套管和減少出水口和尺寸來增加關節的擴張。關節水平面 以上的液體袋買增加 30cm,就可以產生 2.9Kpa(22 mmHg)的壓力。

通常液體袋置於關節平面上 90~120 cm 處,可 產生 8.8~11.7 Kpa(66~88 mmHg)的壓力。因此利用滑輪,吊 3000 ml 生理鹽水 2 袋,高於肢體 1~1.5 m 產生關注壓來完成手術。

2

總結

一、專科劃分,專科護士的配備

專科護士通過不斷的學習及長期配合手術所積累的經驗能夠熟悉本專科組業務,掌握關節鏡使用、清洗和保養, 降低了關節鏡損壞率; 提高了器械準確率和設備使用率, 提高了手術配合的質量。因此專科護士的配備是保障關節鏡儀器設備正常使用的關鍵環節。

二、 制定相關的制度與流程

通過關節鏡組的總結結合臨床實踐和理論依據制定相應的儀器設備及器械的使用、回收、清洗及消毒的制度與流程如關節鏡儀器操作流程,關節鏡器械的回收流程,鏡頭的一對一交接流程等;制度是指南,是規範護士工作的必要條件;流程是中心,是使護士在工作中簡捷方便的運用制度規範行為的關鍵,因此在多個環節重新梳理工作的程序,已達到制定的制度科學,規範;工作流程簡明、扼要,使每一個環節更順暢。

三、選擇合適的消毒方式

對於精密儀器選擇環氧乙烷及低溫等離子消毒方式。低溫滅菌可以延長內鏡及器械的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正確的儀器設備操作應用,科學規範的管理與保養,專科護士的配備,是保障關節鏡儀器設備正常運轉,延長其使用壽命和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

來源:由醫療維修幫整理髮布,資料源自中國醫學裝備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工達人 的精彩文章:

國家醫保局、市監局、衛健委來了,醫械行業將迎七大變!

TAG:醫工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