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物‖一個問題:如何畫水?

文物‖一個問題:如何畫水?

這是文物背後介紹的第153件文物

水,是大家最熟悉的東西。日常生活中,洗臉刷牙、洗衣服做飯,都離不開它。大自然中的雨雪霜露、江河湖海,說白了也都是水。

水本身是無色,也沒有固定形態的,大家對水又這麼熟悉,所以,繪畫里的一大難題就是表現水。它那流動的形態,畫得稍微不傳神,就會被人發現。但水在自然界中又是那樣常見,要一個畫家一輩子不畫水,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究竟怎樣來畫水呢?

許多畫家選擇的畫水方法屬於「襯托式」:江河湖海,都是要有個岸的吧?那我就不畫水,在水的位置先留白,然後著力描繪岸的形態,讓人認識到這是岸,岸邊自然就是水啦。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之後,我只要再描繪幾道波紋,或者乾脆不描都可以。

元 倪瓚《容膝齋圖》就是用岸上的樹石房屋把水襯托出來的,倪瓚開創了一種常用的構圖法「一河兩岸式」

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光影和顏色的變化來體現水面。這種畫法在西方繪畫中比較常見。

(俄)庫因芝 第聶伯河上的月夜

俄羅斯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

(法)莫奈 綠色波濤 1865年

再想想,除了這兩種方法,似乎也沒有什麼畫水的好方法了。但中國有一位南宋畫家,偏偏不信邪,運用大量的線條,畫了12幅不同形態的水,並得到了南宋皇室的肯定。

這位畫家,就是馬遠。他的一組12幅描繪水的作品,被後人合起來裝裱在一個長卷上,並起了一個直白的名字——《水圖》。後人的題跋,幾乎與12幅畫合起來的長卷一樣長。

先看個全景,後面有12幅水圖的清晰版哦

第一幅圖現在只剩下一半,因此沒有名字。透過畫面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水面上吹來的陣陣微風。

第二幅圖開始有名字了,「洞庭風細」。每幅畫的名字由宋寧宗的皇后楊氏親筆書寫,旁邊還有小字「賜大兩府」,並扣上了皇后的印章「壬申貴妾楊姓之章」。「大兩府」代指楊皇后的哥哥。

第三幅「層波疊浪」,波濤洶湧的水,又與上面溫柔的洞庭湖水不同了。

寒塘清淺,只在左下角露出一點岸邊,正在被水溫柔地沖刷。

長江萬頃,水面寬闊,望不到岸邊。但經了馬遠的手畫出來,即使沒有任何光、影、樹木、石頭的襯托,我們也知道,他畫的是水。

黃河的水又與長江不同。耳邊有沒有響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秋水回波,你有沒有望穿秋水的經歷呢?

雲生滄海,馬遠生活在杭州,想必目睹過大海的壯美。

湖光瀲灧,湖上的水波又與洞庭湖上的不一樣了。

雲舒浪卷,光聽名字就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曉日烘山,有山、有水、有日出。

細浪漂漂,原來浪花也有這麼多的形態。

這十二幅圖,每幅的尺寸都不大。均高26.8厘米,第一幅圖由於經過剪裁,長20.7厘米,第二幅至第十二幅均長41.6厘米。畫面雖小,而描繪出的水卻給人宏大壯觀的感受。十二幅畫面各有不同的筆法特點和意境,令觀賞者玩味不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背後 的精彩文章:

文物‖中國也有「紅與黑」

TAG:文物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