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在世界的深井裡,孤獨的努力

在世界的深井裡,孤獨的努力




奇鳥行狀錄






[日] 村上春樹 著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攔江書院的朋友們大家好!




這周我們薦書可能會出乎大家意料之外。我們一直試圖尋找一本能夠涉及到人性,涉及到人世間的一些基本規律的這樣一本書。這一類的圖書不是沒有,但要不是過於晦澀難懂啃不下來,要不就是輕描淡寫一飄而過。




最終我們視線集中於大家想像不到的一個區域。也就是說文學創作領域。

 


所以這周我們推出的書是你絕對想不到的。催上春樹的

《奇鳥行狀錄》








先說說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大家可能不知道村上春樹是文青追逐的目標和偶像。他的作品有一種奇特的風格,這種風格能把人生很沉重的問題寫得非常清淡,既不像一首書也不像一杯茶。他彷彿是一個小碟子,裡邊的水能夠讓你一眼望到底。能夠望到人性的一些起伏的痛苦或者憂傷。在這種寧靜之中化為若有若無。


 


所以村上春樹的書基本上每年都會在諾貝爾文學獎上獲得提名。比方說莫言獲獎的那一年,村上春樹就是一個優秀的陪跑者。陪著莫言奔跑了很久之後,最後莫言得獎,村上同志以最優秀參賽者的身份回歸本源。也就是說他的作品始終有衝擊諾貝爾文學獎的實力。



但是,村上春樹對於人性或者人生的處理方式顯然不被諾貝爾獎的評委們所理解。


 




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村上春樹的書他可以作為一面透鏡,或者是牆壁上的一道裂縫,能夠讓我們窺視到人性中某些奇特的東西。所以推薦這本書的第一個理由叫人性。




我們在以前推薦圖書的時候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我們評判一個人的特徵,研判他是人性的、民族性的、地區性的還是個人的,有一個法則,這個法則是:




第一,必須

把實際面打開

,把這一博弈格局的狀態換到另一個時代,如果同樣的事情任然會發生,如果人類的反應仍然有一致性,那麼這個東西就有可能是人性的。




第二個,

空間打開

。也就是說把甲地發生的事拿到乙地,如果他反應仍然是一致性。那麼我們就可以斷言,這種一致性的反應叫人性。




比方說村上先生在這本《奇鳥行狀錄》這本書花了大量的筆數,提及了一件我們絕對不會關注的這麼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當年的侵華日軍——日本關東軍他們最後的行蹤和下落。


 


在這本書中,日本關東軍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被蘇軍抓走。拉到了西伯利亞做苦工服勞役。然後你會發現在這麼一個奇特的博弈位置,這些日本戰俘的表現就和我們感嘆的某些所謂民族性的東西有高度的趨同率。什麼叫高度的趨同率呢?也就是他們更多的表現出自相殘殺,更多的表現出彼此仇視,更多的表現出互相傷害對方。


 


在這個書中有一段很詳細的細節,描寫這些日本戰俘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在煤礦叫吃的比雞還少,乾的比驢還多,累的跟狗一樣,基本上沒有什麼生路。




這個時候日本戰俘一個軍官出來把大夥組織起來跟蘇聯當局談判,要求給他們人道待遇。




當局一看原來是你挑頭的。所以當局就採取了分化措施。讓這些戰俘們自相殘殺。就是另一批戰俘出來把這個挑頭的人殺掉。讓這些日本戰俘一個個死的非常難看。當然我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對他們並沒有多少同情,畢竟我們有一段日本侵華這段歷史的帳記在我們心裡。但是我們在這幫戰俘的行動上,我們發現出驚人的人性這麼一個特質。這個特質也就是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能夠接受現實,什麼情況下能夠認同對群體更有智慧,更有利的這樣一個規律法則。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叫人世間的規律。


 


事實上村上寫這本書並沒有想說這些事兒,但是我們在這些故事中任然讀出了這些。接著我們說當這些關東軍的戰俘被至於煤礦在一中高壓狀態下強行服勞役的時候,他們的人性中更多的表現出不潔的一面。什麼叫不潔的一面呢?也就是說人世間中的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叫——環境。生存資源越是匱乏,人性越是容易表現出極短的一面。簡單說就是

一個處在生存絕境的人,他的自我道德意識也會隨之降低。因為他要生存。


 


正式這種絕境之下的廝殺與博弈,才出現了這麼一本書,才出現了村上春樹對人性,對世間規律的一個基本反思。他試圖勾努力勾勒出一種寬容狀態下的人心常態。人在寬容之下更容易選擇一些和柔的手段,更容易寬容、更容易諒解、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採納異己的觀念。


 


但是,當博弈態勢趨於惡化,人性中的一切武裝蕩然無存。這也是我們在讀書會,在一切創業讀書會和我們所有的活動中,我們始終倡導的一個觀念。一個人要努力要優秀,讓自己盡其可能的多佔一些社會資源。只有充足的社會資源才能夠讓你的心獲得安全感,才能讓你走出封閉、狹隘和憤懣以及敵意,才能讓我們的認知步上城樓,最後獲得智慧的破局。


 


所以我們經常說,人的自由有幾個階段,

第一個是認知的自由。

我們可以突破我們的成見去見證這個世界和我們想像不一樣的地方。




第二個是經濟的自由

。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在這個社會博弈中更多的採取合作的模式。這句話說得繞,如果把它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商家說的和氣生財,能夠讓我們獲得經濟自由。




再然後是我們

心靈的自由、智慧的自由

,也就是說我們能夠針對心裡,萬古以來永恆的困惑,解答一個永久性的懸疑,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在幹什麼?只有當我們能夠把這幾個問題看清看透看明白,這個時候我們的人生才會變成一條通渠大道。也就是說達到了孔子所說的行不逾矩,也就是我們無論怎麼做都不會違背人性,都不會與世間的規律對抗。都能夠獲得周邊環境的認同與自我內心的無邊快樂。


 


實際上,這種人生觀念與慣性在村上春樹許多書中都有這麼一種風格描述,這就是我們推薦村上春樹這本小說的原因。小說很厚,我覺得如果你家裡有一個女孩或者是家裡有成年的孩子,一定要有這麼一本書。這麼厚的書你翻翻,你看看。不僅你會被他的文筆打動,你會被他所表現出得淡淡的清愁所打動,對他所勾勒出的人性震撼,對他所刻畫的人世間規律感覺到驚訝。而最後通過這麼一本書通過這麼一個閱讀的過程,或者通過這麼一個認知的階段,成就我們自己,完成我們自己。


 


謝謝大家!


老規矩,留言點贊前三的送下一次的書


點擊購買:





延伸閱讀:




本周每一個互聯網從業者都要看的產品設計書:




《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習慣性掏出手機,點開朋友圈,本來只打算看幾分鐘,結果一個鐘頭過去了,手指還在這滑動……
我們一般認為「戒不掉」是因為自控力差,但其實:微信的設計者早已埋伏好了各種機關,暗中操控了你的行為!不光是微信,包括各種app和互聯網產品,你點擊的每一下實際上都是被設計過的!《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就揭開了產品背後暗藏的行為設計真相,總結了四步上癮模型,可以說是一本互聯網產品設計純乾貨指南!




本周最適合了解壞人是怎麼煉成的心理學實驗: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1971年,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主導「斯坦福監獄實驗」;該實驗有如一發震撼彈,引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人性的天真看法。三十年後,津巴多教授以《路西法效應》首度親自撰述、並呼應從「斯坦福監獄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三十多年來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全盤且深入解釋「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的概念。




以及讀了以上書籍後終於瘋掉了的你:




《老爸終於精神失常了!》




《老爸終於精神失常了!》是馬可?哈登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作品沿襲了其一貫的寫作風格,處處體現出對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總結。
書中主角退休老爸喬治,對家庭的掌控已然鬆動,但作為曾經的一家之主,喬治依然要秉持一些作風。
即便身患「癌症」,他也必須隱瞞病情,獨自面對。恐懼的時候,就來點幻想麻痹大腦;洗澡的時候,一定要關燈,這樣就不會看到擴散到表皮的癌細胞;或者,索性用一把剪刀,對屁股上那個腫瘤來一次切除手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霧滿攔江 的精彩文章:

人生演算法:我想和你一起起床
致中國創業者:寂寞冷寒,夜路漫漫,創業與愛本是人生的修行

TAG:霧滿攔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