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本文發於香港電影號;

文:葉妮。

杜琪峰、韋家輝、庄文強、邱禮濤、林超賢、王家衛……,這些香港電影的偉大先驅者,成為了我們如數家珍的老朋友。

由陌生變得熟悉,高遠變得親近,我們發自內心地,熱愛著他們的作品,和他們。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就在4月17日,北京電影學院組織了北影節主席王家衛的作品展映與交流活動。在放映《重慶森林》和《墮落天使》之後,王家衛導演也現身和學生做了一對一的問答交流。

墨鏡王沒有採取自己主講的方式,而是直接一問一答。拉近了自己身為傳奇導演,和一眾電影狂熱愛好者們的距離。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王家衛:很多人說王家衛沒什麼劇本,其實都是錯的。其實我每一個電影的劇本數量都很大,在這同時,我在寫的劇本有無數個。電影有一些時候是一個念頭、一個題材或者是一個想法,但是它很多時候像酒一樣需要時間去醞釀、沉澱。當然你也可以是接了一個活,明天就需要去拍攝,因為要交房租,這是另外一回事。王家衛告訴大家,劇本不在紙上,不代表不在心裡。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每天你都有機會跟別人擦身而過,你也許對他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重慶森林》

很多人對重慶大廈沒有印象,卻能第一時間記起王家衛拍的《重慶森林》,想起影片里斑駁的畫面:林青霞踩著高跟鞋奔走在水泥森林中,路人王菲潛入暗戀的梁朝偉家裡,盡情釋放自己……

電影里王菲跟著歌曲縱情搖擺,我們來跟著她的節奏,進入重慶大廈這片森林。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1994年上映的《重慶森林》,是他的第三部作品,獲得第三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以都市中的愛情為主題,敘述了警察223(金城武飾)、以及警察663(梁朝偉飾)在失戀後發生的故事。

而1995年在多倫多電影節上首映的《墮落天使》更像是對《重慶森林》中故事的延續,雖然該片的主角變成了殺手,但有關警察223的故事還在繼續,但是223也不再是警察,化身為「天使」。影片講述了五個行為互相交錯的人物在都市的夜空下,彼此之間相遇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離開了世紀末的香港,王家衛的鏡頭對準了紐約,張曼玉、劉嘉玲、王菲變成了諾拉·瓊斯、蕾切爾·薇姿和娜塔莉·波特曼,鬍子拉碴的裘德·洛也代替了文質彬彬的梁朝偉。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藍莓之夜》根據王家衛早年在香港拍攝過的一個短片改編而成的。從籌划到拍攝完成僅花費半年時間,投資不算巨額,各大主演的時間也耽誤不起,製片方對墨鏡王「磨洋工」的風格早有耳聞,於是要求他必須速戰速決,拍戲一向無劇本的王家衛這次終於破天荒的請來了其他人(當然了,這個其他人也不是普通人,而是曾經獲得愛倫坡獎的勞倫斯·布洛克)寫劇本並交到演員手中。

王家衛曾經說過,他喜歡用英文去記錄,這樣的創作比較有客觀的距離,然而作為王家衛執導的首部英語電影,這部影片的對白其實是翻譯的,而且他和女主演諾拉·瓊斯實際上都不喜歡吃藍莓派……

這部電影幕後的一些情況使它看起來似乎王家衛電影生涯的一次轉折與突破,但他並不是那種為了順應環境就會輕易改變自己的導演。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王家衛:「當你真的要去講一個故事的時候,有時候是需要花一點時間的。但你(提問人)已經寫了6個劇本,那你回頭看這6個劇本裡面,哪一個是你認為是可行的?那就把另外5個丟下,去做這個。要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你必須要自己很相信才行,你必須要愛上它才可以去做,要不然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其實所有創作人,都是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個世界其實很封閉、很私密。很多時候關鍵就是我們怎麼去判斷。那這個判斷標準是什麼標準呢?我相信來電影學院這四年你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必須要多看。」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在分享會現場,王家衛也不吝分享了自己從業多年的一些寶貴經驗,他說,做電影的要學兩件事。

第一就是,我這個故事講什麼。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小說、電影必須講一個主題是什麼,但是很多時候往往主題都是三句話就講完了,一個偉大故事就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做了一個偉大的事情。

第二就是,怎麼去講這個故事。這個是很講究的,這方面我們很多人比較不行。因為沒有那麼注意、沒有那麼用力。怎麼去講一個故事很重要,因為電影在講內容和形式。最理想的的東西是:你要講的話,是由一個最好的方法去表達。那你怎麼判斷這個事情呢?你自己必須要有一個眼界。我相信你們將來要是拍電影會碰到這種情況,你拍完之後自我感覺良好,但是觀眾不喜歡。或者是自己好像沒什麼底,但是觀眾特別喜歡。那怎麼去判斷這件事呢?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底,觀眾很喜歡是件好事情,因為這樣下去你會越來越沒底,因為你不知道觀眾喜歡你什麼,所以這個是很重要。所以你必須要:第一就是在想一個故事或者是寫一個劇本、拍一部電影時,必須要考慮:這部電影用這個方法去拍,是我在可用的時間、能力里,做得最好嗎?就是要儘力。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當被問及,是否先選定一個內核思想,再去展開工作時,王家衛這樣回答:

「其實我不應該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常常走偏。《一代宗師》原來的故事是講葉問,然後我想知道李小龍的老師是怎麼樣的人,我小的時候就知道他是一個南方宗師,但是在研究他過程中,就發現:這個故事就講這樣的一個武林,只是講一個高手或者是一個武術大師,那意義在什麼呢?但是慢慢就發現,其實最有趣的就是講民國的武林。講民國的武林的時候,單講南方是不行的,因為在中國的武術界里南北之爭是通常會有的,所以你要講這樣的題材的時候,你會走得更遠。」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在電影學院里就有一個功課,老師是希望你們去做到一點就是:你要去抓住這個題目,要有講述的技巧。

但是,將來你們走到這個行業裡面去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可能性,不只是你自己的在搖擺,有一天,哪一個演員不行了,或者是這個場景不可以了,或者是資金有問題,你都必須要有一個改動。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精神,你要去爭取最好的,但是你要有一個打算是要承受最壞的。

在交流會上,王家衛不是媒體鏡頭中戴著墨鏡,獨自沉思,不苟言笑的超級大導演,而更像一個走在前面的「老師傅」,回過頭來,細心為後來者們規避雷區,規劃發展,更是耐心地將商業片的運作,文藝片的拿捏,劇情的設置,基本編劇的方法等行業中最核心的價值內容竹筒倒豆子般地分享給了大家。如此的大師情懷,也令在場的學生和從業者們目睹了生於上海,長於香港的王家衛,何以能夠在商業電影和文藝情懷中自如遊走,好評不斷。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墨鏡王,爆炸陳,雪茄杜SIR,史蒂芬周……他們的作品被港影迷們反覆淬鍊,成為經典傳世,他們可愛又獨特的小癖好,也成為了我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熱愛,是追隨的本源。像我們熱愛他們眼中的香港一樣,他們熱愛著這個由蒙太奇肆意玩轉出來的花花世界。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逼仄的街道和閃爍的霓虹里,他們拍得出《警察故事》的追逐打鬥,拍得出《寒戰》的劍拔弩張,拍得出《縱橫四海》的暴力美學,也拍得出《重慶森林》的浪漫情懷,他們能說的故事太多了。他們會說故事的人,也太多了。時代的推移,讓香港電影如浪潮中的風帆,一路駛出香港,乘風破浪。

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沒有地理位置上的分界線,只有影視創作的萬花筒。因此,走出香港的電影人們,高歌北上,將香港電影與內地文化由全景一路推成特寫,文明燦爛。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爾冬陞導演北上大作《我是路人甲》,講述「橫漂」群演們的故事。)

在內地寬鬆又優渥的大環境下,香港和內地,一奶同胞的本源,一脈相承的情懷,使得合拍電影,有很多好故事可以說。在工業化體系的香港電影業里,許多導演自己都承認,香港電影就一個字,快。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香港過去電影工業有個特點就是『快』,比如《逃學威龍》系列確定兩個禮拜、三個禮拜就啟動了。」——香港電影導演 陳嘉上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圈流行著「七日鮮」的說法,就是指後一個電影從籌備到上映最快七天就可以完成。快速的反應和大規模的商業化複製,曾經創造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北上之後,導演們看到了大筆的投資和美如仙境的風景,他們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內地電影導演黃建新說,因為有了民營公司的投資,真正的合作投資產生了,在這種情況下不是人家香港要來,大量的中國內地公司去香港找導演、找編劇。

香港有了好的題材到大陸找投資,這種互動就開始了。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林嶺東導演合拍電影《謎城》融合了兩岸三地演員古天樂、佟麗婭、張孝全。)

你有金融財力,我有創作資本,你有廣袤土地,我有專業團隊,一段美好的邂逅,就這樣開始了。

「合拍是雙贏的,香港人進去內地了,把香港電影拍攝的工作方法帶到內地去。」——香港電影人吳思遠

從編劇到導演,他們帶著半生戎馬,帶你重走中國電影的大師之路

(北京電影學院新生代導演路陽拍攝《綉春刀》片場)

那麼內地的影視劇體系,能夠給專業又聰明的香港電影人帶來什麼呢?內地劇作市場,又是否有寶可尋呢?

如果說香港的劇作市場,珍寶是香港複雜的歷史環境和文化交融所碰撞出的獨特香港精神,那麼內地劇作市場,能夠稱之為珍寶的,則是五千年文化傳承,動蕩歷史進程中,那些「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化先驅們。香港電影人和內地劇作家的思想碰撞,自然也會激發出許多不一樣的火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