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寫書法的老外,水平不輸中國書法名家!

會寫書法的老外,水平不輸中國書法名家!

筆者曾跟法國朋友聊起過歐洲漢學的情況,這位名為「安九卿」的法國友人思考了一下,答道——

「漢學在我們歐洲是貴族的學問,或者說是吃飽了沒事做的人才會研究。」安九卿的言下之意是漢學並不實用,在歐洲如果沒有解決生存問題之前,沒人會選擇研究一門找不到工作的學科。

或許是感覺剛才自己的回答有些不得體,安九卿補充道:「現在我們法國對漢學研究的人越來越多,水平很高,你看,其實我也是半個『漢學家』呢!」

看來這位朋友在法國也是個有錢人,筆者接著問道:「那你為什麼又要學漢學呢?」安九卿哈哈一笑道:「小時候,在家看到一本偵探小說《狄仁傑》,就對漢學感興趣了。」

「法國有《狄仁傑》?」筆者表示很驚異。

「當然。」安九卿挑了挑眉毛:「還是一位荷蘭人寫的,我家還收藏著他的中國書法呢!他叫羅伯特·漢斯·古利克,中文名叫高羅佩。」

高羅佩

高羅佩,一個對於今天中國人已經陌生了的名字,在抗戰期間的陪都重慶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1910年出生於荷蘭,父親是駐紮在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一名軍醫,家庭條件優越,在爪哇島上度過了一段金色童年。

在記憶中,高羅佩回憶說:「小時候,我在家裡看見中國來的瓷器,上面的漢字吸引了我,有種神秘感縈繞在心頭,迫不及待地想搞清這些符號的意義。」

一隻小小的瓷器就此拉開了高羅佩的傳奇人生。

簽名

中學時代,高羅佩回到荷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荷蘭最好的大學萊頓大學,並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漢學」專業。

1930年,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外交官,作為助理翻譯被派往日本東京,在此後30年的外交生涯中,頻繁穿梭於東京、重慶、南京、華盛頓、新德里、貝魯特、吉隆坡之間。最令高羅佩感到興奮的還是得知要去中國出差時,終於可以踏上這片嚮往的土地。

書籤

在北京,高羅佩不把自己的研究僅僅局限在學術層面,而是喜歡與中國傳統的士大夫階層交往,在一起討論中國的書法、繪畫、篆刻、音樂等等。

從此高羅佩開始每天練習書法,直到去世終身不輟。

書籤

說來也怪,不知道是名家指點還是天賦異稟,高羅佩在書法上進步飛快,短短几年過後,就能與中國上層文人互贈墨寶了,還得到了不俗的評價。

書法作品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荷蘭對日宣戰,日本人把高羅佩逐出了大使館,在歸國的途中又被英軍俘虜,當成間諜送往新德里。

這時,中國重慶方面派來外交人員,說明了情況,把他接到了中國。

抗戰時的重慶雲集了當時全中國最優秀的文化人,使高羅佩有充分的機會與這些名流結識,汲取中國書法的養分。

同時,高羅佩還想找一位中國老婆,把自己徹底變成中國人的女婿。

在朋友的撮合之下,他結識了近代名臣張之洞的外孫女水世芳,展開了熱烈的追求。1943年,時年33歲的高羅佩與22歲的水世芳結婚。

郭沫若贈給高羅佩的書法作品

1967年,高佩羅去世後,水世芳這樣評價道:「他不是外國人!從我們認識到他臨終,他沒有一天斷過練字;他最愛吃元盅臘腸、喜歡四川菜。他實在是個中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江蘇藝術 的精彩文章:

玩物喪志?NO!18本書,告訴你如何「玩物養志」
熊岱平:苦研傳統是一種反思,更是一種警醒

TAG:鳳凰江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