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札記︱別奢望別人能夠了解你

論語札記︱別奢望別人能夠了解你

·論語札記·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孔子說:「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孔子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人家不了解我;二是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

不要說孔子這種有大抱負的人,即使像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想別人能夠真正了解你,恐怕也只是一種奢望。

表面上看來,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特別是親人之間,應該是互相了解的,其實不然。所謂了解,不過是大概了解,更多的是誤解罷了。人不僅僅戴著假面生活,人的外部形象和內心世界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要了解別人實在太難。所謂被別人了解或是了解別人,這隻能說是相對的。

所以說,別人自認為了解你,並對你作出某種評判,這不過是他們從個人經驗出發對你作出的主觀評價罷了。我以為,這種評價往往跟實際情形是不相符的,因為它至少受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表面現象。某人一聲不響,老實訥言,就會被認定為成熟穩重;某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就會被認為是做事沒有原則,不成熟。二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怎樣,周圍的朋友怎樣,會讓人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們會從你親人和朋友的身上去尋找你的影子。

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了解,確實是人生的一件憾事。古語云: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這說明知己之難能可貴。連孔子也感嘆:沒有人了解我啊!……了解我的只有天吧!(《憲問》)有時候,我也會感受到這種「莫我知」的失落和感傷。當一個人面對孤燈,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沒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自己時,我也不免喟然一嘆。由於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註定人生是寂寞和孤獨的。

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了解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面對。孔聖人之所以為孔聖人,就在於他不僅僅承認人的「不己知」,而且指出了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自己應該如何面對。

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我們需要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呢?《論語》至少給我們提出了三點教誨:

一是 「不怨天,不尤人」(《憲問》)。別人不了解你,首先要做到不怨恨天,不責怪人。別人不了解你,其實也是正常的。別人怎麼能了解你呢?算了吧。我們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我們不了解別人。你了解別人,才知道這個人有沒有可能和自己的思想產生共鳴,如果有,才有可能做到相互了解,成為知己。要不然,硬要別人了解你是沒有意義的。

二是 「不患莫己知,求為何知也」(《里仁》)。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好了。孔子還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憲問》)。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有真本事的人,要相信自己遲早會被別人了解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就是孔子常常強調的「求諸己」,也就是要求自己而不是強求別人。

三是「莫己知也,斯己則已矣。」 (《憲問》)沒有人了解自己,你就只為你自己就是了。到了這種地步,別人了不了解自己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關鍵是要自己了解自己,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評價,學會自我欣賞,自我陶醉。我們是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別人活著。如果人家真的不了解你,你就不管它,而是自由自在地過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會記憶 的精彩文章:

新會第一塔竟安放在這裡?

TAG:新會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