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望:遠望可以當歸

望:遠望可以當歸

寫「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的詩人,叫戴望舒。望舒,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為月駕車的神,屈原說「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因此又可以借指月亮。事實上望之一字就與月亮有著密切的聯繫。在農曆十五(有時候是十六)這一天,古人見太陽從西方落下時月亮恰好從東方升起,日月相望,人們所見之月最圓,便將這種月相稱為望,這一天就叫做望日。

在甲骨文中,望字上面構型好像一個人舉目之形,下面有的時候沒有,有的時候則有土,表示站立在小土堆之上,綜合看來,其本義應當是站在高處舉目張望、遠望。到了金文之中,有的字形中多了以月為意符的字形,像一個人佇立高地之上抬頭望月的樣子,這便是「朢」。後來,朢的字形訛變,原本表示目的部分演變得近似「亡」,因此就有瞭望字。在這個時候,望和朢其實是一個字,只是字形上有所變化而已,不但可以表示張望、瞭望、遠望之義,還可以表示月相,為朔望之望。但到了《說文解字》之中卻分化為了兩個字,並分別有所解釋:望是「出亡在外,望其遠也」,朢是「月滿與日相朢,以朝君也」,所以這樣看來,《說文解字》無論是析形還是釋義都不正確。後來漢字簡化,以望為正體,望行而朢廢。這是如今我們所寫的「望」字的前世今生。

遠望作為望的本義,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自然的很多山水景物,會因為人們登高極目的一望而匯合成奇妙的景觀。王勃在滕王閣上,所望見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動靜之間幻化出一幅大好江山美景。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在對歷史的憑弔的同時,將目光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

古人也好今人也罷,登高而望有時候看到一片實景,有時候看到一片虛景,這所謂的實與虛,也不過是在眼前與不在眼前的分別而已。實者,有「獨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陽。孤煙起蝸舍,飛鷺下漁梁。」一眼看得到邊,能清晰地看見孤煙裊裊,白鷺飛飛。虛者,有「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離人遠在他鄉,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雲深處,虛虛實實看不清,只好假裝自己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遠與近,離與歸,勾勒出遊子離人的望鄉身影。

張載說「登崖遠望涕泗交,我之懷矣心傷勞。」古往今來的人在登高望遠之後總是產生一種蒼茫的歷史感與難言的人生感,在感受到天高地迥、宇宙無窮之後,反而興盡悲來,意識到盈虛有數,生命短暫,無限江山無限景,有限世界有限身,於是有愁者添愁,無愁者生愁。所以孔子面對河水的奔流不息、不可追復,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李白在陽春時節也發出「試登高而望遠,咸痛骨而傷心」的嘆息。

古人有隴頭歌,唱「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所謂隴頭水、千古不堪聞,隴頭水就是隴山頂部的水,隴山也就是六盤山的南段,人們常常用其借指邊塞。隴山山勢陡峭,山路曲折,要七日才能越過,而在隴山的頂部,有清水四注而下。古人行至此處,往往回望長安,徘徊瞻顧,悲思頓起。遙望長安回望長安,都是一種依戀。與此類似的還有北望。《精忠報國》的歌里唱「狼煙起江山北望」「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在中國的詞典里,北望一詞,往往充滿著對故鄉故土的思念、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自己的壯志雄心。這一點在南宋詩人筆下尤為明顯。比如陸遊,北方故國一直讓他魂牽夢縈,終生不能釋懷。他說「北望中原淚滿巾,黃旗空想渡河津」,說「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說「漢水東流那有極,秦關北望不勝悲」,說「神州克複知何日,北望飛蓬萬里秋」。當然我們也看到,陸遊雖然悲傷,但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依舊堅定如山。還有辛棄疾,他常常登高望遠、遙望北方故土,縱目山河,馳騁歷史,說「登樓更誰念我,卻回頭、西北望層欄」,說「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在這種北望之中,是他熱愛祖國、渴望統一的愛國志士之心。

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望這個字,從遠望張望之中,生髮出一種期盼與嚮往,於是有了希望、盼望、願望等等含義。目力可及之處,是我年復一年的張望,目力不可及之處,是我年年歲歲不變的渴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抬首望蒼穹,俯首看斜陽。或許最初人們在登上一個小土坡的舉目張望之時,就在內心充滿渴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施希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的精彩文章:

貴州原副省長、陝西原副省長、江西能源集團原總經理…
各級監察委員會的機構設置

TAG: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