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年前,中國建了座城,時有祥光,自日軍經過後,祥光再沒出現

千年前,中國建了座城,時有祥光,自日軍經過後,祥光再沒出現

在我國古代,尤其是秦漢之時,位於中原地區北部的匈奴民族,對漢民族的危險尤大。並因此發生了百餘年間,大大小小近萬次戰役,史稱汗匈百年戰爭。

匈奴起於冒頓單于時期。冒頓的父親並不喜歡他,而偏愛他的弟弟,想將單于的位置傳給後者。然而,冒頓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訓練了一支令行禁止的草原騎兵。先發制人將其父親斬殺,當上了單于。之後其東征西討,收復了北方草原眾多部落,成就了一個強大的匈奴王朝。

而在這時,中原地區因為秦二世的暴政,各路諸侯軍紛紛揭竿而起。他們犬牙相錯,相互爭奪,將中原攪成一鍋粥。而冒頓單于見勢,南下入侵中原。直到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匈奴的勢力已愈發不可收拾。

在漢初之時,劉邦深以匈奴為患。於是便發兵深入北地,卻最終落個圍困平城,要不是呂后妙計,差點兒就回不來了。之後到呂后當政,直至文景帝時期,對待匈奴的政策一向是以和親安撫為主,甚至主動納貢。

這對於漢王朝來說簡直是恥辱。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劉徹時,便真正的爆發開來。

此時中原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積累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完全有與匈奴作戰的能力。再加上武帝好大喜功,武功全滿,更是將匈奴視為隱患。

於是,漢武帝便啟用衛青、霍去病等人為將,起百萬雄師,揮師北上,進攻匈奴。

後在不斷的戰爭中,雙方相互拉扯之間,漢軍逐漸建立了優勢,取得了更多的勝利,收復了河套大片地區。

而這種對情況對於匈奴來說打擊更甚。匈奴本來就位於極北苦寒之地,氣候惡劣,人口稀少,經濟基礎極為薄弱。這樣長時間的戰爭,很快讓其吃不消。

於是在匈奴內部開始分裂,有了一些主降的人出現。匈奴的左大都尉就是投降的一派。他秘密地向朝廷傳達受降的意思,武帝大喜,接受其投降,並蓋了一座受降城。

可後因為秘密泄露,導致受降沒有完成。但此城修建得極為牢固,遂成了漢匈兩族爭奪的首要之地。

之後的幾百年間,此城成為了中原地區抵抗北邊少數民族的重要戰略基地,並建立了一系列守城體系,又稱為三受降城體系。

而在民間傳說之中,此城日露光華,時有異象,似其中有眾多寶物。不過自日本入侵中華之後,將其洗掠一空,後就再沒有祥光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巴音布拉格古城址看看。

文/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國大敗後放言:堅決不割地,不賠款,終成世界霸主,中國倒霉
日本侵略,兩年餓死百姓達兩百萬,此國不但不反抗,還奉為救世主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