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劉邦豐沛的「狐朋狗友」,或為能征善戰之臣或為治國大才?

為何劉邦豐沛的「狐朋狗友」,或為能征善戰之臣或為治國大才?

翻閱司馬遷所著《史記》的秦漢部分,能夠有個很明顯的印象,漢初功臣中,劉邦在豐沛時交往的「狐朋狗友」中,竟有周勃、盧綰、樊噲、劉賈等能征善戰之臣,又有蕭何、曹參等治國大才,這是什麼原因呢?

有人說,這是倖存者偏差,因為這些人在戰爭中活了下來,而後爬上了高位,自然會被捧得高高高的。這種說法當然有其合理之處,但也有不合理之處。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人活了下來,但其他人沒活下來呢?他們能活下來,說明他們還是有些手段的。

其實,如果我們把視角從劉邦處移開,放眼整個秦末,能發現,其實不止是劉邦的狐朋狗友,滿天下,都遍布能人異士。周文、周巿、呂臣、臧荼、田儋、田榮、田橫、魏豹、項梁、項羽、范增、英布、吳芮、龍且、季布、鍾離眜、張良、陳平、韓信、韓王信、彭越、張耳、陳餘、酈食其、蒯通等等,無不是少見的能人。

如此看來,我們便能發現,能人並非都聚集在劉邦身邊,而是滿天下都是,他們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機會一來,便虎嘯山林,雲蒸龍變。

因此,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秦的用人機制有問題,並不能發現足夠多的人才,因此,造成了野有遺賢的的局面。這裡邊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韓信。

如果不是夏侯嬰把韓信從死亡的邊緣上拉了過來,如果不是蕭何向劉邦保舉了韓信,如果不是劉邦登壇拜將,韓信終其一生,或許只能是一個底層軍官,而後於某一個平常的日子裡,在某一場平常的戰役中平庸地死去,然後並不被歷史記錄。

從韓信在楚漢之爭的發揮便能看出來,韓信當得起蕭何給出的「無雙之士」的評價。

但這樣一位能人,卻因家貧,既不能被推擇為吏,更不能治生商賈,終於弄得討飯了,四處從人寄食,為人所厭。反而像趙高這般禍國殃民之輩把持朝政,李由這等不懂軍事之人做三川守,豈不說明,秦的用人策略很成問題?

盤點秦始皇和秦二世時的高官,我們能夠發現,無論是蒙恬還是王翦,靠得都是祖上和自己的軍功,其他人也大多是靠家族的勢力,一點點地爬上去的——李斯倒是個例外,但李斯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後,李斯的女兒都嫁給了秦王室的公子,李斯的兒子娶了秦的公主,又同樣身居高位。

我剛剛提到的李由,便是李斯的兒子,秦二世時依舊是三川守,結果被剛剛崛起的項羽、劉邦共同斬殺,手握朝廷的重兵,竟然一個回合就被劉項干翻,可見多麼地無能。

復盤項梁之死時,我們注意到,劉項斬殺李由後,項梁才日有驕色,原因何在?還不是因為秦的政府中,儘是無能之輩把持著,因此,面對陳勝、項梁等人的攻擊,才如此地不堪一擊,才讓項梁掉以輕心,驕傲自滿!

我們常說,漢承秦制,但漢的首任皇帝卻沒像秦始皇那樣驕傲自滿,而是求賢若渴——從戰爭中走過來的劉邦深切地知道,人才是國家的根本,政權穩固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選賢與能,所以劉邦才會在回到故鄉時寫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詩句,才會為不能招到商山四皓而耿耿於懷!

但四百年後,劉邦的子孫們,卻漸漸地淡忘了選賢與能的重要性,致使朝堂之上,禽獸食祿,所以亡國了。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曹相國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荊燕世家》、《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史記·李斯列傳》、《史記·蒙恬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燕園 的精彩文章:

他是劉邦的孫子,當著呂后的面殺呂家人,但呂后卻捨不得處分他!
韓信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的?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呢?

TAG:遙望燕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