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心精神成為紐帶,原來冼夫人在廣西也「圈粉」無數!

好心精神成為紐帶,原來冼夫人在廣西也「圈粉」無數!

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冼夫人,在統領嶺南地區期間,堅持以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為重,教化民眾,革除陋習,大力推動了嶺南社會經濟發展,為嶺南地區社會穩定做出傑出的貢獻,被供奉為「嶺南聖母」。

冼夫人足跡文化考察團成員參觀廣西北流市六靖鎮新冼太廟。

歷史上冼夫人是今茂名人,管轄包括南海在內的嶺南的廣袤地區,其中廣西是一大重鎮。如今,「好心精神」的情感紐帶再次迎風飄揚,喚醒在廣西大地上關於冼夫人的文化印記,兩廣合作迎來發展新機遇。

現場

看習俗年例盛行民間敬奉冼夫人

從冼太故里茂名出發沿西北方向,前往廣西北流市清灣鎮,這座位於北流市最南端的小鎮,也是北流市出入廣東省的「南大門」。在這片物質豐饒的土地上,尊崇冼夫人文化同樣久遠。

在清灣鎮清灣歷史文化園旁邊,一座赭紅色的冼廟格外顯眼。廟宇內人聲鼎沸,當天正值小年夜,前來冼廟參拜的群眾絡繹不絕。一位正在參拜的村民告訴我們,自家逢年過節都會來參拜冼夫人,以保佑平安。

冼夫人足跡文化考察團成員參觀廣西北流出土的世界上迄今最大的銅鼓,被譽為「銅鼓王」。

在當地,每至民間節日,信士都會備上「三牲酒禮」,俗稱祭品,包括了米粉、麵條、自製的糖心糍和雞等祭品拜祭冼夫人,以表敬意。

這座興建於2006年的冼廟,也是清灣鎮唯一一座廟。冼夫人文化學者郭安胤介紹,清灣鎮冼夫人廟歷史悠久,原來是在街上,後因廟宇陳舊,人多擁擠,經研究選今址興建。

清灣鎮負責人告訴我們,冼廟從奠基到落成僅經歷了9個月的時間,廟宇的建設得到了各地人士的鼎力支持。2013年當地在原有冼太廟基礎上建造了一座七層高的文昌塔,每層皆供奉著如祈求學業有成等不同寓意的神像。

而在北流市六靖鎮,一新一舊兩座冼廟顯得更為熱鬧。舊廟為六靖原始冼太廟,位於鎮南華街鳳凰山。拾級而上,一座佔地100多平方米的冼廟赫然出現眼前。舊廟規模雖小,但香火仍然很旺,「參拜冼夫人的人越來越多,舊廟已經超負荷了,群眾紛紛要求建造新廟。」廣西北流市冼太廟理事會副會長郭文廣解釋道。如今舊廟僅有幾位老人打理,雖建築已有破舊之勢,但從其廟宇裝飾、參拜擺設依然可以窺見當年舊廟繁盛之境況。

參觀廣西北流市清灣鎮清灣社區冼太廟。

新建的冼廟則位於不遠處的元信腳,佔地十餘畝。當地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新廟所處的位置以前是山,經過合理規劃,後推平土地再建。如今附近的青壯年人時不時也會參與冼太廟的維護管理。

除了北流市清灣鎮、六靖鎮,在玉林市博白縣、陸川縣,廣西北海市也建有不少冼夫人廟,這是民間紀念冼夫人最原始的方式之一,也是冼太精神傳承的剪影。

冼夫人文化學者崔偉棟認為,冼夫人廟宇越來越多,足以證明冼夫人作為嶺南領袖時,給當地帶來的影響之大。她對國家、民族、民眾的團結髮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今對我們當代弘揚冼夫人精神,同樣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重要意義。

當被問及當地紀念冼夫人方式時,六靖鎮文體協會秘書長李文真介紹說,紀念冼夫人最熱鬧的莫過於年例。每年正月十五是當地的年例,大家都祭拜與敬奉冼夫人。

考察發現,廣西的年例雖有「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說法,但是擺譙、冼夫人等菩薩神像遊行仍是年例的重頭戲。近年來,北流市的一些信眾聯合提出倡議,於每年正月年例期間,六靖、石窩、清灣等鎮聯合開展冼夫人文化旅遊節,頌揚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等。

六靖鎮水沖庵,是「世界銅鼓王」出土處。相傳,清朝時期,石窩鄉,即今北流市石窩鎮,當地一位村民在砍柴草時發現銅鼓,村民皆以為神器,計劃抬到附近的六靖圩冼太廟供奉,結果在水沖庵時銅鼓繩索崩斷,最後村民索性將銅鼓留在此處。雖帶有故事的色彩,但從中可推冼夫人在當地民間的威望之高,與廣西銅鼓文化的關係甚密。

現在水沖庵仍完整保留著落成時的痕迹。「這裡曾經是當地大隊的辦公室,銅鼓當時也被當做圓桌使用。」李文真說道。

如今,風雨百年已過,在水沖庵發現的雲雷紋大銅鼓不僅是廣西最大的銅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現收藏於廣西民族博物館。其鼓面直徑165厘米,高67.5厘米,重600多斤,鼓面中心是八道光芒的太陽紋,芒外四道暈圈;鼓面周邊分布的蛤蟆是俚人的蛙圖騰遺物。銅鼓雖為青銅器皿,在俚人心中卻是財富、權力的象徵。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20世紀60-80年代初,在粵西地區就有36面銅鼓出土,此後數十年間茂名等地又出土了多面鑄造於冼夫人時期的銅鼓。巧合的是,銅鼓的出土地又與冼太廟的分布地區大致吻合。

有學者認為,冼氏家族與銅鼓文化有重要聯繫,冼夫人在北流市主要痕迹應該是銅鼓,北流市出土大銅鼓的地方,在北流古代的上里地區(上里,是今北流市南部清灣鎮、六靖鎮、石窩鎮、平政鎮、白馬鎮、大倫鎮、扶新鎮和沙垌鎮等8個鎮的統稱),這裡曾是冼夫人及其家族直接管理的地方。其他地區的銅鼓基本以北流銅鼓為原型創造。

在冼廟、銅鼓等各種凸顯冼夫人文化元素的同時,俚話也是冼夫人痕迹在民間的有力證明之一。在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考察俚話發展時,有學者認為,賓陽縣古辣鎮、露圩與甘棠連成古商貿之路,也稱鹽馬之道。在冼夫人及其後代保護之下,該商貿之路得以順暢,並對西南、中原做出一定貢獻。

「我國南方自古是百越族群生息繁衍之地,其中廣東為南越,廣西為駱越,同屬百越之地。冼夫人作為南北朝至隋朝時期的嶺南俚族女首領,有效促進了俚漢文化交流和俚族社會的進步,把冼夫人作為俚的代表符號極具意義。」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蒙元耀說道。

研討

溯根源俚人文化駱越文化同基因

在這尊崇冼夫人文化的大地上,無論是冼廟、年例、銅鼓或俚話,都是民間對冼夫人文化由衷的傳承方式之一。千百年前,冼夫人不僅護一方安定,同時對當地的文化進步有不小推動作用。尋根溯源,正鼓勵著一代代人不斷探尋、解碼不同文化的共同基因。

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南寧日報社原調研員謝壽球認為,俚人是駱越人的後裔,俚人文化帶有深刻的駱越文化基因。駱越人不僅是我國稻作文明的開創者,也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海洋文明開拓者。冼氏家族作為當時在嶺南較有政治影響力家族之一,對當地的政治、海上貿易、貿易出口等有著重要貢獻。研究冼夫人文化必須追根溯源,只有對冼夫人文化基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才可能準確評價她以及後裔的特點與價值。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黃漢儒認為,冼夫人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毋庸置疑,「唯用一好心」精神作為冼夫人的文化核心,包含了維護國家統一、發展地方經濟、安撫民心三個主要方面。嶺南經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發、嶺南民族的團結,冼夫人對駱越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

廣西文聯原副秘書長、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文化藝術總顧問潘榮生表示,駱越民族是最早開發南海、管理南海的民族,同時也是個有著高度家國情懷、對中華民族高度認同的民族。冼夫人、瓦氏夫人等都是當地真實的歷史人物,紀念他們、弘揚其愛國精神,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聚焦

促合作聯手打響冼夫人文化品牌

如今,以冼夫人好心精神為主的情感紐帶正團結著各地人們的心,其好心精神也融合新時代下更多正能量元素,甚至有學者稱,「冼夫人文化如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勢。」

向廣西北流市清灣鎮清灣社區贈送「唯用一好心」牌匾。

潘榮生認為,每年統一時間舉行冼夫人祭祀大典,通過祭祀活動,弘揚冼夫人事迹。建立冼夫人塑像並賦予其精神內涵,創作以冼夫人為題材的電視劇或舞台劇,以實體的表演形式再現冼夫人風采,以優秀藝術精品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廣西文化廳策劃部主任、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謝中國則認為,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是兩廣發展的契機,兩廣必須認清站位,加強合作才是長遠之計。

「冼夫人精神是具有核心價值的,不分宗教、文化、國界與政治地緣。」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會會長鄭華星表示,冼夫人精神經過歷史的沉澱,形成了在一帶一路、積極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家道家風、女性進步、重塑信仰等十個方面的意義與價值,對當下社會發展有積極推動的作用。

鄭華星認為,從事民族文化研究,特別是冼夫人文化研究,必須讓我們及後代樹立嶺南文化自信。通過政府高校聯動機制,影響更多高校年輕人參與民族文化研究。文獻上多互通,城市多交流,通過出版刊物,爭取更多研究成果引起社會關注。

來源:茂名日報 文/茂名日報記者 陳敏圖/茂名日報記者 甘楊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粵西資訊網 的精彩文章:

厲害!茂名籍導演原創功夫片入圍美國休斯頓國際電影節,四月即將來襲!
信宜鎮隆村民祭祖不慎引山火 清明掃墓謹記防火

TAG:粵西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