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武漢曾是赤都

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武漢曾是赤都

原標題: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武漢曾是赤都


武漢曾是赤都


90年前


在近代中國的大變局中


武漢成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

轟動世界的大革命在這裡進入高潮


繼而大革命在這裡徹底失敗


繼而農村包圍城市


武裝奪取政權的土地革命又從這裡開始


······


風雲際會


在革命與反革命的激烈較量中


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


在神州大地上演繹並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大革命中心北移,武漢成為大革命的赤都


1926年底,隨著北伐軍光復武漢三鎮,大革命浪潮中心由珠江席捲到長江中游。是年11月26日,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臨時會議正式決定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北遷武漢。12月5日,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在廣州宣布停止辦公,第一批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工作人員出發北上。


1927年元旦,武漢臨時聯席會議宣布正式在漢口辦公,並發布命令,劃武昌、漢口、漢陽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國都。


192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南洋大樓舉行。會議堅持國共合作原則,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武漢革命政府採取一切宣傳措施,積極發展新聞出版事業,發揮媒體鼓吹革命、宣傳主義的喉舌作用。在很短的時間內,新聞出版業盛極一時,湧現出新報刊80多種,新創通訊社約16家,使武漢成為佔據中國革命文化與輿論的中心。



中共中央遷至武漢,馬克思主義傳播開始


隨著北伐軍進軍武漢,中共中央一批重要幹部陸續來到武漢。1926年12月13日-18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特別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關於國共兩黨聯合戰線,推進國民革命向前發展。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委員項英、張太雷抵達武漢,黨團的重要幹部毛澤東、惲代英、羅章龍、李立三、劉少奇、吳玉章、林育南、陸沉、聶榮臻等,按照中央指示也陸續到漢工作,加上原在中共湖北區委工作的董必武、陳潭秋等,黨在武漢地區的幹部陣容很強,已遠遠超過其他省份的黨組織。


大約在1927年初春,在漢的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成立了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漢口臨時委員會。3月、4月,中共中央局委員瞿秋白、蔡和森、彭述之、陳獨秀先後抵漢,中共中央遷到了江城。中共中央宣傳部此前遷漢,蔡和森主持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主要工作之一。


決定性力量:

黨的主要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聚集江城


隨著中共中央進駐武漢,陳獨秀、瞿秋白、蔡和森、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惲代英、張太雷等中共要員齊聚赤都,他們不僅是黨內主要領導人,更是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力軍,承擔著全國馬克思主義宣傳及輿論導向工作。


在武漢,他們撰寫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述,發表了大量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於大革命的文章,如《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董必武)、《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列寧逝世三周年紀念中之中國革命運動》(陳獨秀)、《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瞿秋白)、《民主主義與封建勢力》(惲代英)、《列寧主義是否不適合於中國的所謂「國情」》(彭述之)等,這些文章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與中國國民革命相結合的成果。



重要信息傳播中介:革命的新聞出版


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媒體的中介作用,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毫無疑問,在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媒體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當時的媒體主要是出版社與報刊



長江書店舊址▲



出版社:新青年社和長江書店

在武漢時期,新青年社與長江書店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體兩面。許多書的編輯出版是新青年社,發行、經銷是長江書店。這個時期我們黨出版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大大超出了以往歷史任何時期。新青年社、長江書店出版、發行、經銷的書籍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重印重要馬克思主義經典,如《共產黨宣言》《階級爭鬥》《共產主義ABC》等;二是新出版、總發行的《馬克思主義概論》《馬克思主義的民族革命論》等;三是中國共產黨人詮釋馬克思主義的讀本《唯物史觀淺釋》《社會科學講義》等;四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初步相結合的文本《社會主義討論集》《中國革命問題論文集》等。馬克思主義文本為奠定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為武漢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指明了實踐方向。



主要報刊


《嚮導》周刊、《中國青年》、《群眾》周刊、《漢口民國日報》。此外,還有《楚光日報》《漢口青年》《武漢評論》《中央日報副刊》《湖北婦女》《漢聲周報》《工人導報》《革命生活》等,均程度不一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



新民主主義理論基本思想的完整表述


是武漢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的思想標誌


1927年,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重要拐點,大革命由高潮向低潮轉變。社會各階級的政治態度充分得以表現,國共合作聯合戰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空前激烈。面對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即中國社會的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與前途、資產階級和農民、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武裝鬥爭、統一戰線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探索,形成了後來被稱為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基本思想」。


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應用於中國革命的寶貴成果,不僅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在大革命中心地的實踐與著述中,更主要體現在兩次黨的重要會議上,即中共五大和八七會議。這兩次會議作出的決議體現了黨的集體意志,凸顯出黨在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話語權,成為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風向標。


中共五大會址▲



中共八七會議會址▲


作者:田子渝 湖北大學教授、北京大學《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央編譯局宣傳普及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責編:歐陽瑾文


編輯:章婷婷 塗睿


來源:人民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湖北氣溫將衝破30℃局地19日迎來新一輪降雨
小區健身房開張 張女士每天被「健身小哥」貼身騷擾

TAG:武漢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