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也想把這196幅畫穿在身上

我也想把這196幅畫穿在身上

「日本的花布,一件就是一幅畫。」這句話是張愛玲說的。

在曾經30年代的上海灘,張愛玲說自己很喜歡去虹口的日本衣料店裡買布料。因為過去中國的那些宛妙複雜的配色調和,只有在日本衣料中可以找到。她每次買回家,沒交給裁縫之前都會幾次三番拿出來鑒賞。

衣美如畫,應該就是形容此情此景吧。

沒想到,就在前幾天,4月29號日本為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196個國家和地區各設計了一件和服。196件和服,196幅精美設計圖,隨便挑出一件都可以直接拿來作設計參考。從配色到構圖,從創意到執行,東京奧運會這次真的是玩美了。

日本為中國設計的和服

為中國設計的和服背面

為東京奧運會參加國和地區設計和服,是位於福岡縣久留米市經營和服店的高倉慶應(50歲)於4年前倡議的,意在用日本的傳統文化來傳遞「一個世界」理念。

他的這個倡議得到了來自京都府的京友禪、山形縣的米澤織、沖繩縣的琉球紅型等日本全國130多位和服創作者及匠人的響應,他們並為此成立了一般社團法人「Imagine Oneworld」,以接受個人和企業捐贈的方式籌集製作資金。

4月29日舉辦了已完成設計製作的前100個國家的和服發布會

已經完成的前100個國家的和服

目前,在這個企劃的官網上已經展示了其中64件和服的展開圖和細節圖。這裡我們單獨挑選了一些代表性的服飾供大家欣賞。

No.01 南非

No.07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50個州組成的,所以設計上採用了50個州的州花做背景。

No.08 義大利

設計採用義大利的大教堂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為主要元素。

No.09 英國

主體展示了英式庭院和英國國旗,元素上主要有莎士比亞的作品《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還有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愛麗絲和時鐘兔,以及電影《007》也融入其中。

No.10 菲律賓

No.11 印度

印度的主要設計元素是印度象、孔雀、泰姬陵、蓮花,分別用窗口透出花紋的方式展示出來,構思巧妙。

No.14 德國

德國的國花矢車菊以類似車輪的形象展示,旨在以重工業發展的德國給大家的印象。中間的樂譜是貝多芬的《月光》曲。

No.15 埃及

採用莎草紙、聖書體、金字塔、荷魯斯神等元素,縱向以尼羅河為分界,表現天地相交之界。

No.17 摩洛哥

No.18 越南

No.20 法國

法國波旁王朝最有淵源的百合花,設計者大膽的將其運用到整件和服上,希望可以感受到法國的簡約美。

No.23 俄羅斯

主要元素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火鳥、跳天鵝湖的芭蕾舞者、天鵝、宇宙飛船等,力圖展示俄羅斯作為文化、藝術和科技大國。設計希望能夠傳達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美拯救世界。

No.33 愛爾蘭

No.34 巴拉圭

No.38 玻利維亞

No.47 葡萄牙

以大航海時代為主題背景,整體用海浪波紋展示上述元素,呈現葡萄牙的歷史與文化。

No.50 烏茲別克

No.54 澳大利亞

整體以澳大利亞國家的形狀為路線描繪,同時展示了大堡礁的一部分,充分體現了大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相處。

No.57 瑞典

以夏冬兩季為主題,左右呈現夏日綠色的森林和冬日白雪覆蓋的森林,肩部描繪北部冰河時期的殘餘地形,紅房子和麋鹿也作為標誌元素運用其中。

No.61 荷蘭

風車王國荷蘭,主要元素除了風車外,還有鬱金香、玫瑰、運河等,以及荷蘭的古典花紋。

No.63 瑞士

整體以夕陽輝映下的阿爾卑斯山脈為主體呈現,同時描繪一些高山植物。因為瑞士的國旗是紅白色,所以主體選用紅白基調給人深刻的印象,另外,瑞士有名的手錶、紅酒等也作為元素點綴其中。

No.64 冰島

已經完成製作的100件國家和服中,剩下的36件目前還沒有展開圖和細節圖。

看完上面這些和服,不,是藝術作品,除了心生讚歎之外,我又想到了開頭張愛玲的那句話。因為在那篇散文里,她其實還提到了我們自己的衣服和設計。

當時張愛玲感嘆道,現代的中國人往往說以前人不懂得配色。其實古人的對照不是絕對的,而是參差的對照,譬如:寶藍配蘋果綠,松花色配大紅,蔥綠配桃紅。而我們已經忘了從前那些所知道的。

沒想到80年前的話,今天聽起來依然值得玩味。想想日本的和服,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當中不斷經過吸收和改良,比如像我們耳熟能詳地曾借鑒唐服的設計,最終才成為了今天日本文化中非常標緻性的代表。

真正生命力強的文化應該像器皿,具有包容性,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往裡去盛東西的,那些東西是思想,是觀念,是美,是精氣神。文化的汲取甚至應該是「貪婪」的,這樣才會充滿生命的旺盛和力量。就像之前我很喜歡的一句廣告語說的那樣「屹立百年,仍有新枝」。

也許創新本身,就是最好的傳承。

寫到這裡,忽然覺得我們可以借著今天的這篇推文,再聊個話題。

對於傳統和現代設計的結合案例,你有沒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親身經歷。

歡迎在下方留言,不聊話題隨便說點什麼,也是好的啊,等你。

—end—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藝術與設計」

圖片來自:共同社、東京新青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案與美術 的精彩文章:

深刻的廣告人,膚淺的消費者│投稿

TAG:文案與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