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貨幣金融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貨幣金融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人們總是傾向於用增量消解存量的問題,而不願正視更不願直接解決存量的癥結。這一傾向典型地體現在全球經濟生活與政策選擇上。一遇經濟困難,便高舉貨幣水龍頭印鈔放水,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經濟陣痛且沒有什麼政治阻力,但這是在飲鴆止渴。

貨幣的完全紙質化,放飛了貨幣發行與信用創造,鑄就了金融市場規模與複雜性的無限擴大。這的確方便了實體經濟的融資與財務頭寸管理,卻也放大甚至扭曲了實體經濟的供求及其影響。原本只是以備不時之用的輕便水囊,越來越成為比機體還要沉重的龐大水袋,所存水量遠遠超過正常需要,相當一部分精力與資源被用來維護這個越來越膨脹的袋子,將人拖累得日漸迷失了方向,削減了行動能力。這可真是本末倒置。

問題是,經濟學也在這條不良的軌道上推波助瀾,為貨幣金融產品的一味複雜與規模擴張,尋求各種學術淵源和支持。經濟學者甚至比實際決策者還要傾向於動不動就印鈔放水。更成問題的是,貨幣金融市場規模的一再擴張,致使由其引致的系統性風險呈指數式增長。一旦系統遇到阻塞和運轉不靈的問題,所需貨幣流動性投入也呈指數式增長。伴隨貨幣金融市場複雜性程度的不斷提高,貨幣金融經濟之間的關聯性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意味著,不用很大的事件,一個不起眼的因素就會引發看似不可能的系統性風險坍塌。

幾乎所有大宗商品交易都被金融化了,真實的供求因素被放大了,價格波動性也被極度膨脹。完全金融化的石油衍生品交易無疑放大了油價波動,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幅度的相當部分純粹是金融化的虛假成份,這嚴重擾亂了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扭曲了資源配置。石油衍生品的所謂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功能,只是囿於金融化交易市場的範圍之內,僅僅成了一種投機性炒作的題材,對實體經濟不僅沒有起到教科書上定義的功能,反而擾亂了價格信號,聚集了金融、經濟與地緣政治風險。

紙質美元在當今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是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地位的近4倍,這使得美元成了全球主導貨幣,但也使美元的紊亂不僅對美國經濟貿易產生影響,也會損害全球貿易。還意味著,僅僅從滿足全球貿易順暢運轉之需的角度看,美聯儲就得提供高於本身需要近4倍的貨幣量。這還沒有考慮比世界貿易不知龐大多少倍的以美元計價並結算的全球貨幣金融交易之需。這對經濟實力相對開始有所衰落的美國,越來越是一種負擔。這一負擔,助長了在遇到困難時美國只是機械地實施印鈔放水,這是最簡單也是最不負責任的。

沒有任何約束的完全紙質化貨幣,越來越快速膨脹到規模龐大且複雜的貨幣金融系統,日益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明智而有益的觀點與行動,是正本清源,將貨幣金融回歸到從屬並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軌道上來。為此,應極大地簡化貨幣金融機制,縮減這一系統的規模,找到重新對貨幣發行予以有效約束的靈活機制。經濟學及其派生的貨幣金融學也應當反思學科總旨與理念,從自然科學式的數理推演與計量沉湎中擺脫出來,回歸經濟學的社會科學本質,不應再給貨幣的隨意性、金融市場無限膨脹的規模和複雜性提供借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縣域經濟報 的精彩文章:

在開放中創新 在創新中開放

TAG:中國縣域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