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於藝 逸筆縱橫

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寓教於藝 逸筆縱橫

著名山水畫家李建榮?

??李建榮的藝術人生,印證了那句「一輩子能把一件事業做好是一種幸福。」

幼時,李建榮耳濡目染故鄉閩中樟溪兩岸的秀美風光,開始嘗試用畫筆記錄樸實的山野風情。1979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選修國畫,成為科班的美術生。

??李建榮畢業後先後供職於福建永泰一中和上海閔行五中,長期紮根於教育第一線。特別是在從職的最後十年中,成為上海閔行區美術教研員,在更高的層面學習教育理論、探索教學方法,從事造型藝術類的實踐以及中國畫的業餘研習。2014年,李建榮光榮退休,現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理事,日常還積極發揮餘熱,奔波於藝術教育培訓機構,繼續為培育祖國藝術人才培土澆水。

李建榮創作的《平湖一望上連天》

??如果認為李建榮只是精於藝術的教學,無疑小看了這位畫家的的格局。事實上,李建榮在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和藝術創作中,對傳統中國畫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特別是其中關於形神、氣韻、意象等部分的觀念,是其藝術的要旨和精華。李建榮說:「我極力推崇和秉持傳統中國畫中的若干藝術論點,並融入新的認知而推陳出新。」事實上,李建榮在他的藝術探索中,不斷的在精益求精,他說:「每一次的教學都在為藝術的創作打底,每一次的藝術創作其實都是為教學的提高著色。」

李建榮創作的《武夷古民居》

??尊重傳統才能獲得藝術的「發言權」

??從李建榮的作品中,不難把握其專業的藝術功底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這多是「科班出身」與「半路出家」的不同所在。李建榮說:「傳統是中國畫的文化根基,要學習中國畫必須從傳統入手,從傳統中學習技藝,如此才能獲得藝術的『發言權』。」

??李建榮堅持南齊謝赫古畫品錄中的「氣韻生動」的評畫觀點。氣韻生動是中國畫家自身藝術涵養的體現,也是歷史對中國畫提出的最高評畫的準則,是畫評「六法」之首。李建榮說:「氣韻不可學,此生而之知也,自然天成。但也有可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俗,自然丘壑內營,隨手寫出,皆可為山水傳神。只有感受真切,技巧嫻熟,氣韻方可在畫作中真正形成。」

李建榮創作的《春色初染林中居》

??李建榮崇尚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張。中國畫的生命精髓在於「天人合一」的藝術追求,所謂「意」的觀念,就是中國畫有別於域外藝術的最大特色。如意象、心象、傳神之說,均屬因心造象、造境的理念,都需要通過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溶煉。既反映客觀現實世界,又要帶有主觀情思的烙印,而且使心中所感,得以最巧妙最自主的加以發揮,這一點在山水畫中尤為重要,如:意境論,以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等,都屬此列。另外,畫家在長期對自然造化的觀察中,獲得了規律性的形式美要素,「於天地間,別構一種靈奇」,可以通過與心中情思意念的結合,使之呈現出新的藝術語言,為中國畫的創新發展服務。

李建榮創作的《春與青溪長》

??注重筆墨功力,在墨海中立定精神

??李建榮非常注重對筆墨功力的把握,堅持骨法傳統。李建榮強調:「骨法是中國畫特殊工具材料在表現形象時的骨力要素,也是中國畫形式美的重要構件,因此,不可摒棄。」骨法除了保持毛筆線體面的特點外,更多的具有內在的精神氣質。同時,還需探索新的形式感,嘗試以其他工具的運用,包括探索肌理等手段,使畫面更具形式美。李建榮說:「我在這方面進行了適當的探索,但我在探索中仍然保特筆墨的骨法特點,全其骨氣,注重用筆和立意相融合的藝術效果,進而實現『形似骨氣皆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傳統意韻。」

李建榮創作的山水作品《翠意家園》

??石濤曾云:「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搜盡奇峰打草稿」。 趙孟頫有言:「到處雲山是吾師」。歷代名家以多行,多游,多看,多畫等藝術實踐活動,獲得大自然的創意靈感,用大量的形象素材,豐富自我的藝術語言。李建榮多年來,保留寫生的習慣,以自然為師,勤耕筆墨,藉助現代信息手段拓展視野,澄杯味象,在眼觀手繪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水平。

??李建榮說:「我偏愛江南的山林小丘,村落溝壑,喜於表現作品中古詩意的美,喜於表現春意盎然春光明媚的綠意,對山野民居,山間流泉,婆娑樹影,民事活動等均能關以傾心和注目,這樣就使自己的作品充滿青綠的生態景緻以及山民的生活情趣,力求自己的作品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和風格。」

李建榮創作的《江作青羅帶 山如碧玉簪》

??明代畫家文徵明云:「人品不高則用墨無法。」

??李建榮強調,既要習練畫品,更要修鍊人品。他說:「我深信『筆墨雖出於手實根於心,鄙嗇滿懷,安得超逸之致,矜情未釋,何來沖穆之神』的至理名言,若人的品格修養低俗,必然影響藝術的成就。」在社會活動中,李建榮始終保特低調的品質,務實誠信,樂於助人,勤於誨人,雖已退休仍積極地發揮餘熱,繼續做辛勤的園丁,為培育祖國花朵,為宣傳推崇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李建榮創作的《溪畔人家》

??藝術不僅是筆下描繪的風景,更是作者心中的乾坤。李建榮通過藝術的追求找到了「自我」,從而獲得人生的滿足。藝術也通過李建榮的「藝術學養」和言傳身教,得到了真正的升華和發展。「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末能及耳。」李建榮忠於藝術,藝術亦以同樣的尊重反饋於他。這種佳境,未曾深入藝術教育者尋不到,未曾探究藝術創作者悟不出。

李建榮創作的《初春》

??石濤云:「筆墨當隨時代」。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從而也推動了中國畫的變革和更新。李建榮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不斷思考,探索山水畫的新技法,不只追求「勾、皴、染、點」的新意,而且也適當地引進特殊的表現技法,力求使作品給人以新的面貌和藝術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麗hmily 的精彩文章:

TAG:彭麗hm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