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媒:學外語要趁早 最佳年齡段到底有沒有?

英媒:學外語要趁早 最佳年齡段到底有沒有?

中新網5月4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3日報道,最近社交網站「臉書」上有一個英語語法測驗,吸引了將近67萬人參加,大部分人在20、30歲左右,最小的10歲,最大的70歲,主要來自歐洲的幾個國家。這項研究稱,假如想流利掌握一門語言,例如主要想達到語法無懈可擊,最佳時段在10歲以前。這一話題,引髮網友熱議。

報道稱,發表在《認知》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稱,數據顯示,學習語言確實有一個「關鍵期窗口」,這個窗口從10歲開始關閉,到17、18歲結束。

什麼時候開始學外語才可能達到「以假亂真」、跟母語不相上下的水平?通俗說法是越早越好,孩子學語言快。專業說法也比較含糊——幼兒時期。而具體到最佳年齡段,或者說語言學習關鍵期,一直以來沒有權威定論。

以往的研究認為,人在5歲以後母語思維習慣形成,發音機制逐漸穩固,學外語時會受到語音干擾和思維定式阻礙,難度加大。英美等國近年來出現幼兒學中文熱,依據大抵不外乎語言學習關鍵時期理論或類似的學說。但這些通常針對口語,沒有特別提及語法的掌握。

發表在《認知》雜誌上的英語語法測驗題目不難,基本上就是識別語法錯誤。同時,參加者要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年齡、學英語時間多長、怎麼學的英語,是在本地學校還是出國留學等。

參加測試的人里,三分之一的人母語是英語,其餘三分之二的人母語主要包括芬蘭語、土耳其語、德語、俄語和匈牙利語。研究人員用電腦模型分析數據,發現「最佳學習效率」在18歲出現拐點,但原因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報告聯合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腦科學與認知學教授泰南伯姆(Josh Tenenbaum)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成年人的大腦已發育成熟,相對定型,不那麼容易改變,適應性能也減弱。「有可能出現了生理性的變化,也可能有社會和文化因素,」他說。

粗略地說,17、18歲之前屬於未成年,之後則生活狀態和軌跡不同了,也許上了大學,也許進了職場,也許從父母家搬出去獨立生活了。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語言學習效率。

這並不等於說成年以後再學外語就是做無用功。記憶差了,但理解能力強了,學習環境更有利了,能否達到母語一樣的水平因人而異,但學習的成效無可否認。

但是,關於學語言的「關鍵期截止年齡」,不少學者表示異議。

英國約克大學語言學教授維曼(Marilyn Vihman)認為,必須從幼兒時期開始學外語才能達到母語水平的說法值得商榷。她說,有人從20多歲開始學一門外語,最後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這種例子也不少。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這項研究,維曼認為更有可能反映的是成年前後那段時間,大部分人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不在上升,而是進入一個平台期。這樣的例外也不少。

也有其他學者指出,上述研究只涉及語言的一部分——語法。

報道指出,中國外語教學專家王初明在《外語是怎樣學會的》一書里提到,學外語,年齡是無法改變的自然生理條件,但外部條件也很重要,四大關鍵包括語境和真實使用、交際需求和動力、大量接觸和規律的掌握,以及互動和模仿樣板。

從經驗來看,青春期前學外語效率高,這點毋庸置疑,但即使是兒童學外語,離開這四個關鍵條件也達不到「母語程度」。

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人類大腦里有一個「語言學習機制」,就像其他行為能力一樣自然發育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跟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設相呼應。

這些目前仍是學術界有爭議的話題。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開始研究學外語能否和如何延緩老年痴呆症發作的問題。蘇格蘭格拉斯哥市政府2015年成立了一個叫做「語言火烈鳥」(Lingo Flamingo)的社會公益企業。它給老年人開外語班,通過學外語推延老年痴呆症的發作。

愛丁堡大學心理學講師巴克博士(Thomas Bak)數月前開始分析研究這些老年外語班的效果和數據,希望找到「能夠量化的結果」。他曾參與對印度海德拉巴60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研究。海德拉巴的居民都會多種語言,歷代如此。

巴克表示,有研究結果表明學外語可以推遲老年痴呆症4到5年,效果不亞於任何現有的藥物。他說,如果能找到量化的證據,那就可以把學外語提供認知訓練作為一種療法,跟體育鍛煉、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並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王毅談「一帶一路」:是陽光倡議 沒有一家獨大
駐英使館致函英國《每日電訊報》糾正其錯誤評論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