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箏》中,這一段話充滿了玄機,除了鄭耀先外,誰能讀懂?

《風箏》中,這一段話充滿了玄機,除了鄭耀先外,誰能讀懂?

《風箏》中有一段充滿玄機的話,這段話意味深長,但十分難懂。這段話似乎概括了《風箏》的全劇,似乎把人世間的恩、義、情、仇、痴、苦、喜、悲盡囊其中,似乎又不是,彷彿禪宗說法一般。這段話出現在《風箏》的劇終,黑底白字,靜默無聲。

這段話是:信仰至高無上,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到底要高到什麼層次,才能讓你有一個決心,能夠犧牲到,你最純樸人性中的那種基本關係。為了信仰,六哥無私無我,無親無故,可謂用他的一生踐行。他這一生,除了時刻準備著、最終又逢凶化吉,未能犧牲的生命之外,戀人、妻子、孩子、友人、親人、對手,統統為之犧牲貽盡。值和不值,該和不該,這是芸芸眾生對六哥的行為的一次次糾結捫問。如果是我們,我們能做到么?

就近服勞,限於家鄉八里之內是當時的規定。可是國民黨軍官把他們強征之後,直接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戰場之上,死於非命的他們魂飄他鄉,家鄉的親人卻因為他們的突然失蹤哭斷了腸。正是看多了民間的疾苦,六哥、陳真兒、曾墨怡、陸漢卿、袁農、陳國華、馬小五等等,才走上了一條要創造一個新世界的道路吧?

車上的人哈哈大笑。這是一群青年學子,是一群正趕赴國民黨軍營報到的准兵。這輛車上,在當年,也曾坐過年少時的簡之、孝安、宮庶、百川、韓冰、延娥等人吧?可是這一笑,卻笑出了國民黨士兵和民心的鴻溝。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六哥、陳真兒、曾墨怡、陸漢卿、袁農、馬小五等等同仁的身上么?不會!六哥為了誰,在此似乎看到了答案。

一位西方學者說,中國人要感謝秦始皇。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才形成了大一統的安居環境。由於沒有秦始皇,歐洲四分五裂,千百年來戰亂不休。寧當太平犬,不做亂世人。軍閥割據,各自為戰,民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一位親歷者說,抗戰時期,八路軍從不住廟,萬不得已要住廟,官兵不入正殿,犖腥不入廟門,對宗教保持了一份充分地尊重。

兩者的對比如此地鮮明,百姓怎能不擁護八路軍?當然,《風箏》分為上下兩部。這是《風箏》的經典之處,也是最令人深思之處。六哥的後半生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他的人生苦痛在後半生佔了大半,妻子死、女兒艱、兄弟亡,還有他自己以及陳國華、袁農等被郭文志、徐冬秀、潘主任之流打得頭破血流,過得惶惶不安。寺廟後來也是首當其衝,一度被劃為四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實求是 的精彩文章:

他,國軍上將兼軍統局長,戴笠的頂頭上司,做了件事死後進八寶山

TAG:史實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