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陸兩棲話盤門

水陸兩棲話盤門

從盤門三景的始建年代可以看出蘇州歷史的悠久:水陸城門,春秋吳王闔閭元年由吳子胥督造;瑞光塔,三國赤烏十年東吳大帝孫權為報母恩所修;吳門橋,北宋元豐七年建成後終結了盤門擺渡歷史。

入園第一景便是瑞光塔,原高十三層,宋代重建後改為七層八面的迴廊閣樓式磚塔。底層八面出檐與各層木構腰檐均寬大挺秀,典型的唐宋建築風格。寶塔里也的確有寶,發掘出不少文物,其中的真珠舍利寶幢更是蘇州博物館的重要藏品。

塔正對的四瑞堂,其名字來自一個神奇的故事:高僧圓照禪師曾在這裡講法,講得太過精彩,引發堂上法鼓自鳴、池中白龜出聽、竹生合歡枝、塔現五色光四種瑞象,講經堂因此易名四瑞堂。堂前有圓照講經坐像,一臉祥和,手捻佛珠,分明面朝著一池碧水中高挑的麗景樓,視線里卻恍若無物,頗有教化度人、春風化雨的強大力量。

盤門是第二景。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建造擁有八座水陸城門的闔閭大城。時光鉤沉,八門僅有盤門留存至今。

盤門由兩道水門、三道陸門、方形瓮城及兩側城垣共同構成,其上建有兩層的將軍樓以供戰時派兵點將。將軍樓正面與背面各懸「水陸縈迴」與「吳中鎖鑰」橫匾,直接指出盤門的地勢特點與重要作用。將軍樓下是一道陸門,樓前四四方方的瓮城一角置有內外兩重陸門,裡面那重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維修時拆除。瓮城城牆陡直,上與盤門城垣齊平,牆面磚石材質有明顯的區別分層,是多次修繕所致。站在瓮城地面仰望四周,巍峨的將軍樓不怒自威,城牆枝蔓叢生卻依然高不可攀。陷在瓮城包圍圈裡,感覺自己就是一隻逃不出生天的小青蛙。

城門南側的水門分前後兩道,作用相當於水瓮城。內城門原設水閘及柵門,開與合全靠城台的絞關石控制,既可禦敵又能調控水位。城門洞異常開闊,能容兩船交會通過。若守衛發覺可疑情況,可自城台上狹窄的暗道直接下到水邊進行查驗,真是很周到的設計。

盤門的城牆上還設有馳道、射孔、炮洞、閘門、防水孔等,防禦設施可謂十分周密。站在城牆上俯看盤門整體布局的全貌,並列的水陸城門不愧為建築史上的奇蹟。

奇蹟打造者,一代忠臣伍子胥的祠廟就位於將軍樓身後的銀杏院落里。闔閭奪取王位、吳國國勢日盛,伍子胥功不可沒,可惜沒能善終,在吳王夫差時期失寵直至奉令自刎。守著絕無僅有的盤門,伍相盡可安息。

站在盤門城牆上可見兩橋:水關橋是小巧的梁式平橋,吳門橋是橫跨古運河的單孔石拱橋,由水門而出的水流經水關橋匯入運河,再經吳門橋順流而下。兩橋洞一方一圓、一小一大、一側一正,盡得園林造景之妙。

第三景的吳門橋特別適合遠觀第二景的水陸城門。何妨橋上多流連,看風景的同時,也成為城門上別人眼中的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屐履留痕 的精彩文章:

TAG:屐履留痕 |